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
- 作品数:238 被引量:211H指数:5
- 相关作者:阳亚妮覃丹言志峰杨开雨石岩更多>>
- 相关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壮族《布洛陀》英译中的文化传递模式——析《赎魂经》两个英译本被引量:2
- 2017年
- 《赎魂经》英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活动,其文化传递模式大体为:文化接触—文化阐释—文化表征。由于译者背景不同,文化转换在传递模式的各个阶段和节点呈现不同个性,直接表现为英译文本体例、选词、谋篇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使壮族文化由于译者的参与而与原初形态有所出入。
- 陆莲枝
- 关键词:壮族
- 越南语俗语中的性别歧视研究
- 2017年
- 语言中普遍存在性别歧视现象,本文主要对越南语俗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研究,通过列举涵盖女性性格特征、生理心理、能力智慧等方面的俗语及家庭、社会中人们对女性的约束和看法来分析说明俗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最后从社会发展、文化影响以及女性自身的角度进行越语俗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成因探析。
- 覃柳姿
- 关键词:越南语俗语性别歧视
- 西巫拉帕代表作《画中情思》中典型人物形象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画中情思》是泰国著名作家西巫拉帕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分别对《画中情思》中三位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从中挖掘吉拉娣爱情悲剧产生的根源,旨在让读者对该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从而准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 邹由
- 关键词:爱情封建礼教
- 历史与文化身份: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瑶族史诗《密洛陀》文化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根据跨文化传播学学者多德的文化体系要素模型理论,历史和文化身份,作为文化内核要素,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从历史与文化关系角度看,以《密洛陀》为代表的瑶族典籍文化,在人类起源神话、哲学思想、史诗艺术、历法等方面都达到了和世界其他文明古国文化,特别是西方文明主要源头——古希腊文化相比肩的程度,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从民族文化身份方面看,瑶族布努支系传统文化与古希腊民族文化之间同中有异,这些异同有利于构筑适合瑶族典籍文化传播的文化生态环境。
- 张羽
- 关键词:历史地位文化身份跨文化传播
- 论壮族信仰中的女性人物与壮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 2018年
- 壮族信仰中有自然崇拜、英雄崇拜等,兼收并蓄了外来宗教如道教、佛教等,壮族神祇形成了多元形态。壮族民间信仰中最主要的女性人物有姆六甲、花婆、娅王、龙母、班夫人、瓦氏夫人、观音等,伴着这些信仰成长的一代代壮族女性助推了壮族地区传统经济文化的传承,促进了旅游经济文化的繁荣,可信仰导致的女性禁忌也成为壮族女性进一步发展的内阻力。
- 陆莲枝
- 关键词:女性
- 非遗文化典籍译介的话语对等与跨语际实践探究被引量:1
- 2017年
- 非遗文化典籍的跨语际实践,不仅是一种文化传通与交流,也牵涉到文本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场域转换和文化对等要求。在非遗文化典籍跨文化实践的过程中,文化自信与政治正确性是首要的前提,同时,借用深度翻译等翻译技艺有助于文本在场域转换中实现文化对等。
- 周彩玉
- 关键词:跨语际实践深度翻译
- 性别视角下《传扬歌》与《圣经·箴言》中的贤妻形象分析
- 2016年
- 《圣经·箴言》(以下简称《箴言》)的第31章《论贤妻》和中国壮族《传扬歌》的《为妻》篇中所构建的是犹太民族和中国壮族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妻子形象。从性别视角来看,贤妻形象的本质是男权社会中,男性按照他们的期待对女性进行的刻板定型,目的是使女性朝着男性理想的方向发展。
- 覃丹
- 关键词:性别视角
- 壮泰童谣修辞特点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通过比喻、拟人、夸张、起兴、象征、讽刺等几种修辞手法对壮泰童谣的修辞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异同点,旨在促进壮泰语言文化的了解和交流,以期探析两个民族的渊源关系。
- 阳亚妮
- 关键词:修辞
- 壮语和英语“黄色”的语义联想异同成因分析
- 2016年
- 壮语"henj/lieng/vuengz"在表达皇帝和贵族、疾病或社会地位、不成熟时分别对应英语的"purple"、"blue"、"green";在表达"死亡"或"悲伤"的语义联想时与英语的"yellow"重合;在褒贬联想上又与英语"yellow"存在联想空缺。
- 农雅琪
- 关键词:状语英语黄色
- 壮泰童谣格式比较分析
- 2017年
-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壮泰童谣格式的异同探讨壮泰童谣语言特色,旨在促进壮泰语言文化的了解和交流,以期探析两个民族的渊源关系。
- 阳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