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兰

作品数:14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新生儿
  • 6篇细胞
  • 5篇内毒
  • 5篇内毒素
  • 3篇受体
  • 3篇脐血
  • 3篇活性
  • 3篇TOLL样受...
  • 2篇小鼠
  • 2篇粒细胞
  • 2篇内毒素介导
  • 2篇介导
  • 2篇抗氧化
  • 2篇活性氧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毒素
  • 1篇毒素血症

机构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刘亚兰
  • 9篇王琳
  • 4篇吴河水
  • 4篇田元
  • 4篇陈燕
  • 3篇徐建波
  • 3篇夏传雄
  • 2篇赵萍
  • 2篇徐崇民
  • 1篇查慧
  • 1篇吴丽芬
  • 1篇陈凤花
  • 1篇张锦辉
  • 1篇李欣
  • 1篇王娜
  • 1篇林雯
  • 1篇吴一品
  • 1篇李琼
  • 1篇张景辉
  • 1篇刘亚玲

传媒

  • 2篇中华围产医学...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外医学(儿...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护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乙酰半胱氨酸对新生小鼠肝细胞内毒素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 N-乙酰半胱氨酸对新生小鼠肝细胞内毒素损伤时的保护作用,为新生小鼠内毒素肝损伤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组织块法分离新生小鼠的肝细胞,将细胞分内毒素处理组(LPS 组)及 N-乙酰半胱氨酸预处理组(NAC 组)。LPS 组培养基中加入 LPS10μg/ml;NAC 组先在培养基中加入 N-乙酰半胱氨酸5 mmol/L,孵育1 h 后再加入 LPS 10μg/ml。分别于加入 LPS 0、6和12 h 收集各组肝细胞上清和肝细胞,每组12例,以生化法检测培养上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c,ALT)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水平,并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 的表达。结果 LPS 组在0、6、12 h 的 ALT 值分别为(21.1±4.78)U/L、(59.8±8.59)U/L、(89.6±15.30)U/L,NO 水平分别为(1.6±0.31)μmol/L、(6.6±0.81)μmol/L、(7.8±1.01)μmol/L,iNOS mRNA 水平分别为0.17±0.023、0.71±0.091、0.71±0.097。LPS 组的 ALT 和 NO、iNOSmRNA 水平在6、12 h较0 h 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NAC 组上清中 ALT 和NO 水平在0、6、12 h 分别为(20.6±5.98)U/L、(40.8±7.30)U/L、(55.4±5.48)U/L 和(1.7±0.26)μmol/L、(3.2±0.71)μmol/L、(4.0±0.71)μmol/L,肝细胞 iNOSmRNA 的表达水平在0、6、12h 分别为0.18±0.026、0.41±0.060、0.40±0.067。经 NAC 预处理后,在6、12 h 上清中 ALT 的水平与 LPS 组比较明显降低,而且 NO 水平以及肝细胞 iNOS mRNA 的表达与 LPS 组比较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AC 对新生小鼠肝细胞内毒素损伤有保护作用,NAC可能通过抑制 LPS 激活 iNOS 而发挥保护作用。
王琳徐建波田元吴河水刘亚兰
关键词:N-乙酰半胱氨酸内毒素肝细胞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以颅内出血就诊的婴儿肝病综合征10例
2007年
目的:探讨婴儿肝病综合征并发颅内出血的预防方法,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婴儿肝病综合征并发颅内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80%的病例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加强儿童保健宣传,注重VitK的补充,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婴儿肝病综合征并发颅内出血的发生。
王琳徐崇民刘亚兰赵萍邹庆红(编校)
关键词:婴儿肝炎颅内出血
抗氧化剂对内毒素介导的脐血粒细胞生长和凋亡的调节作用
2006年
目的阐明炎性过程中氧化和抗氧化水平对脐血粒细胞生长和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肝素化脐血加脂多糖(LPS)模拟内毒素血症,设①对照组;②实验组:加入1μg/ml LPS;③治疗组:加入LPS 1μg/ml前加N-乙酰半胱氨酸(NAC)10 mmol/L孵育30 min。采用luminol增强化学发光检测活性氧(ROS),放射性免疫技术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Western blot检测粒细胞胞质和胞核中核因子(NF-κB)的表达,采用粒细胞集落(CFU-G)形成评价粒细胞的生长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粒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结果①实验组ROS产生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②实验组LPS作用2、6、122、4 h时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2、6 h时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③LPS刺激激活NF-κB p65表达从胞质转移到胞核,NAC治疗抑制了NF-κB的激活。④实验组CFU-G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⑤脐血粒细胞体外培养24 h,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坏死率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与实验组相比凋亡率升高,坏死率降低(P<0.05)。结论抗氧化剂通过清除LPS刺激粒细胞产生的ROS,可调节粒细胞的生长和凋亡。
刘亚兰夏传雄李林芸
关键词:内毒素活性氧粒细胞抗氧化作用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为降低不耐受发生率提前采取措施。方法:对134例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性别、孕产史、胎龄等19项因素与喂养耐受情况作回归分析,找出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7.8%;出生体重BW>2500g、2000g34周、32周
