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珍
- 作品数:37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近平滑假丝酵母(R)-羰基还原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外泌表达及高效转化(R)-苯基乙二醇
- 2014年
- 克隆了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R)-羰基还原酶基因rcr,构建胞外表达工程茵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ET20b-rcr,实现了(R)-羰基还原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外泌表达,周质空间和发酵液酶的比活力分别达0.68 U/mg和0.26 U/mg,与大肠杆菌的胞内体系重组酶相比,酶的比活力提高了近两倍。为了更好地促进该重组酶的外分泌于大肠杆菌细胞外,通过添加温和型化学渗透剂甘氨酸,改善细胞壁的透性,(R)-羰基还原酶的活力提高至1.99 U,与添加甘氨酸前相比,酶活力提高了12.4倍,比活提高了4.3倍。浓缩后的发酵液催化2-羟基苯乙酮,产生(R)-苯基乙二醇,产率为88.1%,e.e.值为93.9%。与胞内重组酶相比,产率和光学纯度分别提高了44.4%和15.9%。本研究通过构建(R)-羰基还原酶的大肠杆菌分泌表达体系,大幅度提高了(R)-羰基还原酶的比活和生物转化手性醇的效率。
- 王磊张荣珍徐岩范文来李尧慧梁宏博
- 关键词:分泌表达甘氨酸大肠杆菌近平滑假丝酵母
- 脱氧核糖醛缩酶与醇脱氢酶共催化合成(3R,5S)-6-氯-2,4,6-三脱氧己内酯
- 2021年
- 为实现生物法“一步”合成他汀类药物侧链中间体(3R,5S)-6-氯-2,4,6-三脱氧己内酯,采用生物偶联的方法分别构建不同抗性的两种重组质粒,即来源于Streptococcus suis的脱氧核糖醛缩酶基因与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的醇脱氢酶基因的重组质粒,将两种重组质粒共转化于大肠杆菌BL21同一细胞中,实现两种酶的可溶性共表达。以重组大肠杆菌为生物催化剂,全细胞催化两种底物:400 mmol/L乙醛与200 mmol/L氯乙醛发生反应,获得产物(3R,5S)-6-氯-2,4,6-三脱氧己内酯。在缺少标准产物对照的条件下,利用质谱(MS)以及氢谱(1H-NMR)进行产物鉴定,最终确定合成的产物为他汀类药物侧链中间体(3R,5S)-6-氯-2,4,6-三脱氧己内酯。
- 旋凯昂张荣珍饶俊超徐岩
- 关键词:全细胞催化
- β-半乳糖苷酶和阿拉伯糖异构酶共表达一步法催化乳糖到塔格糖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构建一株以廉价原料乳糖为底物合成塔格糖的重组菌株,实现一步法高效生物合成稀有糖——塔格糖。【方法】从Escherichia coli K-12基因组中,PCR扩增出阿拉伯糖异构酶araA和β-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以SD-AS为连接子,利用pET28a-1载体串联表达于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获得重组菌E.coli BL21/pET28a-araA-lacZ,对重组菌全细胞催化合成塔格糖的条件进行了工艺优化与放大研究。【结果】araA和lacZ基因在E.coli BL21中同时高效表达,在最优条件(pH 8.0、温度50℃、5 mmol/L Mn^(2+)、添加0.5 mol/L硼酸和0.1%SDS)下,E.coli BL21/pET28a-araA-lacZ全细胞转化100 g/L乳糖,合成塔格糖最高产量达24.03±2.03 g/L,乳糖到塔格糖的摩尔转化率为45.67%,随着底物乳糖浓度的提高,塔格糖产量呈不同程度的提高,当投加500 g/L底物乳糖时,全细胞合成塔格糖产量最高达83.81±1.38 g/L。【结论】通过2个关键靶酶的编码基因araA和lacZ在E.coli BL21细胞中进行共表达,实现了以重组菌全细胞为催化剂转化廉价底物乳糖,一步法高效合成稀有糖塔格糖,该研究为生物法制备低能量的功能性稀有糖奠定了较好的研究基础。
- 李志月张显饶志明张荣珍
- 关键词:Β-半乳糖苷酶塔格糖乳糖生物催化
- 不同陈酿容器及陈酿时间对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Michx.)Elliott)酒单体酚及抗氧化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采用3种不同陈酿容器(不锈钢罐、中国橡木桶和法国橡木桶)对黑果腺肋花楸酒进行陈酿,通过分析陈酿过程中样品单体酚和抗氧化能力(ABTS、DPPH、FRAP)的变化,研究不同陈酿容器及陈酿时间对酒的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3组样品的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不断降低,其中总酚含量分别降低了14.53%、27.67%和25.89%;总花色苷含量分别降低了58%、71%和74%。抗氧化能力的变化与总酚、总花色苷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同样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ABTS总抗氧化能力分别降低了17.16%、30.83%和24.78%;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降低了18.31%、25.35%和22.54%;FRAP还原铁能力分别降低了60.15%、74.05%和52.8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酚、总花色苷、ABTS、DPPH和FRAP两两呈正相关。绿原酸、表儿茶素和芦丁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含量不断降低;鞣花酸和原儿茶酸则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含量不断上升。该研究不仅为深入研究黑果腺肋花楸酒陈酿过程中的抗氧化变化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对黑果腺肋花楸酒陈酿过程的调控也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
