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作品数:55 被引量:50H指数:3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艺术更多>>
- 儒、道、佛与中医学
- 2016年
-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中国古代的生活、文化、技术等各方面无不渗透着儒道佛文化的影响.自古以来,医学就一直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中国传统医学深受儒道佛文化的影响.
- 甄雪燕梁永宣
- 关键词:中医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医学儒道佛
- 清初医界国手——张璐被引量:2
- 2018年
-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人们最容易贪凉饮冷耗伤阳气的时候。“三伏贴”有助于扶助人体阳气、加强卫外功能和减少由于阳气不足而导致的一些疾病的复发。尽管穴位贴敷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但最早详细记载“三伏贴”的人是清代医家张璐。
- 甄雪燕赵歆
- 关键词:阳气不足三伏天穴位贴敷清代医家
- 外科“鬼遗方”
- 2014年
- 在现代医学外科手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外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医外科学作为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且有许多外科技术和治疗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为后世中医外科的传承、开拓与创新奠定了基础。其中,中医外科最早的,也是影响较大的专著是《刘涓子鬼遗方》。
- 甄雪燕梁永宣
- 关键词:外科手术遗方中医外科学传统中医学外科技术
- 魏晋服石之风被引量:1
- 2017年
- 魏晋风度,指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们自认为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经常穿着长时间不洗的宽袍大袖“扪虱而谈”。那么,如此“雅俗”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
- 甄雪燕邹慧琴
- 关键词:魏晋时期服石
- 古代卫生谈被引量:2
- 2018年
- 1985年,成都出土了4把骨质牙刷柄,器柄前端有12个植毛的小孔,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植毛已经全部脱落.考古工作者认为,这就是我国古代的牙刷。唐代以后,医学古籍中出现了具有洁齿、固齿效果的方子,那就是“牙粉”,用它来清洁牙齿.如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记载了“升麻揩齿方”,宋代的《太平圣惠方》记录了“药膏揩齿法”等.宋代还出现了专售中草药牙粉的“牙粉行”。
- 甄雪燕
- 关键词:《太平圣惠方》《外台秘要》牙刷中草药
- 古代的医疗器具被引量:3
- 2018年
- 1974年江苏省江阴县发现一座明代墓葬.墓中男尸大腿骨和盆骨之间的一件“圆锥形银丝罩”引起各方关注.这个锥形罩长11.5cm,罩口直径11.5cm,净重51.4g.它是做什么用的呢?
- 甄雪燕
- 关键词:盆骨
- 一代“药仙”李时珍
- 2017年
- 李时珍的祖父是走街串巷的铃医,父亲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言闻,字子郁,号月池,由于高超的医术与文化素养,被誉为“李仙”。李言闻曾担任过太医院的吏目,行医之余还编写了多种医书,如《人参传》、《艾叶传》、《痘疹证治》、《四诊发明》、《四言举要》等。李言闻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对李时珍起到了良好的启迪作用。
- 甄雪燕梁永宣
- 关键词:文化素养医药学
- 静启明窗 对镜梳妆
- 2022年
- 《礼记·内则》记载:“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纵笄总。”意思是古人在雄鸡鸣叫后就要起床梳洗。“盥”指洗手,“漱”指漱口,“栉”指梳发,“纵”指罩发,“笄”指簪发,“总”指束发。为人子女要侍奉父母的起居,关注仪表举止,注重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甄雪燕
- 关键词:个人卫生卫生习惯
- 古老的药材粉碎工具
- 2022年
- 中药在制成不同剂型前,根据药物本身的特点,需要进行粉碎加工。古人在粉碎药材的过程中,最常用的工具就是药杵、药臼、药碾子和筛子。这些古老的粉碎工具都是在农业加工器具的基础上演化而来、不断改进,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药杵和药臼“杵”和“臼”是一对配套使用的研磨器具,早在《易·系辞下》中就有“断木为杵,掘地为臼”的说法。杵臼是我国最古老的粮食加工器具,属于击打式农业器具。
- 甄雪燕
- 关键词:不同剂型
- 钱乙与《小儿药证直诀》被引量:1
- 2014年
- “百年品质,值得托付,同仁堂牌六味地黄丸”,一句老少皆知的广告词,让大众都知道了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丸。到底是谁创造了这一千古名方呢?其实,六味地黄丸最早是不折不扣的儿科常用方,它的创制者就是中医儿科的鼻祖--钱乙。
- 甄雪燕王利敏梁永宣
- 关键词:《小儿药证直诀》中医儿科同仁堂广告词常用方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