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 作品数:55 被引量:315H指数:11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被引量:25
- 2014年
- 在历史上,当中华文明处于强盛时期时,具有一种开放性和伟大的包容性。唐太宗开启的大唐盛世和宋元时期的贸易大港泉州的历史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例证。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和"的哲学和"生"的哲学。中国人(从孔子开始)是通过学习他人和迎接朋友来提升自己。中国人追求的是展示自己的文化的魅力。中国人对于学习外来的异质文化从来有很高的热情。
- 叶朗
- 关键词:中华文明开放性包容性唐太宗
- 论“与物为友”在文人语境中的成立
- 2024年
- 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始,西方哲学就将友爱(philo)视为哲学(philosophy)问题的一种发端。“朋友”作为另一个存在着的“自我”,在现象学发生之后,这一观念更是关于此在之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在中国的语境中,“朋友”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哲学性的讨论,儒家的“朋友”更依附于人伦关系,而在道家的齐物世界里,人与他者的互惠的友情甚至是有伤于人的自由的。但是,在魏晋以后中国文人对于“物”的叙事中,尤其是陶渊明、白居易与苏轼三位文人的书写里,却可以清楚地见到将物作为“朋友”的缘由、形式与意义的深刻思考,而这些思考在本质上所指向的正是关于“另一个自我”的问题。
- 李溪
- 关键词:朋友庄子文人
- 自然与文化的张力——从席勒看审美教育的实质被引量:6
- 2005年
- 根据当代美学家对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的解读,席勒的审美教育方案的实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审美教育作为现代资产阶级启蒙教育方案的核心,服务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确立;(2)审美教育是以不确定性批判确定性,对意识形态具有解构作用;(3)审美教育是一种多元教育,这使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程度的后现代特征。
- 彭锋
- 关键词:席勒审美教育趣味
- 回溯与创造:原始艺术和现代艺术被引量:9
- 2006年
- 原始艺术在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而它本身的问题也扑朔迷离,依然是精彩而又复杂的探究对象。放眼高更、马蒂斯和毕加索等现代艺术家的创作践履,他们对原始艺术的吸取和改造呈现为主观意味十足的创造性尝试,充满了诸种启迪。在学理上将原始艺术和现代艺术联系起来予以考察,有助于人们接受和阐释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艺术。
- 丁宁
- 关键词:原始艺术现代艺术马蒂斯毕加索
- 中国剧场民间舞的“非民间”文化属性被引量:9
- 2004年
- 目前舞蹈界所指称的民间舞,是一个容易引起除舞蹈界以外、国内艺术界和国际同行产生误解的概念。因为民间舞的含义原本是由民众自发兴作,并在民间历代承传发展的舞蹈(比较恰当的名称应该叫“土风舞”)。而今天我们所称的“民间舞”,实际上是舞台上表演的由各专业艺术团体创作和学院派训练体系下的剧场民间舞,这两大板块的“民间舞”
- 袁禾
- 关键词:民间舞蹈
- 《红楼梦》的美学意蕴被引量:2
- 2020年
- 《红楼梦》以大观园为核心场景,以贾宝玉为主人公,以宝黛之恋为贯穿全书的红线。本文从大观园、贾宝玉和宝黛之恋三个意象层面探讨《红楼梦》的美学意蕴。《红楼梦》在虚实交融的叙事中,以极切实又极奇幻的笔法,展示了一出以贾宝玉为中心意象的凄美而炽烈的人生戏剧。在熔铸多元文化精神的前提下,对庄子哲学的生命精神的阐发,是《红楼梦》的美学意蕴之真谛。本文认为,阅读《红楼梦》,解析贾宝玉,都须从反面−即庄子哲学的“无用之用”−着眼。这无用之用,就是自我生命的真实和自由,扩大讲,就是世界的生机和无限。
- 肖鹰
- 关键词:《红楼梦》庄子美学意蕴
-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释义——从占星学的角度被引量:7
- 2010年
- 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是占星学背景下的一个命题,其中的"天"指占星学理论中的天象及其运行规律,并非等同于"自然"。因此,不能把"天人之际"理解为人与自然的合一即"天人合一"。司马迁所谓"究天人之际",实质上是力图把占星学的理论与实际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追求思想与经验统一,在其中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这与下句"通古今之变"恰巧形成对应。澄清这句名言的原本意义,不仅还原出司马迁的历史形象,而且还从秦汉学术、思想的展开中,发掘出占星学在当时更为根本而广泛的影响,展示出中国古代思想史长期被遮蔽的一个重要方面。
- 章启群
- 关键词:司马迁天人合一《史记》
- 因果性与力量——笛卡尔、斯宾诺莎与当代哲学争论被引量:2
- 2022年
- 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与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以及斯宾诺莎对于前者的批评,无论是在德国唯心论哲学中,还是在当代法国哲学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有两个核心的原则:其一是因果性原则,其二是实在性或力量原则。但是,对于这两个原则之间的关系,笛卡尔和斯宾诺莎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对于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德国唯心论和当代法国哲学给出了不同的评判。德国唯心论肯定了斯宾诺莎形而上学对于笛卡尔形而上学的内在困难的克服,但批评前者缺乏主体性和自由。德勒兹和马里翁作为当代法国哲学的代表则对笛卡尔与斯宾诺莎形而上学给出了截然对立的看法。德勒兹认为,斯宾诺莎将邓·司各脱的“存在的单义性”原则推进至一种彻底的内在性原则,由此肯定了力量的无限能动性和多元性。马里翁则认为,斯宾诺莎的自因学说错失了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深刻和谨慎,因为后者认识到上帝作为一个“匿名的他者”不可能被自因概念完全包容。但是,无论德勒兹还是马里翁,都不再关注笛卡尔和斯宾诺莎最重视的因果性原则,而仅仅是强调力量原则。
- 吴增定
- 关键词:因果性上帝
- 对“以美育代宗教”的批判性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现代中国美育思想的发生、发展,已历经百年途程。百年间,无论时势变幻、社会更替,美育作为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一面重要思想旗帜,同时是践行中国社会文化建设和生活改造的重要途径。从"美育代宗教""艺术救中国""人生艺术化"等诸多思想主张及其理论阐发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现代中国的思想先驱们在美育问题上所寄托的生命热情与价值建构意图,也因此,现代中国美育思想在承续传统、兼采西学的过程中,始终体现出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文化情怀。认真反思以蔡元培等人为代表的现代中国美育思想重要命题及其理论建构,对于我们在新的文化时代继续深化美育问题的理论思考,强化美育的实践功能,无疑具有直接现实的意义。
- 彭锋
- 关键词:批判性分析学术界审美
- 环境美学的审美模式分析被引量:22
- 2006年
- 关于自然审美,当代环境美学提出了许多模式,它们可以概括为分离和介入两类。本文分析了这两类审美模式的缺陷,尝试从显现美学的角度提出解决这场争论的方案。根据本文的构想,介入的目的是介入到美也就是“象”的创造之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有必要同各种功利、概念、目的分离开来。由此,分离模式与介入模式的争论达到了一种辩正的和解。
- 彭锋
- 关键词:介入环境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