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世坤

作品数:43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防化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兵器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理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兵器科学与技...
  • 7篇军事
  • 6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色谱
  • 12篇相色谱
  • 11篇毒剂
  • 11篇气相
  • 9篇气相色谱
  • 8篇质谱
  • 7篇土壤
  • 7篇化学毒剂
  • 6篇核磁
  • 6篇核磁共振
  • 5篇质谱法
  • 5篇氰化
  • 5篇氰化钠
  • 5篇GC-MS
  • 4篇代谢产物
  • 4篇水样
  • 4篇路易氏剂
  • 4篇降解
  • 4篇GC/MS
  • 3篇液相

机构

  • 43篇防化研究院

作者

  • 43篇周世坤
  • 15篇刘石磊
  • 12篇袁铃
  • 10篇许大年
  • 9篇黄桂兰
  • 9篇钟近艺
  • 7篇刘景全
  • 7篇杨旸
  • 6篇于惠兰
  • 6篇李晓森
  • 5篇赵冲林
  • 5篇张兰波
  • 5篇李腾
  • 4篇张春红
  • 4篇陈志升
  • 3篇杨强
  • 3篇梁龙辉
  • 3篇张有明
  • 3篇李增沛
  • 3篇向宇

传媒

  • 9篇分析测试学报
  • 4篇现代仪器
  • 3篇化学分析计量
  • 3篇分析试验室
  • 2篇2015全国...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化学试剂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分析仪器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刑事技术
  • 1篇2006年世...
  • 1篇第九届全国青...
  • 1篇第一届全国分...
  • 1篇第三届全国质...

