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 作品数:30 被引量:95 H指数:5 相关作者: 汲广东 许娜 刘圆圆 马杰 毕雪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理学 更多>>
CRIP1与相关疾病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9年 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1(Cysteine-rich intestinal protein1,CRIP1)是一种含有两个串联重复锌指结构的小分子蛋白。CRIP1在锌离子吸收转运、维持管腔结构、炎症免疫应答等方面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CRIP1在老年人群外周血转录组中的表达量较高,并且与多种增龄性疾病的发生和此类疾病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CRIP1的生理功能及与相关疾病的关联性进行综述。 李明月关键词:LIM结构域 心血管病 癌症 青岛文昌鱼zglp-1基因的进化与表达研究 2023年 为了在头索动物文昌鱼中对zglp-1(Zinc finger, GATA-like protein 1)基因进行鉴定,并检测其在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japonicum)中的组织定位,本文对文昌鱼zglp-1基因的进化及表达进行了研究。同线性分析表明,文昌鱼zglp-1基因是斑马鱼zglp-1和人ZGLP-1基因的同源基因。文昌鱼Zglp-1蛋白的锌指结构域在进化上保守性较高,其三维结构与脊椎动物Zglp-1蛋白的三维结构也高度相似。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文昌鱼Zglp-1处于脊椎动物Zglp-1进化的基部,可能代表了脊椎动物Zglp-1进化的原始形式。利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青岛文昌鱼zglp-1基因完整的ORF序列,其编码389个氨基酸。实时定量PCR技术显示zglp-1基因在文昌鱼性腺中特异高表达,其中在卵巢表达最高;再利用切片原位杂交技术发现zglp-1基因在卵巢、精巢、肝盲囊和鳃等组织中有阳性信号,其中在卵巢中信号最强,与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本研究表明文昌鱼zglp-1为脊椎动物Zglp-1的同源基因,其在文昌鱼性腺高表达,这与该基因在脊椎动物性腺中的表达模式相类似。 徐高倩 蒋婉月 王雅军 刘振辉关键词:文昌鱼 进化 性腺发育 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的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7年 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cysteine-rich intestinal protein,CRIP)是LIM蛋白家族中的一员,与锌离子的转运、机体的免疫防御以及肿瘤的发生等多种生理过程相关.本文对CRIP蛋白的特性和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下一阶段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胡玉 孙晨CELF(CUG-BP,Elav-like family)家族研究进展 2017年 CELF(CUG-BP,Elav-like family)家族作为RNA结合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中,其在细胞核和胞质内调控多个转录后RNA加工过程,包括前体mRNA的选择性剪接、mRNA降解和翻译等.CELF家族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中有6个成员,分别是:CELF1~6,根据进化关系可分为两个亚家族,CELF1~2和CELF3~6亚家族.CELF介导的转录后调控对早期胚胎发育、配子形成以及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都很重要.此外,CELF还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免疫细胞功能、癌症发生等密切相关.本文对CELF家族成员的生物学功能以及CELF对人类疾病影响进行了综述. 曹绪文 刘学敏 冯铄淇 杨青云 李红岩关键词:RNA结合蛋白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LRRFIP家族的研究进展 2016年 LRRFIP蛋白是能与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FLI (flightless I)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作为转录抑制因子抑制TNFα以及NFκB的活性,能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参与细胞骨架的重排以及作为胞质内外源核酸感受器参与抗病毒过程等。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高等哺乳动物中的LRRFIP1和LRRFIP2,以及鱼类中LRRFIP1a,LRRFIP1b和LRRFIP2都是由早期多细胞动物中单一的原始的LRRFIP进化而来。 赵晓婷 汲广东关键词:转录抑制子 细胞骨架重排 进化 cd36基因敲除斑马鱼的建立及其功能研究 CD36属于B类清道夫受体家族成员,其结构为跨膜细胞表面糖蛋白.哺乳动物的CD36在多种类型的细胞中都有分布,可以与多种配体结合,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及病理反应.目前对CD36 在鱼类中功能的研究还知之甚少.本研究首先克隆... 