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 作品数:8 被引量:114H指数:4
-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词汇差异现象被引量:5
- 2003年
- 国际交往日趋频繁 ,语言的发展日趋完善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英语已成为通用的国际语言 ,当今美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大 ,但美国英语的部分词汇与英国英语的部分词汇存在差异 ,对交往产生不利因素 ,从二语词汇的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让人们了解其相互间的差异 。
- 孟宪友
- 关键词:美国英语词汇
- 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教学条件下隐喻能力的发展--隐喻生涯假说阐释被引量:31
- 2012年
- 本研究在隐喻生涯假说的框架下考察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隐喻能力的发展。80名大学三年级学生被随机分配到四个实验组,接受对24个新异名词隐喻的教学处理。结果显示:1)所有组对类比隐喻的偏好由明喻式转向隐喻式;2)所有组在理解类比隐喻时比理解外表特征隐喻和杂交隐喻时使用更多的范畴化线索;3)尽管整体而言本体产出的创造性偏低,所有组本体产出的创造性均不同程度地增加。本文的结论是:1)多种本体输入、单纯重复输入、相似度判断和相似性辨别四种教学方法对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发展均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2)隐喻的类型对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3)隐喻生涯假说不失为描述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的理论框架。
- 苏远连
- 关键词:隐喻能力教学条件隐喻类型
-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2001年修订版管窥
- 2005年
- 以《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为例,探讨了语言学入门教材的编写原则、知识体系、内容表述和印刷工艺等问题。
- 于伟昌
- 《威尼斯商人》的意象解读被引量:1
- 2003年
- 本文从象征手法的视角对莎士比亚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象征、背景象征和物体象征进行探讨。剧中成功地运用象征手法把抽象的理念带入日常生活中的人、背景和物体等 ,使这些文学作品的构造要素象征化而获得显著象征力的意象 ,成为可以传达抽象理念的载体 ,成功地表达了本来不能直接表达的、不便表达的东西 (当时封建社会思想的制约 )。该剧独到之处表现出莎士比亚娴熟的艺术技巧。同时这些象征在刻划人物真实、丰富性方面、在表达和深化作品主题。
- 蒋金运
-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象征手法意象
- 隐义显译与显义隐译及其认知解释被引量:72
- 2006年
- 由语言符号导引的意义称为显义,隐藏于语言符号之下的意义称为隐义。不同语言中显义和隐义的分布既有共性,也有特性,翻译中需根据语言特性来选择显译和隐译。本文讨论隐义显译与显义隐译以符号还是以意义为参照点的问题,并运用框架理论探索显义和隐义的认知理据以及显译和隐译的策略。
- 汪立荣
- 关键词:语言符号默认值
- 英汉网络词汇意义生成模式异同
- 2015年
-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大量的新词语产生于网络上。由于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上的语言对于日常生活也就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本文通过认知语义学对英汉网络词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揭示其意义形成方式异同。研究网络词语意义形成方式可以加深人们对网络词语的认识,促进对网络词汇的学习。
- 黄虹宇
- 关键词:认知语义学词汇意义
-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被引量:4
- 2006年
- 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语言教学中要进行文化教学。本文阐明了文化教学在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论述了文化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主要原则,最后提出了在英语中进行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 蒋晓萍
-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教育
- 阿美士德使团(1816~1817)中方译员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引言阿美士德(William Pitt Amherst)使团是英国第二个正式访华的使团,旨在打破清政府对英贸易的限制和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但使团不愿行叩头礼而被嘉庆皇帝拒绝接见,最终失败而回。与1793年首次访华的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使团相比,历史学界对1816年来华的阿美士德使团的关注,主要以中英关系和礼仪之争为焦点。①在翻译学领域,目前只有一篇长文专题讨论使团的翻译问题,①其他主要讨论使团中的马礼逊(Robert Morrison)和小斯当东(George Thomas Staunton)二人。②本文谨以前人研究为基础,结合近年个人所见的清朝中方档案、英方使团成员的日记和回忆录、英国外交部编号F.O.1048档案、19世纪在广州出版的英语报纸以及美国商人日记手稿,聚焦于可以说是完全被忽略的中方译员——广东通事。
- 叶霭云
- 关键词:INTERPRE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