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历史学系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历史学系
- 作品数:86 被引量:179H指数:7
- 相关作者:张新民竺柏松张旗麻光炳刘小平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贵州军政府的财政
-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部,与外界交通不便,信息难通。贵州以农业为主,由于山多地少,农业经济很不发达。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而封建地主和土司又残酷剥削,人民生活水平极度低下。当时人说:“贵州之为行省也,地形限之,人智塞之,物力困之...
- 刘永生
- 文献传递
- 马宗荣教授与贵阳文通书局编辑所被引量:3
- 1997年
- 吕幼樵何长凤
- 关键词:编辑出版中小学教科书大学校长中小学教育
- 《史通》外篇札记
- 1992年
- [本文作者是贵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振佩先生。张先生生前撰有《史通笺注》、《史略笺证》《李义山评传》、《成吉思汗评传》、《岳武穆》、《左宗棠》、《守拙斋杂稿》、《学思札记》等多种著作。此文为校注《史通》时随手札记之作。原文尚涉及与友朋信札往复,谈文论史,述学论交,搜访秘籍,查考文献,训释名物,笺注典实等情况。兹仅摘录有关平议《史通》者为一篇,以飨世之治刘氏史学者。其中内篇部分及篇首所冠原序,已刊发于《历史文献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10月版),学者可以参阅。]
- 张振佩张新民
- 关键词:《史通》外篇历史文献文论史述学
- 论清代前期贵州民族教育的发展被引量:11
- 2001年
- 从清王朝统一贵州到道光二十年 ,官学的兴起促进了贵州民族教育的发展 ,但在专制政府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 ,贵州民族教育处境艰难 ,发展缓慢 。
- 张羽琼
- 关键词:清代前期民族教育社学义学科举
- 原始社会食人之风探析
- 1990年
- 原始公社存在过食人之风,这已是公论。问题在于:食人风气最初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食人风气最早出现在何时?有论者认为:食人之风在原始社会的出现是出于某种宗教信仰,原始宗教是在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产生的,因此食人之风可能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过,在蒙昧时代中级阶段(指原始社会早期,即旧石器时代的早、中期),“由于食物来源经常没有保证,在这个阶段上大概发生了食人之风,这种风气,后来保持颇久”。我们认为。
- 陈奇
- 关键词:蒙昧时代旧石器时代晚期食物生产铜石并用时代物质生活条件
- 武士道嬗递的历史轨迹被引量:29
- 2003年
- 8、9世纪 ,适应武士群体战争实践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武士道 ,12世纪末随着镰仓幕府的建立而成为制度的道德规范 ,17世纪经山鹿素行等武士道理论家的系统化和理论化 ,又成为信仰的道德规范。 19世纪后半期 ,由于明治政府的强制推行 ,武士的道德规范发展为日本全民的道德规范。武士道以利益为杠杆 ,靠生命来体现 ,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精神资源 ,驱使臣民以统治者的意志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在日本人 10 0 0多年的历史创造中 ,武士道崇尚武勇的“战争之道”和强调忠诚的“献身之道” ,逐渐与日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融为一体 ,沉淀为日本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
- 娄贵书
- 关键词:战争武士
- 试论现代公德意识与传统礼义的和谐化建构
- 如果我们借用韦伯“理想型公析”的方法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观较评,就会发现中国文化历来注重关乎德行修持的目的伦理学,西方则更重视以律则为中心的责任化理学。前者以个人的修身为道德理念架构的出发点,极有生命体验的实践智能特色;后者...
- 张新民
- 文献传递
- “跳月”中的风情──贵州苗族风俗一瞥
- 1997年
- “跳月”中的风情贵州苗族风俗一瞥□张旗贵州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而苗族也是贵州省内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苗族人民的节日很多,“跳月”是其中一个比较重大的传统节日。“跳月”又称跳场、跳花、跳年、跳厂、跳芦笙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都不...
- 张旗
- 关键词:贵州苗族芦笙舞银饰节日活动姑娘
- 文中子事迹考辨被引量:3
- 1995年
- 引言王通,字仲淹,生于隋初,讲学河汾,以儒学道统自任,仿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易道、修春秋之例,撰《礼论》、《乐论》、《续书》、《续诗》、《易赞》、《元经》诸书,合称六经。力主修己治人,德治礼仪、王道仁政之学及大一统思想,殁后,门人私谥为文中子,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承南北朝玄学销歇旧局面。
- 张新民
- 关键词:礼乐门人新儒学龙门山
- 石高分封制与土地承包制的农民被引量:2
- 1999年
- 德川时代封建社会的基础石高分封制,将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交给农民实行无限期的契约承包,明确和扩大农民对土地的权力与活动空间。农氏生产活动的目的,由单纯的上交年贡,转化为既是为了上交年贡,也是为了获取、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封建剥削被限制在一定的量上,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农民拥有越来越多的剩余产品。大部分农民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生活等,表明他们的经济生活一直在不断提高,已经超过了仅能糊口的水平,并非是生活在“不死不活”之中。
- 娄贵书
- 关键词: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