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电子显微镜室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1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广东省科委攻关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代谢
  • 1篇雄蕊
  • 1篇雄蕊发育
  • 1篇亚显微结构
  • 1篇水稻
  • 1篇能量代谢
  • 1篇缺血
  • 1篇热缺血
  • 1篇热缺血损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超微结构
  • 1篇萌发
  • 1篇萌发孔
  • 1篇局部缺血
  • 1篇花粉
  • 1篇花粉粒
  • 1篇肝组织
  • 1篇超微
  • 1篇超微结构
  • 1篇存活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篇陈规划
  • 1篇何晓顺
  • 1篇黄洁夫
  • 1篇林广云
  • 1篇朱振宇
  • 1篇马毅

传媒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2
  • 1篇198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热缺血损伤对大鼠移植肝组织能量代谢及存活期的影响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下大鼠肝组织能量代谢变化规律 ,预测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 方法 实验动物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 0、10、15、2 0、30、45和 6 0min ,随机分为 7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纯热缺血后肝组织能量代谢指标并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然后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 ,观察移植后 2 4、48h各组肝组织能量代谢指标的恢复性变化 ,并统计生存时间。 结果 供肝经受热缺血损伤后 ,肝组织ATP含量和EC水平均逐渐下降 ,其中前 30min下降比较急剧 ,以后趋向平缓。热缺血 30min内肝组织ATP含量和EC水平在肝移植再复流 2 4h后基本得到恢复 ,术后大鼠仍可以获长期存活。 45min组 ,移植肝在 48h后能量代谢的功能也基本恢复 ,虽不足以影响术后的 1周存活率 ,但对大鼠肝移植术后的 3个月存活率影响显著。 6 0min组 ,肝脏能量代谢储备功能难以恢复 ,大鼠术后生存天数显著降低。 结论 供肝组织三磷酸腺苷 (ATP)含量和能荷 (EC)水平以及其移植术后恢复的潜能是衡量供肝质量的重要标准。供肝热缺血损伤的时间与肝组织能量代谢功能的恢复及术后动物生存情况密切相关。
何晓顺马毅陈规划林广云吴金浪朱振宇黄洁夫
关键词:存活期局部缺血能量代谢热缺血损伤
水稻(Oryza sativa L.)雄蕊发育的亚显微结构研究 Ⅱ、花粉粒萌发孔及内壁的形成被引量:1
1981年
本研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稻花粉粒萌发孔的形成过程;探讨了荫发孔各部分的发生、发育和亚微结构与功能;还讨论了花粉内壁的形成和作用;并与前人研究的某些观点作了比较.目前国内外有关花粉荫发孔发育的亚微结构资料甚少.涉及禾本科的仅见有早熟禾(Rowley1964)、玉米(Skvarla 1966)、和高梁(Christensen 1974).对孔的形成过程叙述得比较详细的只有高粱一种,但对萌发孔的亚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均未见有论述.在探索水稻萌发孔发生和发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对水稻花粉内壁的形成与机能亦阐述了与其他作者的不同观点.
何国藩张志宇林月婵
关键词:萌发孔花粉粒水稻亚显微结构细胞超微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