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楚雄师范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3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信仰
  • 3篇研究范式
  • 3篇历史记忆
  • 3篇记忆
  • 3篇范式
  • 2篇月经
  • 2篇人类学
  • 1篇动物
  • 1篇叙事
  • 1篇学术影响
  • 1篇野兽
  • 1篇鹰爪
  • 1篇遮蔽
  • 1篇秩序
  • 1篇人类学家
  • 1篇山魈
  • 1篇社会秩序
  • 1篇神话
  • 1篇铜器
  • 1篇女神

机构

  • 12篇楚雄师范学院

作者

  • 11篇朱和双
  • 6篇李金莲

传媒

  • 2篇古代文明
  • 1篇世界民族
  • 1篇寻根
  • 1篇贵州文史丛刊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文化遗产
  • 1篇文学与文化
  • 1篇中国社会历史...

年份

  • 2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月经人类学:聚焦女性被遮蔽的生活方式被引量:5
2012年
妇女月经的相关知识、处理方式以及看待正常与否的标准在不同社会中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从弗雷泽开始,不同派别的人类学家都曾关注过月经禁忌的跨文化研究,并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月经污染问题的争论中。随着人类学田野研究的不断深入,月经禁忌的普世性问题受到了质疑。为了抗衡精神分析学派固有的偏见,人类学家的月经研究范式及其理论建构都明显受到了女性主义的影响。
李金莲朱和双
关键词:人类学家研究范式
滇西南地区的“山魈”与“独脚五郎”蠡测
2012年
从明朝初年开始,大批汉族移民随远征的军队进入云南各地,随之带来了他们自己的民间信仰。在不同的族群文化互相融合的过程中,作为邪神的"独脚五郎"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没有教义"的群体信仰。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名称上有不同的叫法,但其作为"搬运灵"的特性和淫乱妇女的欲望并没有多少改变。与此同时,滇西南地区广泛流传的"山魈"与"龙王"却呈现出不同的精神结构,在民间出于美好的愿望将"独脚五郎"建构成为拯救当地老百姓的英雄则有其更加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
李金莲朱和双
关键词:历史记忆文化变迁
中国现代民俗学者的月经禁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在20世纪早期,江绍原是最先引进国外人类学方法系统研究月经礼俗与迷信的拓荒者,他对中国人"天癸观"的研究特别引人注目。正是在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的影响下,一大批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和医学家先后讨论过与妇女月经禁忌有关的话题。这些研究旨在说明,月经现象虽然常见,但由于人们缺乏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因此在月经的性质、功用和意义方面产生了诸多迷信的说法。
李金莲朱和双
关键词:民俗学者研究范式
滇国青铜文化中被遮蔽的猛兽纹饰与符号——兼论昆明羊甫头“鹰爪形木祖”的定名问题
2012年
昆明羊甫头墓地出土的造型精美的动物脚形器被定名为"鹰爪形木祖",然而从椭圆状圈纹和脚趾数量来看,云南青铜器上常见的猛兽图像与符号中也有相似的特征。在滇文化中最早出现的虎与豹这两种大型猫科动物仅有纹饰上的差异,甚至连考古学家也很难将它们分清。随着西汉王朝的势力在滇池周围地区的迅速推进,这种虎豹混同的情况已得到彻底改观。同时,在滇国青铜器上广泛出现的猛兽纹饰与符号成为某种特权的象征,而所谓的"鹰爪形木祖"可能就是这种族群记忆在漆器上的遗留。
朱和双
关键词:文化特征
试论《语丝》时期江绍原的“天癸观”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在民俗学研究中国化的早期阶段,江绍原是最先引进国外人类学方法系统研究中国礼俗迷信的拓荒者,他对中国人"天癸观"的研究特别引人注目。当时处于民俗学运动中心的江绍原在成为《语丝》周刊主要撰稿人之后,开始扩大范围征集有关月经的礼俗迷信材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后来他计划写作的《血与天癸》不幸夭折,但他在月经礼俗迷信研究方面的大胆尝试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
李金莲朱和双
关键词:江绍原研究范式学术影响
中国西南“小神子”信仰的原型被引量:1
2011年
在中国民间,一直到今天仍流传着许多神奇的动物精怪,如“山魈”、“五通”、“独脚鬼”等,都是一些会隐身作怪的灵物。“山魈”来自中国古代的山精信仰,亦名“山鬼”,即六朝小说中常见的“山都”,其原型可能是狒狒一类的动物,
朱和双
关键词:信仰六朝小说动物
从“绿瓢”与“秋狐”看中国的老虎外婆型故事被引量:2
2012年
从元代开始在汉籍中频繁出现的"罗罗"、"绿瓢"与"秋狐"始终同华夏边缘的彝语支族群纠缠在一起。不可否认,所谓"蛮人老则化虎"的传说有着潜在的传播路线,这是江南汉族移民向中西部地区不断拓展的结果。作为祖灵的"虎神"能够庇护子孙后代的观念,在东亚文化圈的动物精怪故事和神鬼信仰中很容易找到"反证"。笔者推测,诸多野兽变外婆吃小孩的故事是对远古时代真实存在过的"弃老习俗"的某种追忆,尽管其内容太过于荒诞不经,但也部分地折射出游猎民族对祖灵的极端恐惧心理。
朱和双
关键词:民间故事
楚雄地方女神“塔凹奶奶”信仰的图像证据被引量:1
2012年
在不同的族群文化互相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塔凹奶奶"逐渐演化成为楚雄坝区汉化族群共同信奉的一位重要女神。尽管在称谓上有较大的差异,但其作为"医圣"的形象早已被固定下来,人们甚至还赋予她最崇高的道德理想和社会责任。从图像资料来看,"塔凹奶奶"的信仰可能糅合了佛教、原始道教和巫教中某些神衹的特征。清末民国时期为迎送"塔凹奶奶"的木主而举办的庙会是整个楚雄地区最隆重的民俗祭祀活动。新中国建立初期,"塔凹奶奶"造像作为这一独特地域文化的载体也受到了冲击。
李金莲
关键词:民间信仰历史记忆
缅铃与云南:重拾一个“内部东方主义”的神话被引量:1
2013年
明清时期,云南地方的"淫乱"印象与华夏文化圈边界的拓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缅铃"的传闻大抵起源于元初的征缅战争,而流行于明清两代。对于汉化族群来说,云南及其徽外作为一个"想象的异邦"充满了无限的神秘感,尤其是那里的"非我族类"在男性阳物上嵌珠装饰性器的做法被肆意渲染。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中,"缅铃"被逐渐表述成为"夷化族群"的一种文化象征符号。明清时期滇缅边地性爱风气的超现实建构,集中体现了汉化族群对于华夏边缘存在的不同性生活方式所具有的复杂心理。
朱和双
关键词:明清时期历史情境族群认同
洁净与危险:人类学对月经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3
2012年
玛丽·道格拉斯的著述对其他学科的冲击比对人类学的冲击更大,特别是在其成名作《洁净与危险》问世之后。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奠定了人类学对月经研究的理论基础,尽管这可能并不是玛丽.道格拉斯的初衷。为了说明"肮脏"绝不是一个单独的和孤立的事件,玛丽·道格拉斯详细论述了身体用做社会的和宗教的象征的各种方式。在她的影响下,人类学对月经研究的成果不断出现,彻底颠覆了医学唯物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对月经禁忌的理论假说。
李金莲朱和双
关键词:社会秩序理论预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