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芳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东城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清钙比值在急性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 2020年
-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与血清钙比值在急性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肺炎患者,根据且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50)和预后不良组(n=50)。对比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征、脉率>100次/分钟、消化道症状、合并糖尿病、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RDW-CV与血清钙比值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明确急性肺炎患者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脉率>100次/分钟、有消化道症状、合并糖尿病患者显著多于预后良好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预后不良组PLT、CRP、D-D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RDW-CV与血清钙比值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证实脉率>100次/分钟、消化道症状、合并糖尿病、PLT≤115.23×109/L、CRP≥82.39 mg/L、D-D≥814.68μg/L、RDW-CV与血清钙比值≥6.90是急性肺炎患者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RDW与血清钙比值≥6.90的急性肺炎患者,临床应密切关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 张春芳孙海波魏枫
- 关键词:肺炎急性病红细胞指数
- 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Ferr、CEA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铁蛋白(Ferr)、癌胚抗原(CEA)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210例COPD患者根据病情将急性加重期患者设为观察组(n=100),稳定期患者设为对照组(n=110)。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血清Ferr、CEA和D-D水平,分别比较不同病情(入院7 d内)和不同预后(出院时)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Ferr、CEA和D-D水平,分析出院时Ferr、CEA、D-D水平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入院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清Ferr、CEA、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14天血清Ferr、CEA、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OLD分级4级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7 d内Ferr、CEA、D-D水平高于GOLD分级3级者(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8 d内死亡者血清Ferr、CEA、D-D水平高于存活者(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出院时血清Ferr、CEA、D-D水平联合预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0.869)均高于单项预测值。结论:血清Ferr、CEA和D-D水平随COPD病情加重而升高,出院时Ferr、CEA和D-D水平对COPD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 金旭包先丽张春芳樊启光李博
- 关键词:急性加重期血清铁蛋白D-二聚体
- 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清miR-223、HMGB1检测及意义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清微小RNA-223(miR-223)、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于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急诊科诊治的老年SAP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24 h空腹血糖(FPG)水平将其分为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57例和正常血糖组51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老年SAP患者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亚组26例和预后不良亚组31例。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miR-223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MGB1水平,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miR-223、HMGB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预测血清miR-223、HMGB1对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老年SAP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利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老年S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miR-223、HMGB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6.492/0.000、9.488/0.000、2.063/0.042、2.296/0.024、8.130/0.000、8.316/0.000);预后不良亚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血清miR-223、HMGB1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亚组(t/P=3.730/0.000、3.375/0.001、7.163/0.0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23、HMGB1预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老年SA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95%CI 0.768~0.952)、0.911(95%CI 0.805~0.960),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52(95%CI 0.860~0.97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5%、88.46%。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miR-223水平、高HMGB1水平及高APACHEⅡ评分是影响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老年S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1.862(1.170~3.255)、2.104(1.346~3.289)、2.070(1.316~2.173)]。结论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老年SAP患者血清miR-223、HMGB1水平升高,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可作为�
- 金旭包先丽张春芳杨科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应激性高血糖高迁移率族蛋白1
- 二冬汤加减联合甲巯咪唑治疗阴虚火旺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二冬汤加减联合甲巯咪唑治疗阴虚火旺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2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9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给予二冬汤加减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统计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甲状腺肿大积分、突眼积分及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丙二醛(MDA)水平;另外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4.540,P=0.033)。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甲状腺肿大积分及突眼积分均明显比治疗前小(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甲状腺肿大积分及突眼积分均明显比对照组小(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3、T4水平均明显比治疗前低(P<0.05),血清TSH水平均明显比治疗前高(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3、T4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血清TSH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OD、GPX水平均明显比治疗前高(P<0.05),血清MDA水平均明显比治疗前低(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GPX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血清MDA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101,P=0.751)。结论:二冬汤加减联合甲巯咪唑治疗阴虚火旺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减轻临床症状,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功能有关,且安全性较好。
- 张春芳孙海波顾权杨科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二冬汤甲巯咪唑疗效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应用分析
- 2011年
-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旨在积累高血压的防治经验,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方法:以我院门诊、住院病人4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历统计并分析结果.结果:380例患者使用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率为95%,控制率为?91.7%.采用单药治疗170例(44.73%),采用2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210例(55.26%),单药控制率为86.7%,2种药控制率为94.7%,3种药控制率为97.4%,4种药控制率为91.6%,联合用药的控制率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结论:联合2种和2种以上的降压药治疗,比单药的控制率高.
- 张春芳李研
- 关键词:高血压控制率药物应用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变化与临床观察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48例,测定血清BNP浓度、LVEF等指标,分析其水平变化。结果:心力衰竭组总体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NYHAI级心功能时血浆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且Ⅱ、Ⅲ、Ⅳ级组间血浆BNP依次递增(P〈0.05)。HF在控制后明显低于HF在控制前(P〈O.01)。结论:血浆BNP的水平对HF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价有重要价值。
- 张春芳李研
- 关键词:心力衰竭B型尿钠肽
- 血清补体1q联合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1q(C1q)联合载脂蛋白(Apo)B/ApoA1比值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TIA患者108例,根据TIA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将其分为梗死组(n=31)和对照组(n=77)。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TIA患者血清C1q与ApoB/ApoA1比值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清C1q、ApoB/ApoA1比值及二者联合(并联)对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梗死组患者血清C1q、ApoB/ApoA1比值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载脂蛋白(a)〔Lp(a)〕、TC、LDL、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对照组,HDL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IA患者血清C1q与ApoB/ApoA1比值呈正相关(r=0.210,P=0.029)。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1q、ApoB/ApoA1比值及二者联合预测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AUC分别为0.837〔95%CI(0.757,0.918)〕、0.802〔95%CI(0.718,0.886)〕、0.910〔95%CI(0.857,0.962)〕,二者联合预测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AUC分别大于血清C1q、ApoB/ApoA1比值单独预测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AUC(P<0.05)。结论TIA患者血清C1q与ApoB/ApoA1比值呈正相关,血清C1q联合ApoB/ApoA1比值对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较高,可能作为TIA病情监测及脑梗死风险评估的生物学指标。
- 张春芳金旭顾权杨科
-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梗死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