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

作品数:19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化科学
  • 6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主题

  • 9篇美育
  • 5篇艺术
  • 5篇教育
  • 3篇青年
  • 3篇绘画
  • 2篇当代美育
  • 2篇学校美育
  • 2篇学者
  • 2篇通识
  • 2篇通识教育
  • 2篇图像
  • 2篇青年学
  • 2篇青年学者
  • 2篇文艺
  • 2篇文艺复兴
  • 2篇美育代宗教
  • 2篇课程
  • 2篇教学
  • 2篇高校
  • 1篇大学通识教育

机构

  • 19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服装学院
  • 1篇清华大学出版...

作者

  • 2篇高登科
  • 1篇李睦
  • 1篇于婉莹

传媒

  • 5篇工业设计
  • 4篇中国中小学美...
  • 3篇美术观察
  • 1篇紫禁城
  • 1篇美术大观
  • 1篇教育科学研究
  • 1篇艺术教育
  • 1篇艺术市场
  • 1篇中国美术
  • 1篇中国非物质文...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9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艺复兴的“黑科技”之二:考古学
2019年
考古学是穿越时空的对话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学产生于近代的欧洲。不过,对古物的喜爱一直是人类共有的文化特征。欧洲一直有古物学的传统,中国也有访古和怀古的传统,而且在中国产生了金石学。一件物品,从很久以前流传到后世,当人们再次面对它的时候,往往会惊奇于时间的凝结,有时候也会感慨物是人非。不管面对古物时的感情是怎样的,考古学就是在这种穿越时空的对话中产生的。
高登科
关键词:考古学文艺复兴文化特征金石学
传统工艺振兴与文化生态重构——从品牌建设维度反思中国传统工艺企业发展
2024年
传统工艺振兴是基于核心技艺的传承、保护,让具有传统工艺文化形态的产品通过新的方式重回现代生活。在传统工艺振兴的过程中,技艺是核心,产品是载体,经营和销售是手段,目的是让人们重新与传统工艺之间产生多维度的联系,而这些联系的总和就是品牌。传统工艺的品牌建设既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既是经营手段,也是文化生态的重构。传统工艺的品牌建设需要在工艺与产品、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独特性与适用性等多重维度,完成时间与空间层面的文化生态的重建,也只有在多重维度的着眼之下,传统工艺才能在生产、经营等方面有迹可循。本文基于传统工艺企业的调研数据,通过品牌建设数据和模型的梳理,为传统工艺企业的振兴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高登科
关键词:文化重构文化生态
“美术”和“美育”代宗教--王国维、蔡元培的美育观念之变被引量:1
2021年
“美术”和“美育”两个概念的引入对于20世纪中国文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王国维和蔡元培都推动了美术和美育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针对当时国民精神缺失的现状,两位学者都提出了用宗教救治社会的构想。王国维1906年认为应该用美术代宗教,蔡元培1916年也提出用美术代宗教,然而在1917年就改为美育代宗教论。美术或美育代宗教用意何在?从美术代宗教到美育代宗教,体现出王国维和蔡元培的哪些观念变化呢?
高登科
关键词:美术美育
天运四时:清代苏州版画中的历法与授时
2024年
清代苏州版画依据自然的天象崇拜、传统社会的四时节令、苏州地区的节俗活动以及皇权主导下的历法变革来进行创作和使用,并不局限于“年节”“年画”等概念。通过对清代苏州版画中的历法《时宪书》和迎喜图、春牛图等年历图相关图像的研究,可以发掘天文、历法与时事之间的关联。年历图作为古代“图”与“书”、“经”与“纬”交错而成的产物,在清代历法《时宪书》的推行过程中具有“开万古”的价值,对清代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时宪书》和年历图共同构成了清代苏州版画中的时间系统,展现了当时皇权对政治、历法、生活的影响,通过图像细节揭示了皇权与文化之间的微妙互动。
高登科
关键词:苏州版画图像历法
齐白石《月映芦荻图》研究
2019年
