-
廖文兰
-
![](/images/user-pic.gif)
-
![](/images/index-lm-pic2.jpg)
- 所属机构: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在地区:福建省 龙岩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龙岩市科技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 阙金财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45被引量:100H指数:5
- 供职机构: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疾病控制 艾滋病 流行病学 梅毒 流行病学分析
- 郑禄祥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52被引量:99H指数:5
- 供职机构: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艾滋病 疾病控制 流行病学 梅毒 流行病学分析
- 陈前进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40被引量:482H指数:11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艾滋病 疾病控制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毒性脑炎
- 郭贞钻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5被引量:101H指数:5
- 供职机构: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疾病控制 艾滋病 手足口病 EV71 COXA16
- 廖琳虹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41被引量:141H指数:6
- 供职机构: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艾滋病 疾病控制 手足口病 肠炎沙门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 龙岩市2013—2022年HIV/AIDS死亡病例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
- 2024年
- 目的了解龙岩市HIV/AIDS死亡病例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2013—2022年龙岩市HIV/AIDS死亡病例,分析其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龙岩市2013—2022年HIV/AIDS年均死亡率1.21/10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319例死亡病例主要为男性(85.6%)、汉族(98.1%)、农民/民工/工人(69.6%)、<初中(57.7%)、已婚有配偶(53.9%)、异性传播(93.4%),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仅50.5%,首次CD4+检测值<200个/mm^(3)者占48.8%;艾滋病相关病死率9.5%(116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OR=0.35)、确诊1年内CD4+检测(OR=0.29)的1年内死亡风险较低;CD4+检测值为<200个/mm^(3)(OR=15.33)、200~349个/mm^(3)(OR=9.58)、350~499个/mm^(3)(OR=6.39)的病例1年内死亡风险较高。结论龙岩市HIV/AIDS患者死亡受多种因素影响,提倡扩大CD4+检测和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加强患者随访管理。
- 廖文兰郑禄祥郭贞钻阙金财蔡军林梅艳
- 关键词:疾病控制
- 新罗区2009—2018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龙岩市新罗区近10年来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新罗区2009—2018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新罗区2009—2018年报告食源性疾病34起,发病503例、死亡2例(断肠草中毒);致病因素以微生物为主,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病因;发生场所以宾馆饭店为主,其次为家庭聚餐;死亡病例集中在家庭聚餐;宾馆饭店的食源性疾病以微生物为主,家庭聚餐的食源性疾病以有毒动植物为主。结论应继续加强食品安全卫生宣传,以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
- 赖招霞谢超廖文兰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食品安全疾病控制
- 龙岩市2008—2017年HIV/AIDS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了解龙岩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死亡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岩市2008—2017年网络直报的HIV/AIDS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龙岩市2008—2017年共报告HIV/AIDS死亡169例(AIDS 110例、HIV 59例),年均死亡率0.6/10万;2008年最低(0.07/10万),2017年最高(1.34/10万),死亡率呈增高趋势;平均死亡年龄54.7岁;死亡病例以性传播(98.8%)、男性(87.0%)、已婚(55.6%)、小学和初中文化(71.6%)及农民(61.5%)为主;死亡数长汀县最多(24.3%)、漳平市最少(4.7%);病例发现以医疗机构为主(83.4%);主要死因:AIDS相关疾病占64.5%,非AIDS其它疾病占21.9%;病人发现后1年内死亡占71.7%;实施抗病毒治疗后死亡占30.8%、未治疗死亡占69.2%;确诊后平均存活13.6月。结论龙岩市HIV/AIDS病死率较高,应加大监测力度。早期发现患者、消除社会歧视,是减少HIV/AIDS死亡的主要措施。
- 郑禄祥廖文兰李开莲阙金财
- 关键词:艾滋病艾滋病患者死亡病例疾病控制
- 龙岩市2011—2020年≥50岁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对龙岩市≥50岁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开展艾滋病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0年报告的龙岩市≥50岁HIV/AIDS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龙岩市≥50岁HIV/AIDS病例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50.98,P<0.05)。≥50岁病例全市7个县(市、区)均有分布,报告感染率较高的是武平县和连城县(χ^(2)=57.42,P<0.01)。病例以男性(76.1%)、50~69岁(76.9%)、已婚(67.0%)、农民(68.6%)、小学(43.1%)、异性性行为传播为主(96.4%);2016—2020年女性感染者占比高于2011—2015年(χ^(2)=11.30,P<0.05)。CD4+细胞检测结果推断29.1%的病例出现晚发现现象,感染时间≥8年。结论应加强我市老年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倡使用安全套、加大检测及监测力度等综合措施,提高防范意识,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 陈杰雄廖文兰蔡军郑禄祥阙金财郭贞钻
- 关键词:老年人流行病学特征
- 龙岩市2016—2017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特征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分析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VCT)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龙岩市2016—2017年VCT者资料。结果龙岩市2016—2017年主动自愿咨询检测者共1 169人,HIV抗体确证阳性率2.7%、梅毒抗体阳性率0.8%。咨询者以男性居多(54.9%);20~49岁的青壮年占86.9%;已婚(53.6%)、初中学历(36.3%)为主;以商业异性性行为史为主(40.2%)。HIV抗体确证阳性率男性(3.9%)高于女性(1.1%);≥50岁组最高(19.4%,14/72);以配偶HIV阳性史者最高(23.1%,3/13)。安全套使用率低(17.6%)和多个性伴侣(67.0%)是感染HIV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龙岩市艾滋病各种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教干预,提高防范意识,以减少艾滋病传播。
