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机构: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诗歌
  • 3篇文学
  • 1篇新诗
  • 1篇新诗研究
  • 1篇意识形态
  • 1篇译介
  • 1篇音乐
  • 1篇音乐传播
  • 1篇知州
  • 1篇中俄
  • 1篇中俄文化
  • 1篇中国传统美学
  • 1篇中国作协
  • 1篇少数民族诗歌
  • 1篇审美超越
  • 1篇诗歌传统
  • 1篇诗歌体裁
  • 1篇诗歌写作
  • 1篇诗论
  • 1篇诗论家

机构

  • 12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 1篇《诗刊》
  • 1篇大理大学

作者

  • 1篇廖名春
  • 1篇刘航
  • 1篇吴思敬
  • 1篇热依汗·卡德...
  • 1篇林精华
  • 1篇鲁洪生
  • 1篇李瑾华
  • 1篇马自力
  • 1篇黄雪敏
  • 1篇林喜杰
  • 1篇王立增

传媒

  • 2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俄罗斯文艺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语文教学通讯...
  • 1篇扬子江(诗刊...
  • 1篇河北民族师范...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世纪20年代“小诗”运动被引量:4
2007年
在20世纪20年代风靡一时的“小诗”运动中,周作人通过翻译介绍,着力建构“小诗”这一新诗体,赋予其特定的美学内涵和诗学特征。但在广泛的创作实践上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限制了“小诗”的发展。由于模糊了“小诗体”和“小诗形”的区别,诗体的要求被简单地置换为大小体积的概念,其含混性和暧昧性带来的矛盾和弊端也就一直延续下来。对这一创作潮流的重新梳理,将引发我们对现代汉诗诗体建设更深层次的思考,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体会现代汉诗营造自身美学内涵时所遭遇的困难与问题。
黄雪敏
关键词:小诗译介美学内涵
论汉代诗歌的音乐传播被引量:2
2010年
汉代诗歌在当时的主要扩散途径是音乐传播。它在社会上下层两个文化空间同时展开,主要用于各种仪式场合及游宴娱乐环境。传播的行为主体涵盖了各个阶层,其中乐工歌妓占主导地位。所传诗歌既有民间歌谣,又有皇帝、文人及乐人之作,还有献诗、即兴之作等,在实际配乐演唱时大多要经过乐工的增损。传唱的方式按照表演人数的多寡、参予的程度可分为独唱、伴唱和齐唱;按照表演的艺术方式则可分为清唱与和唱两类,其中和唱又可分为人声和唱与器乐和唱。音乐传播对汉代诗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扩大了受众面,促进了创作,加强了社会上下层的交流,使诗歌风格走向通俗化。
王立增
关键词:汉代诗歌音乐传播
另一个角度看《错误》
2005年
林喜杰
关键词:《错误》戏剧化诗歌诗论家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由《美在自然》及“中国美学范畴丛书”所想到的
2002年
左东岭
关键词:文艺理论西方文学理论文论中国传统美学
乡愁与家园——论当代散文诗写行走的生命诗性被引量:1
2015年
乡愁是诗人写作的动力,亦是写作的归宿。现代文明使个体存在不断被科技标准化、行为模式化,城市的同化与复制本性让生命个体限制在越来越狭小单一的困境里,面对人文精神的失落,生命的行走性此时显示出强大的能量,生命个体的特殊性,创造性与体验性于时空的行走过程中展开。诗人就是时代中的行走者,他们在还乡的旅程中普遍怀有一种难以言语的焦虑——乡愁。他们以乡愁为血肉,通过诗歌寻找家园,用诗歌来宣泄心中的思恋与苦痛,用诗歌来获得心灵还乡的救赎。
马赛
关键词:乡愁家园
由《黔之驴》中“好事者”看“好事”的释义
2005年
按目前通行的理解,《黔之驴》中的“好事者”是个贬义词,指“喜欢多事的人”,可这样理解与作者的创作意图不符。考察“好事者”中的关键语素“事”的意义演变过程,会发现“事”的意义受“物”一词的同化,渐具“物”义,随着词义范围的扩大,既可指物又可指事的“事”渐有指代性,相当于指示代词“是”,此“好事”即“好是”,指喜欢某种特定对象,《辞源》、《汉语大词典》对“好事”一词的解释都有失偏颇,引证有误。据此,《黔之驴》中“好事者”即“好是者”,意思是“喜欢驴这种动物的人”。
李瑾华
关键词:《黔之驴》好事
“惟闻唱竹枝”——风俗专用诗体之滥觞被引量:2
2004年
During the Mid-Tang period, popular literature was very prosperous, which has not only brought about the evolutionary tendency of scholars’ esthetic favor of popular literature, but has led to the massive creation of popular literary works as well. The important role of Zhuzhici in social entertainment and its enormous influence on both poets at that time and future generations were very typical. The popularity of bamboo worship and sad and depressive style of Zhuzhici made it possible to be widely accepted in folk songs. Liu Yuxi reformed Zhuzhici successfully, which turned Zhuzhici into the appropriate style of verse for describing custom henceforth.
刘航
关键词:竹枝词风俗诗歌体裁
假设抑或真实:“中俄文化相似性原则”(三)
2006年
林精华
关键词:中俄俄国文学现代民族意识形态民族性
楚简《逸诗·交交鸣鸟》补释被引量:3
2005年
论文试补了最近发表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简《交交鸣鸟》一诗的残文,又考释了简文的若干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交交鸣鸟》一诗的新释文,并将其译成了口语。
廖名春
关键词:诗歌注释文学研究
郑玄《周礼注》比、兴观念产生的根源被引量:2
2004年
郑玄对比、兴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在《毛诗传笺》中以“喻”释“兴” ,“兴”可美也可刺 ;而在《周礼注》中却以美刺区别比、兴。郑玄为什么会以美刺区别比、兴 ?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 ,逻辑混乱 ,观念不清。两汉时期的学者在观念上尚未将用《诗》方法与表现方法区别开 ,故难免产生认识上的混乱。其二 ,解释角度不同。当时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比、兴加以解说 ,郑玄《周礼注》侧重从用《诗》方法、政教功能角度解说。其三 。
鲁洪生
关键词:美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