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中心
- 作品数:22 被引量:114H指数:7
- 相关作者:孔令宇杨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海马内注射纤丝状Aβ_(42)诱导tau异常磷酸化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目的 观察海马内注射纤丝状Aβ42 后神经元Ser 2 0 2位点磷酸化的tau蛋白 (PS2 0 2 tau)的表达 ,探讨Aβ42 与tau蛋白超磷酸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对老年大鼠进行海马内注射纤丝状Aβ4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显示PS2 0 2 tau的表达情况 ,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纤丝状Aβ42 注射组双侧海马PS2 0 2 tau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双蒸水注射组 ,两侧海马PS2 0 2 tau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纤丝状Aβ42 能使PS2 0 2 tau的表达增加 ,提示它具有诱导tau蛋白超磷酸化的效应。
- 吴琪方莹莹郑树森钱采
- 关键词:海马内注射TAU蛋白
- DNA错配修复酶hMSH2缺陷细胞株的建立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建立并鉴定DNA错配修复酶hMSH2缺陷细胞株 ,用于研究hMSH2基因的作用机制及其缺陷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运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hMSH2cDNA片段 ,并反向克隆到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上 ,随后将构建好的hMSH2反义RNA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LF) ,使之在HLF中表达 ,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鉴定转染细胞中hMSH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构建了hMSH2反义RNA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 ,并在真核细胞成功表达 ;hMSH2酶缺陷细胞株hMSH2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了 4 4 %。结论 hMSH2缺陷细胞株的成功建立和鉴定为hMSH2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 何云庄志雄扬杏芬郑树森杜柳涛
- 关键词:HMSH2反义RNA
- 丙二醇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 用气相色谱测定水剂药品中的丙二醇含量,用填充玻璃柱,PEG-20M为固定液,FID为检测器,用外标法定量(本方法同时采用正丙醇作为内标物,同时定量进行比较,结果较为一致),结果表明丙二醇测定线范围为0.5mg/ml-1....
- 郑文晖刘德育白雪梅蔡斌
- 关键词:丙二醇气相色谱法测定
- 文献传递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浆内游离脂肪酸测定的意义
- 2005年
- 郑文晖陈红英白雪梅蔡斌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游离脂肪酸铜代谢障碍疾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ISEASE角膜K-F环
- DNA修复酶hMSH2缺陷与细胞遗传不稳定性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hMSH2酶缺陷与细胞遗传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测定hMSH2酶正常细胞HLF与hMSH2酶缺陷细胞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LFS)在甲基甲磺酸 (MMS)染毒后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 0 )、核异常率及微核率。结果 HLF细胞 2 4hIC5 0 约为 7 90 μmol/L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LFS)细胞 2 4hIC5 0 约为 89 13 μmol/L ;2种细胞的微核率均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且呈正相关 (P <0 0 5) ;2种细胞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 ,微核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而低剂量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HLFS细胞微核率总体上较HLF细胞高 ,但是 2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8) ,染毒与转染之间无交互效应。核异常率没有随MMS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不同染毒剂量组HLFS的核异常率均明显高于HLF细胞 (P <0 0 1) ;2种细胞染毒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核异常率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DNA修复酶hMSH 2缺陷导致烷化耐受、核异常率及微核率增加 。
- 何云庄志雄张锦周杨琨甘德秀
- 关键词:DNA修复酶HMSH2微核核异常
- 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法评价系统性真菌感染与血浆中D/L阿拉伯糖醇比值关系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系统性真菌感染与血浆中D/L阿拉伯糖醇经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 ,并比值的关系。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实验性系统性念珠菌病 ;经血、尿、骨髓等常规真菌培养证实 ,有念珠菌、新生隐球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曲霉菌等系统性真菌感染者 14例与 8例未经培养证实、但高度怀疑系统性真菌感染者血浆中D/L 阿拉伯糖醇比值 ,同时检测 31名健康人血浆中D/L 阿拉伯糖醇比值作为对照。结果 全部受试动物感染前血浆中D/L阿拉伯糖醇浓度皆低于最低检测值 ,感染后第 3天、第 7天和第 14天血浆中D/L阿拉伯糖醇比值分别为 2 35 9± 1 387;3 6 31±2 719;4 6 4 0± 2 0 4 5。 31名正常人血浆中D/L阿拉伯糖醇比值范围在 1 5 35± 0 92 4。 2 2例病人中D/L阿拉伯糖醇比值范围为 4 4 72± 2 0 94 ,14例经真菌培养阳性证实系统性感染者血浆中D/L阿拉伯糖醇比值 x为 4 15 7± 1 4 91;而 8例经真菌培养阴性 ,但高度怀疑真菌感染者血浆中D/L阿拉伯糖醇比值 x为 5 0 2 4± 2 991。结论 血浆中D/L阿拉伯糖醇浓度与系统性真菌感染关系密切 ,气相色谱 质谱选择离子法检测其血浆中浓度不仅可早期预测系统性念珠菌感染 ,也可用于检测其他系统性真菌感染 ,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 席丽艳鲁长明张选红林广云郑文辉谢穗生
- 关键词:系统性真菌感染血浆
- 肝豆状核变性病与人体内铜的关系被引量:7
- 2003年
- 为探讨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理与人体内铜的关系 ,结合本实验室分析条件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 5 0 9名患者的 2 4小时尿铜、血清铜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1 0 9名患者的 2 4小时尿铜含量远高于正常人水平 ,血清铜含量低于正常人水平 ,经诊断证实这些患者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病。本文进一步对这些患者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进行了分析 ,为肝豆状核变性病的成因、发展、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陈红英林广云张选红汤丽芬吴珏珩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病铜
- ClC-3反义寡核苷酸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研究ClC 3蛋白在T淋巴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 ,将寡核苷酸导入细胞 ,免疫印迹 (WesternBlot)方法分析ClC 3蛋白表达 ;[3H] TdR参入法观察ClC 3反义寡核苷酸对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 ①ClC 3反义寡核苷酸浓度依赖性地抑制ConA诱导的ClC 3蛋白的表达 ;②ClC 3反义寡核苷酸浓度依赖性地抑制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ClC
- 钱艳关永源王冠蕾杨晓茹贺华丘钦英
- 关键词:CLC-3T淋巴细胞反义寡核苷酸增殖
- T_4 DNA连接酶介导的5’RACE法克隆大鼠Nor 1全长cDNA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克隆75AEST全长cDNA序列。方法:抽提在25mmol/L KCl条件下培养7d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的总RNA后,用DNA连接酶介导的5’RACE法克隆75A表达序列标签(EST)cDNA5’端未知序列,其产物亚克隆到pGEM-Teasy后进行序列测定以及同源性分性。结果:首轮5’RACE扩增出2.5kb序列后,75A EST鉴定为神经来源孤儿受体1(Nor1)基因的部分序列;再经过二次轮5’RACE,我们首次克隆Nor-1的全长cDNA序列。结论:T_4DNA连接酶介导的5’RACE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克隆mRNA5’端未知序列的好方法,为进一步研究Nor1在小脑颗粒神经元存活或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 银巍黄奕俊苏兴文赵灵芝邱鹏新颜光美
- 关键词:小脑神经元
- 气相色谱法测定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 机体经小肠吸收的铜大部分入肝细胞,与α球蛋白结合为铜蓝蛋白,而肝内铜动员的主要形式为两种,一是以铜蓝蛋白的形式释放入血;一是经溶酶体排入胆汁。而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主要是由于胆道排铜障碍和溶酶体缺陷等铜代谢障碍,使大量铜...
- 郑文晖陈红英林敬本白雪梅蔡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