- 李欣宇孙雨露徐岩张荣珍唐柯
- 关键词:抗氧化能力
- 采用复合保护剂提高重组普鲁兰酶稳定性被引量:4
- 2015年
- 通过向重组普鲁兰酶(PUL)酶液中添加保护剂和防腐剂以提高其热稳定性及储存稳定性,在不同温度下研究了复合保护剂对酶液的热稳定性影响,并研究了保护剂和防腐剂在常温保藏下对酶液贮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明胶、甘油、Tween20和Ca2+四种保护剂能显著提高PUL的热稳定性,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效果最佳的复合保护剂配方,即Tween20 2 m L/L,明胶6 g/L,甘油5%,Ca2+0.1 mol/L。在60℃下,添加复合保护剂的PUL酶液保温1 h后的酶活保留率为96.07%,较对照高出85.29%;在55℃,通过添加复合保护剂,半衰期较对照提高了3.27倍。最终在常温保藏90 d后,含有复合保护剂和防腐剂(1 g/L山梨酸钾和1 g/L苯甲酸钠)的PUL酶活保留率高达85.25%,达到了工业保藏的需求。
- 赵伟超聂尧穆晓清张荣珍徐岩
- 关键词:普鲁兰酶保护剂热稳定性
- 新型(S)-羰基还原酶Ⅱ寡聚体的制备及高效转化(S)-苯基乙二醇
- 来源于近平滑假丝酵母CCTCC M203011的(S)-羰基还原酶Ⅱ(SCRⅡ)能够催化2-羟基苯乙酮转化为(S)-苯基乙二醇,但效率却不尽人意.Sortase作为一种"分子订书机"可以将蛋白质进行定点连接,连接后的蛋白...
- 李坤鹏张荣珍徐岩
- 关键词:热稳定性
- 基因芯片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03年
- 近年来 ,基因芯片技术的诞生使得在一个实验中就可以同时对成千上万个基因进行转录水平的表达和DNA同源性分析成为可能。该项技术已被应用于揭示许多微生物体的转录表达和基因组的差异 ,随着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的完成 ,基因芯片正逐渐成为许多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项常规技术。归纳了该技术在微生物生理 ,致病性 ,流行病学 ,生态 ,进化 ,代谢工程及发酵优化等研究中的应用。
- 饶志明张荣珍王正祥方慧英诸葛健
- 关键词:基因芯片技术微生物学基因表达谱基因组
- 生物法制备γ-氨基丁酸过程中细胞的转化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利用含谷氨酸脱羧酶的细胞转化味精制备γ-氨基丁酸,并测试了该细胞的转化特性。结果显示该细胞最适反应温度为44℃,最适反应pH为4. 6;反应体系中细胞浓度越高,损失的转化活力越低。此外,对反应体系施加外源的真空度,可使细胞转化活力有所提高。5-磷酸吡哆醛是该细胞的必要辅因子,L-谷氨酸可以代替味精作为底物被利用转化成γ-氨基丁酸。
- 张伟张荣珍李利宏周丽仙徐岩
- 关键词:Γ-氨基丁酸L-谷氨酸
- 氧化还原酶共表达耦联催化合成(R)-4-甲氧基-1-苯乙醇被引量:2
- 2016年
- 针对生物催化不对称还原反应中必需辅酶再生及反应效率问题,以抗过敏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化合物光学活性4-甲氧基-1-苯乙醇为目标产物,构建了羰基还原酶基因SCRII-A220D和葡萄糖脱氢酶基因gdh共表达的重组菌株E.coli BL21/p ET-SCRII-A220D-SD-AS-gdh。该双酶共表达耦联系统中,羰基还原酶与葡萄糖脱氢酶酶活水平相当,有利于双酶耦联催化反应的进行。通过考察反应体系和环境条件对该共表达耦联系统催化反应的影响,发现底物质量浓度、细胞质量浓度,及反应体系温度和p H值等条件对最终产物合成效率的影响规律。在较优条件下,产物(R)-4-甲氧基-1-苯乙醇的光学纯度达到98%,产率达到82%。
- 李鸣聂尧张荣珍穆晓清徐岩
- 关键词:羰基还原酶葡萄糖脱氢酶共表达
- 重组钝齿棒杆菌全细胞转化生产L-瓜氨酸条件优化被引量:3
- 2017年
- 实现了精氨酸脱亚胺酶(ADI)首次在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SYPA 5-5中的高效表达。通过Ni-NTA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纯化ADI,经SDS-PAGE测定其分子量约为46.8 k Da,酶学性质研究发现ADI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7℃,最适pH为6.5,ADI在最佳催化条件下作用于L-精氨酸的米氏常数为12.18 mmol/L,最大反应速率为0.36μmol/(min·mL)。优化了重组菌全细胞转化产L-瓜氨酸的工艺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可一次转化300 g/L L-精氨酸,转化速率达8 g/(L·h)。进行重组菌5 L罐发酵并进行罐上全细胞转化300 g/L L-精氨酸,一批菌体可进行多次转化,累计产量达1 900 g以上。
- 刘倩妮徐美娟张荣珍王梅洲张显杨套伟饶志明
- 关键词:精氨酸脱亚胺酶钝齿棒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