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
- 作品数:42 被引量:122H指数:8
- 相关作者:史海珍于薇仁青措李红秀王飞鸽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清朝末期我国的中学地理教科书(上)被引量:2
- 2013年
- 一、清朝末期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总体出版情况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正式颁布,规定中学开设地理课程,但仅安排了课程大体讲授次序,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点、教学方法等均未提及。地理课程的开设急需大批高质量的地理教科书,而当时教材的审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大批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等,均成立了专职编撰教科书的部门,聘请有教育经验者和学科研究专家等,积极编写和出版教科书。当时出版的教科书种类很多,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编写指导纲要,教科书之间的差异非常大。
- 王民何亚琼
- 关键词:地理教科书清朝末期《奏定学堂章程》出版情况地理课程
-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演变特点被引量:3
- 2013年
- 一、不同历史时期地理教科书的发展与演变1.《本国地理》教科书发展特点(1)“地理总论”部分分量减小,内容细化“地理总论”在各书中的名称各不相同,如“地理学总论”“总论”“地球的全体”“地球概说”等等,但自从设立该模块内容以来,均置于《本国地理》教科书的开篇部分。
- 王民何亚琼
- 关键词:地理教科书新中国成立地理学地球
- 亚洲绿色大学建设与实践被引量:4
- 2010年
- 亚洲国家也在开展绿色大学的建设,如日本的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名城大学(Meijo University)、东海大学(Tokai University)等,
- 蔚东英王民
- 环境教育法国际比较与思考被引量:1
- 2014年
- 环境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后,教育部还将与环境保护部联合来加强对学校环境教育的指导和督导检查,可能在环境教育方面有三个转变。
- 王民
- 关键词:环境教育教育法督导检查环境保护
- 国外及港台地区大学环境科普情况
- 2012年
- 环境科普活动是大学较为常见的一种科普形式,这些科普活动涵盖丰富的环境相关的知识、生动活泼、类型多样,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大学院所环境科普场所主要是指提供包括学士学位和其他学位、以提供教育条件为主,同时有很强科研功能的大学及其内部的院系研究所;是指除独立的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之外的场所。
- 王民易斌史海珍于薇
- 关键词:大学环境科普活动学士学位面向社会教育条件
- 美国、加拿大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环境科普情况介绍被引量:5
- 2012年
- 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进行环境科普的理想场所。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国家,其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科普活动类型多样,有很强的环境科普功能。加拿大自然保护区的体系庞大,分工明确,是以科学研究为主,同时也很注重其环境科普方面。
- 史海珍李泠杨敏王民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科普功能国家公园自然资源
- 三江源: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
- 2019年
- 什么是国家公园?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国家公园呢?大家都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我们国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磅礴的河流、壮美的山川、浩瀚的沙漠、茂密的森林、宽广的大海、炽热的火山、壮观的间歇喷泉、古老的化石、有趣的动物、奇妙的植物……数不胜数,可谓千姿百态、气势磅礴、奇光异彩、无与伦比、不可思议。
- 蔚东英
- 关键词:国土面积水域面积公园气势磅礴不可思议
- 低碳教育面面观——低碳沙龙系列四
- 2010年
- 低碳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国家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重要选择,需要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中纳入低碳教育的内容,重点引导青少年树立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参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活动,养成低碳生活方式,并积极影响周围的人。通过低碳教育,调动社会公众的积极性,使低碳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的低碳氛围更加浓厚,最终实现低碳社会的理想。
- 王民
- 关键词:低碳社会公众气候变化成人教育
- 环境教育专门立法(美、日、巴、菲、韩)的国际比较
- 在对各国环境教育法进行比较时,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法律可比性问题。法律的比较要求被比较的法律规则事实上是处理同样的问题,即我们要比较的应该是调整同种关系的法律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有意义的比较结果。对于环境教育法而言,不同...
- 王民王元楣
- 文献传递
- 国际灾害教育的发展趋势被引量:13
- 2010年
- 近几十年以来,世界自然灾害次数持续增多,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2000年以来更为严重,这给易遭灾害的地区带来严重的破坏,威胁到人民的生活和生计。因此,如何减轻灾害带来的风险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在各种减灾措施中,教育和培训是不可分割的关键措施之一。教育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充分的减轻灾害风险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减轻灾害风险的意识和心理素质。
- 谭秀华王民张英
- 关键词:灾害教育全球可持续发展灾害风险自然灾害减灾措施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