王娜佐日汗.艾依莎王琳刘亚玲徐崇民刘亚兰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吸入型伊洛前列素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1例诊断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患儿,给予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后,给予伊洛前列素20 ng·kg-1·min-1,吸入10 min。比较雾化吸入治疗前后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动脉氧合指数(OI)的变化,多普勒彩超监测肺动脉压力(PAP)和左心室输出量(SV)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伊洛前列素吸入后SpO2和PaO2均明显上升(P<0.01),OI明显下降(P<0.01);PAP下降(P<0.05);SV增加(P<0.05)。雾化吸入后未出现明显心率、血压的改变。结论: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可降低PAP和提高动脉氧合的作用,且用药安全。
刘亚兰陈燕李欣
关键词:伊洛前列素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
小鼠内毒素肝损伤中TLR4及SOCS1/3mRNA的表达变化被引量:3
2008年
脂多糖(LPS)信号的转导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Toll样受体4(TLR4)是LPS识别与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受体^[1]。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可抑制多种信号通路,可能发挥负性调控作用^[2]。我们通过观察野生型小鼠(C3h/Heouj)内毒素肝损伤中TLR4及SOCSl/3mRNA表达变化,并以TLR4缺损小鼠(C3h/Hej)为对照,探讨LPS肝损伤的信号通路及调控机制。
王琳徐建波吴河水张进祥田元刘亚兰张景辉
关键词:内毒素肝损伤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1小鼠TOLL样受体
抗氧化剂调节内毒素介导的新生儿粒细胞生成和凋亡被引量:1
2003年
新生儿细胞免疫系统不成熟 ,患内毒素血症后易发展成为粒细胞减少症 ,其机制可能与活性氧 (ROS)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多种炎性介质参与 ,引起粒细胞生成减少和 或粒细胞破坏增多有关。ROS不但可介导炎性损伤 ,而且作为一种具有高度活性和非特异的分子 ,可以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过程。新生儿产生ROS等炎性介质的水平与成人亦有不同。抗氧化剂如N 乙酰半胱氨酸可清除ROS ,阻断细胞内核因子 κB的活性 ,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 ,有利于减少脂多糖引起的氧化抑制和相关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形成 ,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刘亚兰夏传雄
关键词:抗氧化剂内毒素血症粒细胞缺乏活性氧
新生儿院际转运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检索并获取新生儿院际转运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以降低新生儿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转运安全。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新生儿转运不良事件预防和管理提出问题,检索相关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总结出24条新生儿转运相关证据,包括转运部门建设、转运管理、转运团队、转运培训、转运决策、转运装备、转运实施、转运质量控制、监督和反馈等。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新生儿转运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及护理管理者提供循证依据。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科学的方法管理和预防新生儿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提升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保障新生儿转运安全。
张岚乐琼罗黎米元元刘亚兰吴丽芬邵俊郑兰
关键词:新生儿转运发生率循证护理学
孕中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分娩早产儿一例
2020年
本文为一例孕中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早产的报道,母儿结局良好。新生儿因"胎龄35周+4,生后30 min"于2020年3月21日入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系第2胎第1产,胎龄35周+4,出生体重2800 g,Apgar评分1 min 7分、5 min 9分,羊水正常。其母孕26周+6时临床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娩前血清新型冠状病毒IgM阴性,IgG滴度20.77 AU/ml(正常参考值<10 AU/ml)。患儿入院时存在低血糖,迅速纠正后血糖稳定;生后早期存在喂养不耐受,于生后第8天达到全肠道喂养;住院期间一般情况良好。出生后第2、3和8天3次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RNA检测均阴性,出生后第2和8天血清新型冠状病毒IgM均阴性,IgG分别为30.2 AU/ml和25.3 AU/ml,考虑抗体来源于母亲。本例报道显示孕中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未发生母婴宫内垂直传播,但仍需更长时间随访。
童超王琳刘亚兰谭静李琼陈燕
关键词:妊娠中期
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血小板计数(BPC)和平均体积(MPV)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2例符合新生儿败血症确诊标准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败血症发生前后BPC及MPV相关变化;根据病原菌分为革兰阴性菌(G-)组和革兰阳性菌(G+)组,根据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上述相关参数分析。结果:败血症患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53.8%;发病后与发病前相比,BPC显著降低,MPV增加(P<0.05)。G-组与G+组相比,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升高(63.89%∶31.25%);BPC平均水平明显降低[(109.83±71.02)×109/L∶(164.5±85.23)×109/L],且最低点水平显著降低[(75.31±42.87)×109/L∶(112.06±58.18)×109/L]。死亡组BPC和MPV较存活组降低[(59.91±28.83)×109/L∶(144.49±78.80)×109/L]、[(9.61±0.98)∶(11.22±1.27)fl]。结论:血小板减少和MPV增加与新生儿败血症相关,能较好地反映病情及预后。
刘亚兰陈燕王琳查慧陈凤花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