- 廖文兰郑禄祥赖招霞阙金财陈前进
- 关键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健康教育疾病控制
- 2015—2023年龙岩市常见鼠传疾病流行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传疾病的种类和流行特征,为鼠传疾病的防控及疫情处置提供依据。方法描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5—2023年龙岩市鼠传疾病疫情报告资料的“三间分布”,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5—2023年龙岩市共报告鼠传疾病病例67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8例、钩体病18例、斑疹伤寒8例、恙虫病636例,无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各年度发病率先上升后下降(χ^(2)_(线性)=13.582,P<0.001),2021年达最高,恙虫病(χ^(2)_(线性)=11.590,P=0.001)的发病月份以6—10月为主(占65.4%);地区分布(χ^(2)=611.734,P<0.001)发病率最高分别为HFRS漳平市(0.18/10万)、钩体病武平县(0.52/10万)、斑疹伤寒永定区(0.10/10万)、恙虫病武平县(8.72/10万)。结论2015—2023年龙岩市常见鼠传疾病呈散发状态,发病水平相对平稳,呈下降趋势,但发病风险仍然存在,特别是武平县恙虫病和钩体病,需继续加强监测及预防控制。
- 阙金财蔡军曹春远邓小如廖文兰何春荣陈杰雄丘桂花钟叶平
- 关键词:鼠传疾病流行病学
- 龙岩市2012—2016年艾滋病流行特征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了解龙岩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龙岩市2012—2016年艾滋病个案资料。结果龙岩市2012—2016年累计报告HIV/AIDS 379例,年均发病率2.95/10万,2016年最高(4.63/10万),2013年最低(1.76/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病例性别比4.2∶1;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57.5%),≥60岁病例数呈增多趋势;职业以农民与农民工为主(54.1%),其次是家政及待业(14.0%);发现方式以医疗机构就诊和术前检测为主(59.1%),其次是自愿咨询检测(9.2%);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98.9%),其中同性传播占12.9%。7个县(市、区)均有病例,以上杭县(20.3%)和新罗区(19.5%)最多;5年中人群筛查阳性率依次为0.31/10万、0.24/10万、0.32/10万、0.37/10万和0.48/10万。结论龙岩市HIV/AIDS疫情增长加快,加强宣教干预,提高防范意识,对减少其传播极为重要。
- 廖文兰郑禄祥阙金财陈前进
- 关键词:艾滋病疫情分析疾病控制
- 龙岩市63例HIV/AIDS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 2019年
- 目的分析龙岩市2016年新发现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估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CD4)及HIV-1病毒载量(VL)变化情况,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龙岩市新发感染HIV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个案信息及血样标本。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血样CD4^+T淋巴细胞及HIV-1VL检测结果。结果 63例HIV/AIDS从确证到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9~307d,首次CD4^+T淋巴细胞平均(238.7±208.1)个/mm^3,治疗满1年时平均(382.6±246.3)个/mm^3,治疗满2年时平均(441.4±286.6)个/mm^3,治疗满2年时CD4细胞数高于治疗前,CD4细胞数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HIV-1VL水平:治疗满1年时病毒抑制率90.5%、治疗满2年时病毒抑制率93.7%,治疗满1年时及2年时均高于治疗前。结论 HIV/AIDS患者通过长期规范性服药,可有效增加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降低病毒载量值,能切实改善免疫状况。
- 廖文兰郑禄祥蔡军阙金财廖琳虹郭贞钻陈前进
-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HIV-1病毒载量
- 龙岩市2005—2017年老年人艾滋病疫情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龙岩市≥50岁年龄段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流行特征,为制定该年龄段人群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龙岩市2005—2017年报告的老年(≥50岁)HIV/AIDS病例信息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7年龙岩市共报告HIV/AIDS病例682例,其中年龄≥50岁的老年HIV/AIDS病例282例,占41.35%;老年病例占比重由2005年的27.27%上升到2017年的5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HIV/AIDS病例平均年龄为(63.09±9.25)岁,其中以50~69岁居多,占74.47%(210/282);男性220例,女性62例,男女性别比为3.55∶1。职业以农民工为主,占66.31%,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占72.28%;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占41.14%。病例以医疗机构发现为主,占79.08%。感染途径以性接触感染为主,占99.29%;其中经异性性接触感染占96.45%,经同性性接触感染占2.84%。结论 2005—2017年龙岩市老年人艾滋病疫情呈增长态势,应采取适合于该人群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 阙金财陈杰雄廖文兰郑禄祥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老年人流行病学
- 龙岩市2009-2018年女性HIV/AIDS病例疫情特征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例(HIV/AIDS)疫情特征,为科学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龙岩市2009-2018年新报告女性HIV/AIDS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龙岩市2009-2018年报告女性HIV/AIDS共201例(HIV 141例、AIDS 60例),死亡40例;中国籍176例、越南籍25例;年均发病率1.57/10万,呈上升趋势;以异性性传播为主(97.0%),非商业非婚异性占55.4%;年龄以30~59岁为主(60.2%),≥60岁占35.3%;≤初中学历占92.0%;以农民和农民工为主(59.7%);已婚居多(73.1%);中国籍病例以上杭和长汀县为多;越南籍病例以漳平和新罗区为主。结论龙岩市女性HIV/AIDS病例疫情形势严峻,病例呈上升趋势,加大宣传干预、减少晚发病率和落实家庭内预防是关键措施。
- 郑禄祥廖文兰林梅艳阙金财
- 关键词:艾滋病女性疫情特征疾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