刘海洋 王颖 钟慎杰 刘振辉关键词:斑马鱼 CD36 基因敲除 斑马鱼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原核表达和功能鉴定 2014年 目的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1种急相期反应蛋白,在人体内发生炎症反应时,体液中SAA的浓度显著增高。人SAA是1种模式识别蛋白,能与部分革兰氏阴性菌结合,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以前研究证明在被细菌处理的斑马鱼体内SAA的表达量急速上升,表明斑马鱼SAA也是急相期反应蛋白,但在斑马鱼体内SAA具体作用并不清楚。方法本实验中通过原核表达斑马鱼的SAA,体外研究SAA的功能。结果实验证明原核表达的斑马鱼的SAA不但能够与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和鳗弧菌以及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合,还可以与LPS/LTA结合。促吞噬实验表明斑马鱼的SAA也能发挥调理素的作用促进鲤鱼的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结论研究表明斑马鱼SAA与人的SAA一样,是1种模式识别蛋白,并具有调理素作用。 孙委委 张士璀关键词:斑马鱼 血清淀粉样蛋白A 海洋模式动物海鞘及其脊索发育与调控 被引量:2 2015年 海鞘属于尾索动物,是与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进化距离最近的无脊椎动物.海鞘幼虫背部具有脊索,是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在研究脊椎动物起源和脊索动物进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海鞘还是滤食性生物类群,在控制碳流向等海洋生态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海鞘卵及胚胎透明、身体结构简单、胚胎发育的细胞谱系明确,是镶嵌型发育的典型模式动物.最近,随着几种海鞘基因组的解析以及基因和胚胎操作技术、细胞生物学和实时影像等技术在海鞘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海鞘发育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阐述了尾索动物的进化地位和海鞘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海洋生态学功能,概述了现阶段海鞘生物学研究的技术手段和可共享的遗传材料及基因等网络资源,着重论述了模式动物玻璃海鞘的特征器官脊索的起源与发生以及脊索管腔形成所经历的复杂细胞学过程和分子调控机制,总结了最近国内外海鞘生物学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需要开展工作的重要领域. 董波关键词:发育生物学 脊索 基因调控网络 HMGB基因的结构功能与演化 被引量:4 2016年 哺乳动物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box,HMGB)是一种含有两个串联的HMG box为主要特征的非组蛋白染色体DNA结合蛋白.HMGB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染色质重塑、基因复制与转录调控、DNA修复等,包含细胞发育与免疫方面的许多功能.分析不同物种的HMGB基因,发现高等物种中的HMGB基因起源于古老的无内含子的单一外显子基因,这个单一外显子的基因会随着演化的进行而获得不同数目的内含子.经典的HMGB蛋白在多细胞生物和单细胞原生生物中非常保守,它起源于单一外显子编码的DNA结合结构域基因的复制与融合. 于丹丹 汲广东关键词:基因结构 雌雄文昌鱼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用转录组学技术系统考察了雌雄文昌鱼的差异表达基因。将性腺发育成熟的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雌雄分离,分别对排卵前雌鱼(F1组)和释精前的雄鱼(M1组),以及排卵后雌鱼(F2组)和释精后的雄鱼(M2组)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排卵与释精前的雌雄文昌鱼(F1组与M1组)有13434个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排卵与释精后的雌雄文昌鱼(F2组与M2组)有5957个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不论排卵与释精前还是后,相比于雄性,雌性文昌鱼低表达的基因均多于高表达的基因。对各组间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通路聚类分析,发现排卵与释精前(F1组与M1组),雌雄文昌鱼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极显著地富集到7个KEGG通路中,分别为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造血细胞系(Hematopoietic cell lineage)、肥大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ECM-receptor interaction)、PI3K-Akt信号通路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而排卵与释精后(F2组与M2组),雌雄文昌鱼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极显著地富集到3个KEGG通路中,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粘附分子、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进一步分析发现,与血管内皮生成相关的基因如F11R、JAM2、CDH5等,雌性都比雄性文昌鱼呈显著的高表达。 李浩毅 徐高倩 刘振辉关键词:文昌鱼 性别差异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