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图像与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宋海周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成像
  • 1篇对比剂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通透性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人脸
  • 1篇人脸识别
  • 1篇特征矩阵
  • 1篇特征向量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通透性
  • 1篇统计特征
  • 1篇投影数据
  • 1篇奇异值
  • 1篇奇异值分解
  • 1篇肿瘤
  • 1篇锥形束CT

机构

  • 4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钱鹰
  • 1篇李婷婷
  • 1篇宋海周
  • 1篇王胜益
  • 1篇王健
  • 1篇韦庆杰
  • 1篇周强

传媒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投影数据的锥形束CT功能成像方法初探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计算机仿真系统,研究基于投影数据的锥形束CT(cone-beamCT,CBCT)灌注成像的方法,探索实现在线功能图像引导的放疗(biologic 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BIGRT)的可能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利用大白兔动态增强CT(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CT,DCE-CT)图像数据集模拟获取CBCT动态增强扫描的投影数据集;通过对扫描对象各体素的时间密度变化进行数学建模,基于获得的投影数据集,经最优化拟合求得各体素模型的参数,获取CBCT动态增强扫描下各体素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结果对比仿真系统获得的锥形束CT下各体素的TDC和原DCE-CT获得的对应体素的TDC,发现在对比剂首次通过时的上升沿有较好吻合,在循环进入平衡后差异较大。结论基于投影数据可实现CBCT灌注成像,获得较为准确的血流灌注值,证明了利用集成在直线加速器上的CBCT实现在线的功能成像是可能的。
钱鹰周强韦庆杰
关键词:锥形束CT功能成像
CT灌注成像在定量监测肿瘤微血管系对抗血管生成治疗反应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对定量评价肿瘤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肿瘤中心组织和肿瘤边缘组织的有效性,以及定量监测肿瘤微血管系对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反应的有效性。方法 15只一侧大腿植入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分为2组,1组行抗血管治疗(n=11),1组为对照组(n=4)。于肿瘤种植1周后、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进行DEC-CT扫描,分别计算肿瘤区、肿瘤边缘区、肿瘤中心区和正常组织区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 time,MTT)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并对各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区和正常组织区的BF、PS、MTT值分别为(149.32±30.99)ml/(100g.min)、(28.24±5.15)ml/(100g.min)、(2.79±0.66)s和(32.18±4.10)ml/(100g.min)、(11.88±0.71)ml/(100g.min)、(6.57±0.90)s,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核心区和肿瘤边缘区的BF、PS、MTT值分别为(175.70±34.43)ml/(100g.min)、(32.43±6.52)ml/(100g.min)、(3.87±0.84)s和(19.07±3.58)ml/(100g.min)、(18.75±2.10)ml/(100g.min)、(8.11±1.44)s,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瘤区的BF、BV、PS、MTT值在治疗后第2周后从187.57ml/(100g.min)、5.21ml/100g、30.74ml/(100g.min)、3.87s改变为118.48ml/(100g.min)、4.21ml/100g、24.02ml/(100g.min)、4.27s,对照组从129.74ml/(100g.min)、3.22ml/100g、25.85ml/(100g.min)、3.68s改变为362.33ml/(100g.min)、10.86ml/100g、39.31ml/(100g.min)、3.54s,改善明显。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能从血流动力学方面提供肿瘤定量信息,并能定量监测肿瘤微血管系对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反应。
钱鹰李婷婷王健
关键词:X线体层摄影术肿瘤血流动力学毛细血管通透性
基于统计特征的人脸识别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奇异值特征向量是用于图像识别的有效代数特征,但直接用奇异值特征向量做匹配进行人脸识别,识别率极低。通过对人脸图像奇异值向量和其对应的左右正交特征矩阵分析,发现图像的奇异值向量与图像的灰度范围具有相关性,即最大奇异值反映了图像灰度范围的位置,其他奇异值反映了灰度范围的宽度,而且与图像奇异值向量对应的左右正交特征矩阵能够表现图像轮廓的结构信息。基此,提出基于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istribution,SVD)的基空间人脸识别算法,并通过ORL和ORL-IC数据库进行仿真,实验结果分析证明了图像的左右正交特征矩阵能够表现图像轮廓的结构信息。
宋海周钱鹰
关键词:人脸识别特征向量特征矩阵
基于功能CT成像对比剂团注方法的优化与仿真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功能CT技术的出现使得在传统CT设备上实现同时同台的形态及功能成像成为了可能。目的:从对比剂团注方法着手,寻找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合理的最优化功能CT成像的方法。方法: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从医院临床上得到的功能CT图像数据集进行仿真实验,研究对比剂的团注方法,单脉冲和多脉冲团注法与功能成像之间的关系,对仿真结果进行统计误差分析,从而找出在临床上可实用的最佳的对比剂团注方法。结果与结论:使用对脉冲团注对比剂比使用单脉冲团注对比剂对减低血流参数,毛细血管表面渗透参数和平均通过时间参数的不确定性有帮助;实验结果显示,多脉冲团注主要是双脉冲和三脉冲团注,其中使用双脉冲团注,相对参照值,血流参数和毛细血管表面渗透参数分别得到了36.9%和30.0%的改善,使用三脉冲团注相对双脉冲团注在个别生理参数上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其改善不是特别的明显。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双脉冲团注即可。
王胜益钱鹰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对比剂误差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