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毅
- 作品数:117 被引量:1,231H指数:20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腹腔镜子宫骶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多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研究、评价腹腔镜子宫骶神经切断术(LUN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82例中、重度痛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同时行LUN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各种疼痛缓解率的影响,并评价手术的安全性。结果:71例患者纳入分析,LUNA组51例,对照组20例。LUNA组术后痛经缓解率90.2%,高于对照组的60.0%(P=0.02);LUNA组性交痛术后缓解率85.7%,高于对照组的50.0%(P=0.048);LUNA组慢性盆腔痛(CPP)缓解率100%,高于对照组的71.4%(P=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安全性:LUNA组患者手术时间延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延长,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以及手术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内异症保守手术同时行LUNA手术,术后2年内能有效的缓解内异症的各种疼痛。
- 董喆戴毅冷金花周应芳张震宇关峥郎景和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 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及生育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及生育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我院行保守性腹腔镜双侧卵巢囊肿剔除术并有生育要求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bFSH水平分成A组(bFSH<10IU/L,36例)和B组(bFSH≥10IU/L,9例)。结果:20%(9/45)患者腹腔镜双侧巧囊剔除术后bFSH异常,B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A组,两组多房囊肿/单房囊肿构成比差异显著(P均<0.05)。两组术前术后血清CA125水平、术前用药、囊肿直径、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是否合并腹膜内异症(PEM)、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IE)和子宫肌腺症(AM)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8月,A组妊娠率(33.33%)高于B组(11.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手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卵巢的储备功能。年龄和多房囊肿是影响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重要因素。
- 史精华冷金花郎景和戴毅张俊吉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储备功能
- LMNB1突变所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一家系临床、影像特点报道
- 戴毅李胜德金丽日彭斌崔丽英
- MRKH综合征伴一侧子宫腺肌症——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 目的:探讨MRKH综合症合并子宫腺肌征的发生的可能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报道一例MRKH综合征合并子宫腺肌症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RKH综合症(先天性无阴道,始基子宫)患者表现周期性下腹痛,妇科检查及影像学...
- 董喆冷金花戴毅郎景和
- 关键词:MRKH综合征子宫腺肌症
- 文献传递
- 基因芯片捕获及高通量测序在迪谢内型肌营养不良基因诊断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初步建立基于基因芯片捕获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迪谢内型肌营养不良(DMD)微小突变的临床检测新平台,验证该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分析中国人群微小突变特点。方法对41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连续门诊就诊的DMD和贝克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非大片段缺失或重复者),提取基因组DNA后,依次进行DNA建库、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和测序数据分析,检测DMD基因微小突变。发现致病突变后,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未发现致病突变的患者,行肌肉活体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明确是否为抗肌萎缩蛋白病。结果共38例患者检测出致病突变,经Sanger法验证全部正确。新报道突变21种,微小突变类型分布与国外人群相似。3例未发现微小突变的患者经肌肉病理检查,1例确诊为DMD,2例排除DMD。本方法检测敏感度97.4%,特异度100%。结论基因芯片捕获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检测DMD微小突变,结果准确,方法便捷,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戴毅姚凤霞魏晓明孙岩任海涛赵燕环陈琳崔丽英
- 关键词:寡核苷酸序列分析外显子
- 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
-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以下简称"内异症")的定义为子宫内膜组织位于子宫腔外.在育龄期女性中,其发病率为10%~15%.内异症最常见的病变部位为盆腔,盆腔外内异症相对罕见.盆腔外内异症仅占内异症...
- 戴毅冷金花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
- 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部分切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评价经阴道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RVE)病灶部分切除术联合药物长期维持治疗的效果。
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9月于北京协和医院门诊随访的、行经阴道RVE病灶部分切除术且术后药物维持治疗的10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药物维持期间内异症相关疼痛、性功能及生命质量变化情况,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患者的总体满意度。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48例(47.1%,48/102)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54例(52.9%,54/102)术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DRSP/EE)。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痛经的VAS评分:LNG-IUS组分别为(2.5±0.8)、(7.6±1.3)分(P〈0.01),DRSP/EE组分别为(2.7±0.6)、(7.7±1.4)分(P〈0.01);FSFI总分:LNG-IUS组分别为(23.5±2.0)、(21.0±2.7)分(P〈0.01),DRSP/EE组分别为(23.4±1.2)、(21.5±2.2)分(P〈0.01);SF-36评分:两组患者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LNG-IUS组分别为(74±13)、(56±19)分,(75±13)、(55±17)分,DRSP/EE组分别为(73±11)、(59±15)分,(75±9)、(54±14)分(P〈0.01)。这些改善作用在术后6、12、24个月均得到稳定维持。术后用药期间,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均在90%以上;点滴出血是LNG-IUS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DRSP/EE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结论经阴道RVE病灶部分切除术后联合药物长期维持治疗,对患者创伤小、手术并发症风险低,术后用药期间维持效果好,能提高生命质量,不良反应少,是1种安全有效的联合治疗长期管理模式。
- 李婷徐晓璇戴毅张俊吉郎景和冷金花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外科手术
- 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疗策略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可能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总结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1993-2013年连续收治的孕产妇合并危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12例,平均年龄(26±5)岁(19~34岁)。12例患者均在急性/亚急性期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9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6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分析可能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策略。结果发病时期:孕早期7例,孕晚期1例,产后2周内4例,人工流产后1例;合并疾病包括:蛋白S缺乏1例,高同型半胱氨酸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全身感染1例,贫血1例;临床特征: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头痛12例,痫性发作5例,其他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5例(包括肢体无力、病理征、麻木、共济失调、周围性面瘫等),视力下降1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4例。12例患者中9例存在脑实质异常,其中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7例,脑出血1例,脑组织明显肿胀1例。受累静脉窦:横窦、乙状窦9例,上矢状窦8例,直窦、下矢状窦2例,颈静脉2例。治疗:6例妊娠期发病患者均及时终止妊娠,1例因家属不同意终止妊娠,病情加重,自动放弃回家。10例积极尽早给予肝素化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孕产妇出现急性/亚急性头痛、抽搐及其他局灶体征时,需警惕危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可能;影像学提示符合静脉窦引流区域的脑实质异常信号(出血性梗死为主),可作为及时诊断的重要线索;病情危重时及时选择终止妊娠去除病因可能与良好预后相关,同时需尽早开始抗凝治疗。
- 牛婧雯倪俊姚明周立新戴毅范思远朱以诚彭斌崔丽英
- 关键词: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策略
-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病灶临床分类的探讨以及与手术治疗的关系
-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类型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后盆腔病灶的临床特点以及与手术治疗的关系,进行临床分型,为理解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特点、临床分型以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详细记录92例 DI...
- 戴毅冷金花郎景和
- 文献传递
- 应用基因芯片捕获和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基因诊断平台及相关临床应用
- 第一部分基于目标序列捕获和高通量测序的DMD基因微小突变检测
研究背景:
Duchenne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DMD/BMD)是最常见的肌营养不良类型。致病基因为DMD基因。这一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
- 戴毅
- 关键词: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基因诊断高通量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