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作品数:375 被引量:1,096H指数:14
相关作者:许全胜董少新朱溢张佳朱莉丽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0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8篇历史地理
  • 69篇哲学宗教
  • 35篇文化科学
  • 33篇艺术
  • 32篇文学
  • 13篇经济管理
  • 13篇政治法律
  • 7篇社会学
  • 6篇语言文字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1篇佛教
  • 19篇政治
  • 17篇文化
  • 16篇图像
  • 13篇知识
  • 13篇思想史
  • 12篇文学
  • 11篇宗教
  • 10篇艺术
  • 10篇宋代
  • 10篇壁画
  • 9篇唐代
  • 9篇摩尼教
  • 9篇墓葬
  • 8篇信仰
  • 8篇学术史
  • 8篇耶稣
  • 7篇南宋
  • 6篇沈曾植
  • 6篇史料

机构

  • 361篇复旦大学
  • 10篇陕西师范大学
  • 6篇上海社会科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关山月美术馆
  • 3篇苏州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2篇东华大学
  • 2篇哈佛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上海博物馆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36篇葛兆光
  • 13篇严耀中
  • 13篇孙英刚
  • 10篇郭雪妮
  • 9篇姚达兑
  • 8篇朱莉丽
  • 8篇刘震
  • 7篇董少新
  • 6篇朱溢
  • 5篇朱文哲
  • 5篇王振忠
  • 5篇张佳
  • 4篇陈铮
  • 4篇马小鹤
  • 4篇邓菲
  • 4篇谢一峰
  • 4篇於梅舫
  • 3篇芮传明
  • 3篇韩昇
  • 3篇许全胜