年份

  • 2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有机体系中3种烷基膦酸类化合物的硅烷化衍生方法研究
2008年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考察了吡啶-甲苯、乙腈-甲苯和四氢呋喃(THF)3种体系中,温度、时间、衍生化试剂及其用量对甲基膦酸(MPA)硅烷化衍生效率的影响,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为衍生化试剂及其用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MPA、异丙基膦酸(IPA)和甲基膦酸频哪酯(PMPA)的三甲基硅(TMS)衍生法和特丁基二甲基硅(TBDMS)衍生法;在3种体系中,选用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或N-甲基-N-叔丁基二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MTBSTFA)作衍生化试剂,选用体积分数为10%的衍生化试剂。稳定性实验表明:3种化合物的TBDMS衍生产物均比其TMS衍生产物稳定。采用核磁共振氢去耦磷谱技术(31P{1H}-NMR)对TBDMS衍生法进行了评价,衍生接近完全。
刘兴红周世坤钟近艺刘景全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
一种化学污染物微流控芯片实时检测系统的设计
2012年
根据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现场环境污染快速、实时检测需要,提出了一种化学污染物微流控芯片实时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细化设计,论述了系统设计涉及的复杂基质样品微流控芯片预处理技术,特别是固相萃取样品预处理技术、快速灵敏的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微流控芯片的模拟仿真、设计、集成与控制技术,以及便携式微流控芯片分析仪器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技术等关键技术及其研究方法,探讨了微流控芯片分离与检测单元的设计与实验、复杂基质样品的微流控芯片预处理单元设计与实验、原理性样机的研制与实验、微流控分析检测方法库和数据库的建立等系统设计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及其技术途径。通过微流控芯片分析检测系统包括样品预处理、混合、分离等单元,检测器单元,控制系统和信息处理单元的科学设计,可构建高度集成化、便携化、微型化的微流控分析检测系统,使系统具有适合小分子化合物等环境污染物的分析检测架构。
邹志云刘兴红周世坤朱文超桂新军郑国芝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实时检测化学污染物
多溶剂峰压制核磁共振技术用于固相萃取研究效果评价
2009年
基于可变角多种溶剂峰选择,结合脉冲梯度场技术和多频率选择激发的整形脉冲,在对WET脉冲序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含有低浓度化学毒剂的环境样品,建立多溶剂峰压制核磁共振方法,并成功地用于强离子干扰水样中固相萃取研究的效果评价,该技术与预饱和技术相比较,具有压制效率高、灵敏度好、基线平整的优点。
杨强钟近艺周世坤许大年
关键词:核磁共振化学毒剂
固体废物中路易氏剂的测定方法被引量:1
2007年
分别建立液固萃取-气相色谱法及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固体废物基质中路易氏剂的分析方法。方法回收率大于8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销毁固体废物残渣最低检测含量为:0.05mg/kg;弹(筒)片用有机溶剂萃取擦拭棉球法可检测的最低染毒面积为:0.02μg/cm2,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可检测的最低染毒面积为:0.002μg/cm2。
钟近艺周世坤刘景全
关键词:固体废物路易氏剂气相色谱法
免疫磁珠捕获富集结合HPLC-Q-TOF/MS技术分析复杂水样中的蓖麻毒素被引量:3
2015年
以自来水、海水以及国际禁化武组织(OPCW)官方水平考试水样为背景基质,在优化仪器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3种水样基质中蓖麻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分析方法。蓖麻毒素在3种基质中的检出限分别为0.05,0.20,1.00μg/m L,HPLC-Q-TOF/MS测得蓖麻毒素的分子量为62 884.97 Da。为提高复杂水样的分析灵敏度,采用连接有蓖麻毒素单克隆抗体6A6的免疫磁珠对不同水样中的蓖麻毒素进行富集与纯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绘制了免疫磁珠捕获方法的工作曲线,在5.00~100μg/m L线性范围内,不同浓度加标样品的回收率为82.1%~88.8%,相对标准偏差为4.2%~5.9%。将免疫捕获技术与HPLC-Q-TOF/MS分析方法相结合,对真实蓖麻毒素加标样品进行分析,3种基质中蓖麻毒素的检出限分别达2.5,10,50 ng/m L。本方法可用于水样中痕量蓖麻毒素的快速、有效检测。
梁龙辉刘石磊于惠兰高川周世坤
关键词:蓖麻毒素水样
毒剂及相关化合物的气体发生与采样分析
在气体采样管内,同时进行待测样品的气体发生和采集,采样管用淋洗法解析,解析液用气相色谱定性和定量.证明了所设计的布样和采样方法可行,且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在此基础上,优化了采样条件和淋洗条件.
赵冲林许大年张有明周世坤
关键词:毒剂气相色谱仪采样分析
文献传递
氟化物衍生-^(19)F-核磁共振法检测水样中氰化物被引量:3
2018年
取69.8mg·L^(-1)氰化钠溶液0.50mL,用0.25mol·L^(-1)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其酸度至pH 12,减压蒸发至干。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0.5mL溶解残渣,随后加入2,2,2-三氟苯乙酮(TFAP)10μL和乙酸酐20μL,室温下反应45min,使氰根衍生为1-氰基-2,2,2-三氟^(-1)-乙酸苯乙酯(CTPA)。取0.30mL上述溶液,加入7.78mmol·L^(-1)乙酸^(-3)-氟苄酯-氘代三氯甲烷(CDCl3)溶液0.2mL为内标,按仪器工作条件进行^(19)F-核磁共振(NMR)分析。试验表明该衍生方法的检出限为0.7mg·L^(-1)。方法不受其他干扰离子(如CO_3^(2-)、B_4O_7^(2-)、Cl^-、SO_4^(2-)等)的影响,具有良好的专属性。选用3种不同水源的水样(自来水、河水、纯水)按所提出方法衍生化并测定,三者的回收率依次为74.0%,74.0%,75.0%,并无大的差别,3种水样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依次为2.1%,2.4%,3.0%。方法曾用于天津8·12爆炸区采集的水样中氰根的测定,获满意结果。
李腾黄桂兰黄桂兰周世坤袁铃
关键词:氰化物水样
氰化物分析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7年
介绍氰化物常用的场外分析和现场检测方法,对实验室(场外)常用分析方法如化学滴定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波谱法等以及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如目视比色法、分光光度计法等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实际需求,总结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展望了氰化物检测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李腾黄桂兰袁铃周世坤
关键词:氰化物
第20次禁化武组织水平考试水样的核磁共振分析
2008年
介绍了核磁共振(NMR)技术在第20次禁化武组织水平考试水样分析中的应用。通过适当的样品制备,排除了样品中严重干扰核磁测定的顺磁物质——六水合硝酸镍,成功地用NMR技术鉴定了样品中含量仅为10 mg/L的两个化学毒剂相关化合物(二异丙胺基乙醇和甲基膦酸单乙酯)。
钟近艺周世坤许大年袁铃黄桂兰陈萃玉
关键词:核磁共振化学武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土壤中的双(2-羟乙基)亚砜被引量:1
2004年
建立了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土壤中双(2 羟乙基)亚砜的方法。对影响检测灵敏度的流动相组成、流速、探头温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线性范围在0.05~20mg L之间,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25mg L(S N>3),对比了3种萃取剂对4种土壤中的双(2 羟乙基)亚砜的萃取率,结果表明,用水作萃取剂的萃取效果最佳,回收率在92%以上,RSD均小于4%。
钟近艺刘景全周世坤
关键词:液相色谱-质谱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