在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中,齐白石(1864—1957)无疑是最负盛名、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大师。在其几近百年的人生里,尤其是"衰年变法"之后,创作了大量独具个人特色的作品,流传甚广。1922年,齐白石的作品通过陈师曾传至日本,并引起轰动,进而引发了日本对其作品的收藏热潮。本文拟通过一幅自日本回流的齐白石作品,探讨其特殊的画意表现与人生经历之关联,以及画作风格的特殊意义和作品背后呈现的传播脉络。
高登科
关键词:中国绘画史艺术大师
文艺复兴的“黑科技”之一:解剖学
2019年
人体解剖学并不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才发明的.但它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才广泛地运用到艺术创作中的。解剖学目前可以大致分为动物解剖学和植物解剖学.其中人体解剖学可以说是动物解剖学中的一支,不过又自成体系:人体解剖学的“前生”跟人类文明的野蛮有关。
高登科
关键词:文艺复兴时期人体解剖学艺术创作人类文明
物与神飞:唐朝之马的风骨
2020年
中国的传统艺术体系是诗、书和画,西方的艺术体系是建筑、雕塑和绘画,所以当我们在讨论艺术时,很多时候讨论的并不是同一件事情。西方艺术的主体场景是建筑,绘画和雕塑都在建筑空间中寻找定位,平面的作品也在构筑空间的意味。中国传统艺术的根基在诗歌,书法和绘画都追求诗意。
高登科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雕塑绘画
“培根铸魂” 的学校美育评价体系构建原理与方法研究——从审美素养的核心内涵到多维空间的培养路径被引量:2
2021年
当今,美育育人的重要意义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学校美育的评价体系还亟待深入探讨。根据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研究从理念层面厘清美育的核心主旨和概念范畴,建立高度共识。从剖析审美素养的核心内涵、外化能力、培养路径等基础应用理论入手,探索学校美育评价体系的构筑原理与方法。
王东于妙
关键词:审美素养
“老学科”还是“新谱系”?--从一个特别“哲学所”之设立引发的美育重构启示
2021年
本文从专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中国科学院设立哲学所的事件出发,回溯百年前柏格森与爱因斯坦的人文与科学“世纪大辩论”,并结合当今信息时代社会认知潮流的演化,探讨当今美育在重新定义的进程中,应将自身的领域潜力仅归于传统的人文学科的内部问题,还是应更积极地进入打破人文与科学二元分立的新时代人类知识谱系重构的架构中?
李春光付晓秋
关键词:美育非线性
高校美育之“感觉的逻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青年学者高登科谈美育被引量:2
2021年
一、高校美育的内涵和表现之辨美育一词源于18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席勒提出的德文概念“Sthetische Eriziehung”,美育的概念源头是一个复合概念,但是经过20世纪在中国的传播,美育基本成了一个特定概念,20世纪20年代前后杨贤江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概念1,新中国成立后,五育在教育领域得到大力推广,美育成为五育的一部分,五育意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Sthetische Eriziehung”翻译成中文比较贴切的含义是“审美教育”或“美学教育”,英语比较通用的是概念是“Aesthetic Education”。“审美教育”或“美学教育”简称为“美育”的时候,容易被忽略的有两点:一是美育应该有一个“审美对象”;二是美育应该能够激发人的“感觉”。这里有不少基本问题牵扯到外文概念转译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比如“美术”“艺术”“美学”“美育”“工艺”等概念在中国19至20世纪的文化转型和传播过程中经常出现边界不清晰的状况,以至于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两位先生先后提出了“美术代宗教”和“美育代宗教”两种看上去差别很大的主张,笔者有专论2考察20世纪初概念的流变,其实20世纪初“美育”与“美术”概念有混用的状况,后来学界选择“美育”概念,是因为学者们认为“美术”在当时已经变得过于强调“技术”,忽略了“美感”。美育在中国教育领域中推行了百年左右的时间,也有忽略“美感”的风险,这一点其实也跟“Aesthetic Education”翻译成美学有关系,如果直译为“感觉学”,可能会规避这种风险。
高登科
关键词:高校美育美学教育文化转型美育代宗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