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高校热带传染病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33 被引量:77H指数:5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结核
  • 8篇螺旋体
  • 8篇杆菌
  • 7篇结核病
  • 7篇结核分枝杆菌
  • 7篇分枝杆菌
  • 7篇伯氏疏螺旋体
  • 6篇细胞
  • 5篇莱姆
  • 5篇莱姆病
  • 3篇蛋白
  • 3篇细胞因子
  • 3篇免疫
  • 3篇分子检测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毒力
  • 2篇毒力因子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机构

  • 33篇昆明医科大学
  • 5篇昆明市儿童医...
  • 3篇云南省昆明市...
  • 2篇昆明市疾病预...
  • 1篇遂宁市中医院

作者

  • 29篇宝福凯
  • 28篇柳爱华
  • 6篇梁张
  • 5篇彭芸
  • 5篇张宇
  • 3篇沈龙强
  • 3篇赵桂萍
  • 2篇赵华
  • 1篇李冰雪
  • 1篇李静
  • 1篇冯时
  • 1篇赵振宇
  • 1篇唐林

传媒

  • 11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生命科学研究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伯氏疏螺旋体毒力因子BmpA通过特定TLRs刺激THP-1细胞产生促炎趋化因子的研究
计震华宝福凯柳爱华
IL-17与结核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主要是由Th17细胞分泌的一种促炎症性细胞因子(cytokine,CK),其在慢性炎症疾病和抵御细胞内外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结核病(tuberculosis,TB)仍然是全球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有研究已经证明IL-17与结核病的免疫机制相关,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深入探究IL-17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学的关系,对于结核病的疫苗改善设计、有效诊断和治疗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白若兰宝玲戴熙廷简苗苗计震华陶律延麻明彪彭芸彭芸宝福凯
关键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结核分枝杆菌结核病
立克次体的药物敏感试验与立克次体病临床药物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天然寄生于多种吸血节肢动物和昆虫体内,其生物学性状与细菌类似,已被列入生物战剂名录。立克次体病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类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可引起轻度乃至致命性疾病,给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立克次体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生活方式决定其抗生素药敏试验方式与细菌传统方式不同。本文主要综述立克次体的药敏试验和立克次体病的治疗进展。
麻明彪梁张李冰雪赵桂萍宝福凯柳爱华
关键词:立克次体立克次体病药敏试验
伯氏疏螺旋体外膜蛋白BBK32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BBK32是位于伯氏疏螺旋体外膜的纤连蛋白结合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7×10~3。它的分子结构由两个不同的亚结构域即N-端区域和C-端区域构成,这两个结构域在Bb致病机制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螺旋体侵入机体引发莱姆病的过程中,BBK32参与了定植、启动微血管播散以及补体逃逸等致病机制;同时,BBK32有良好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检测BBK32抗体有利于LD诊断。进一步探索BBK32的分子结构和致病机制可为L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罗丽莎简苗苗陈泰桂计震华丁喆李连保柳爱华柳爱华
关键词:伯氏疏螺旋体分子结构致病机制
神经莱姆病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莱姆病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莱姆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神经莱姆病,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运用神经莱姆病实验动物模型对人类神经莱姆病进行模拟是研究该疾病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神经莱姆病实验动物模型疾病发生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神经莱姆病的发生机制。神经莱姆病实验动物模型也可为其治疗和药物试验提供新的研究材料。本文主要对神经莱姆病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和建立成功与否的判断依据进行对比和概括,旨在为神经莱姆病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赵振宇唐林黎海怡柳爱华宝福凯
关键词:神经莱姆病实验动物模型伯氏疏螺旋体
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在传染病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1999年,VOGELSTEIN等[1]正式提出了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PCR)的概念。目前,dPCR主要分为3类:微反应室/孔板数字PCR、微流控芯片数字PCR和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dPCR)[1-3]。其中,ddPCR是利用微滴发生器将反应体系一次性生成单分子水平的油包水微滴,再独立地进行循环扩增反应,扩增结束后分别对每个反应单元的荧光信号进行采集,有荧光信号的标记为“1”,无荧光信号的标记为“0”,使用泊松概率分布函数进行计算,最终得出反应体系最初的DNA拷贝量。dd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采用相同的引物及探针,通过有限稀释法和泊松分布原理直接定量分析,计算出DNA水平。
计震华戴熙廷简苗苗白若兰(综述)宝福凯柳爱华(审校)
关键词:传染病分子检测
卡介苗发挥训练免疫的机制和最新应用进展
2022年
卡介苗(BCG)可以预防结核病,还可以诱导对不相关病原体的异源保护。BCG可以通过训练先天免疫细胞,从而增强先天免疫的功能和调节先天免疫记忆。异源保护机制包括疫苗诱导的代谢重编程、先天免疫细胞群的表观遗传修饰以及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调节等。训练免疫已被证明可以保护人体免受多种病原体的侵害,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训练免疫的发现为新疫苗的研发、免疫缺陷状态的治疗策略以及调节自身炎症性疾病提供新的方向。BCG现在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还被作为重组抗原表达载体用于开发新型疫苗。BCG的免疫调节特性也激起了人们对其用于预防或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兴趣,包括Ⅰ型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症。因此了解BCG训练免疫的具体机制,对开发BCG的新应用有重大意义。
陈晶晶范雨鑫刘玫肖岳鹏曹文静徐鑫张宇张宇宝福凯
关键词:卡介苗
中国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研究进展
陶律延梁张宝福凯柳爱华
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因子ESAT-6和CFP-10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ESAT-6和CFP-10是结核分枝杆菌中含量丰富的毒力因子,分别由RD1区相邻的基因esxA和esxB编码,二者可以协同转录形成紧密二聚体。此二聚体在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发挥毒性、参与吞噬溶酶体到宿主细胞质的易位、激活嗜中性粒细胞发挥趋化作用等生物学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ESAT-6和CFP-10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应用于结核病的诊断和疫苗研究。进一步探索它们的分子结构和致病机制可为结核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高利罗丽莎吴新雅马玮洁钟蕾柳爱华柳爱华
关键词:ESAT-6CFP-10结核病致病机制
查菲埃立克体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彭芸赵桂萍宝福凯柳爱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