传媒

  • 33篇复旦学报(社...
  • 24篇史林
  • 7篇文史哲
  • 7篇学术月刊
  • 7篇民族艺术
  • 6篇历史研究
  • 6篇美术学报
  • 6篇国际汉学
  • 5篇西域研究
  • 4篇中国典籍与文...
  • 4篇中国史研究动...
  • 4篇安徽大学学报...
  • 4篇史学月刊
  • 4篇南京艺术学院...
  • 4篇书画艺术
  • 4篇高等学校文科...
  • 4篇韩国研究论丛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探索与争鸣
  • 3篇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 14篇2024
  • 25篇2023
  • 18篇2022
  • 16篇2021
  • 19篇2020
  • 15篇2019
  • 14篇2018
  • 29篇2017
  • 24篇2016
  • 35篇2015
  • 24篇2014
  • 33篇2013
  • 27篇2012
  • 23篇2011
  • 20篇2010
  • 16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3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商会(1925~1938):民国政商关系的一个侧面被引量:1
2020年
以广州为例,20世纪20年代以来,商会在抵制外货、推广国货的运动中积极发挥着主动性。在此过程中,商会维护商民经济权益的举措得到政府方面的谅解,为双方走向联合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商会利用自身在市民中的动员力为政府所主导的反日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抗战爆发后,尽管商会的活动日益被政府所下达的行政性指令所限制,但商会也掌握了来自地方政府的部分行政职权,获得了更广泛的活动空间。总体来说,广州商会与政府当局长期保持着一种以合作为主线的向心运动趋势,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前夕。
裴艾琳
关键词:商人组织政治权力
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2021年
19、20世纪之间,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巨变”的中国,不得不真的睁开眼睛,重新认识面前这个世界。20世纪逐渐形成新的世界认识,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史意义上的世界认识,也就是世界是方的,还是圆的?另一方面,则包含文化意义上的世界观念,是天下唯有中国最大,还是中国只是世界万国中的一国?
葛兆光
关键词:知识史
余英时的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论述余英时先生的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分析他的思想史研究方法、观念以及学术思想,并呈现他关于中国近世思想史的脉络与特质的认识。主要从六个部分展开论述:一、实证与诠释交互为用,二、观念的追溯与展开,三、内在理路,四、外缘情境与思想流变,五、问题意识与两个世界,六、中国近世思想史的脉络与特质。旨在凸现余先生在事实与价值、专精与通博之间实现动态平衡的治史追求,从而彰显他的思想史研究充实而光辉的境界。
何俊
海运船户与元末海寇的生成被引量:10
2010年
元代承运海漕的船户有贩盐行劫、作风彪悍的群体特质,元末以来船户由于负担深重,以及内部的巨大分化,很多人为逃避服役亡入海岛,形成海寇,成为崛起海滨的方国珍政权完成武力积累的重要社会基础。
陈波
以礼制俗:明初礼制与墓室壁画传统的骤衰
2017年
壁画墓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墓葬形式,宋代以来仿木构砖雕壁画墓兴起,更将其推至艺术顶峰。然而进入明代后,壁画墓的数量却骤然衰减,成为艺术史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明代墓室壁画这种骤然而非渐进式的衰落,促使本文跳出"内在理路"的解释方式,转而探寻干预墓葬艺术发展的外部因素。在重建礼制的时代背景下,明初颁布了大量与房舍相关的礼仪规范,它们不仅适用于地上建筑,也影响到作为"阴宅"的墓室。这些规范涉及房舍的形制、装饰各个方面,诸如重檐斗拱、壁画彩绘等仿木构壁画墓所要表现的内容,均在严厉禁止之列。在建造方面,具备一定艺术水准的壁画墓,必须要由分工明确的专业匠人完成,非普通人可以措手;然而明代前期沿袭匠户制度,对工匠的创作约束极严,而且明初还专门确立了"罪坐工匠"的处罚原则,以求从根本上防范"逾制"现象的发生。综合以上因素,本文认为明初严格的礼制规范与社会监控,是导致墓室壁画传统衰落最为直接的原因。这不仅是墓葬艺术史上的一大转折,而且为明初国家权力干预民间生活的深度,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张佳
关键词:墓室壁画衰落
马光:《嬗变、渐变与传承:元明之际的山东海洋与东亚秩序》
2023年
山东半岛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顾维钧曾将山东比作中国的耶路撒冷,作为儒家思想起源地,山东较早地进入了文明阶段,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从春秋战国以来直到隋唐,都是经济核心区。两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山东在历史舞台上逐渐失去过往的光彩。正如许檀所论:“12—14世纪的数百年间,山东几经战乱兵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破坏,经济地位严重逆转……从明中叶开始,山东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孙中奇
关键词:经济核心区东亚秩序元明之际春秋战国
摩尼教的俗世生物创生观述论:相关文书的译释与研究
2011年
摩尼教的"宇宙创生论"尽管汲取了古代希腊、伊朗、印度等文化中的某些因素,但是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有关俗世生物(人类和动植物,即"小宇宙")创生的说法,更异于其他宗教文化。本文选择若干相关文书,予以翻译、注释和研究,同时简单归纳它的几个主要特点。
芮传明
关键词:摩尼教宇宙创生
北宋外交机构的形成与演变——以官僚体制和周边局势的变动为线索被引量:4
2013年
北宋的外交机构之多之复杂,在帝制时代极富特色,这既是受制于官僚体制整体架构演进的结果,更是与其面对的复杂的周边形势有关。元丰改制以前,北宋的对外交往由国信所、都亭西驿、礼宾院、怀远驿和同文馆负责,这些机构并不隶属于权力近乎空心化的鸿胪寺。元丰改制使主客司、鸿胪寺实体化,除了国信所隶属于入内内侍省外,其他机构都在鸿胪寺辖下,但是鸿胪寺对这些机构的管理权并不完整。国信所等外交机构按照国家、地区的不同而各有分工,是宋朝应对澶渊之盟后周边局势的结果。分而治之、区别对待始终是澶渊之盟后北宋政府处理外交事务的一个基本准则,即便在元丰官制改革后也是如此。从客省职能的变化可以看到,分而治之的策略还持续影响到了南宋的外交管理。
朱溢
关键词:北宋外交机构澶渊之盟
阿胡拉·马兹达象征图像源流辨析被引量:9
2015年
双翼日盘图像最早出现于古代埃及,经过赫梯、米坦尼、腓尼基、亚述文明的传播过渡,最终在米底亚王国落脚。双翼日盘作为阿胡拉·马兹达神的象征表现依次出现在米底亚王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和帕提亚王朝。萨珊、粟特的阿胡拉·马兹达象征图像出现了新变,形象单一。从波斯到粟特,再到中国,阿胡拉·马兹达象征图像发展的总趋势是从抽象化到具象化,从符号化到偶像化。双翼日盘及其他形式的阿胡拉·马兹达象征图像作为神权的象征与世俗王权的关系极其密切。
孙武军
关键词:琐罗亚斯德教祆教粟特宗教艺术
何为“暗默知”?向根底里反思——读羽田正《全球化与世界史》被引量:4
2020年
这是对日本学者羽田正教授新著《全球化与世界史》的评论。《全球化与世界史》一书不仅重新检讨日本的现代史学,还反思如今全球人文社会科学的若干基本预设,并且特别指出,无论是欧洲还是日本的人文社会科学,都会有习而不察的"暗默知",学者应当对这些"暗默知"进行反思,并在这种反思基础上重新出发。同时,此书不仅讨论新世界史的叙述应当如何"唤起人们作为地球居民的意识",而且还以四个世界史横断面重新勾勒1700年以来全球帝国的演变过程,试图现身说法,纵横交错地重构一种新的世界史叙述。作者的这一努力,实际上是试图超越国家、族群和个人局限,既站在本国"主场"又超越本国"视界",重新书写日本视野中的新世界史。
葛兆光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