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修雨
- 作品数:40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文如其人——论汪曾祺与其小说文体被引量:1
- 2002年
- 汪曾祺与其独特的小说文体之间具有特定的对应关系,本文分别从汪曾祺的生平经历、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的濡染、前辈作家对他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汪曾祺作品中的乡土文化氛围、童年叙事、儒道并举的美学追求和散文化的结构方式等特点,逐层探讨了作者和其小说文体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
- 熊修雨
- 关键词:汪曾祺文体生平经历传统文化
- 女性、历史与乌托邦——论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女性书写被引量:3
- 2016年
- "江南三部曲"中,格非塑造了一系列悲剧性的优美女性人物形象。这些女性,都是一些失败的理想主义者,她们要么投身乌托邦历史实践,遭受惨重失败;要么被乌托邦时代所吞噬,遭受灭顶之灾;要么经历后乌托邦时代理想幻灭后的痛苦、迷茫与挣扎,人性出现蜕变。她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另类",要么被人视为"疯子",要么是个"孤儿",要么是个内心充满屈辱的"失败者",要么是个性格心理扭曲、变异的"非人"。这种女性悲剧命运的书写,表明格非写作向中国小说叙事传统的回归,也与他一贯的"历史个人化"叙事策略有关。格非对这些女性悲剧命运的书写,表明其写作向中国小说叙事传统的回归,是在用女性的生命体验历史,探究乌托邦。
- 熊修雨
- 关键词:女性乌托邦
- 被文化劫持的寻根——从韩少功对待寻根文学的矛盾态度说起被引量:3
- 2017年
- 一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韩少功这个名字是和'寻根文学'这个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85年4月,湖南作家韩少功在《作家》杂志率先发表文章《文学的'根'》,认为'文学有根,根不深,则叶难茂',公开倡导文学寻根。该文章后来被视为寻根文学运动理论宣言。韩少功振臂一呼,一时应者云集,文坛同道作家纷纷撰文予以响应,如李杭育发表《理一理我们的'根'》,郑万隆发表《我的'根'》,郑义发表《跨越文化断裂带》,阿城发表《文化制约着人类》等,共同张扬起了寻根文学运动的大旗。
- 熊修雨
- “意义”的追寻——阎连科创作心理探析
- 2010年
-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一位重要作家,阎连科对写作的意义一直感到困惑和茫然。本文结合其个人经历和创作实践,从四个方面,逐层深入地探讨了其创作心理,试图发掘其写作的意义:一、"逃离土地";二、为"穷苦人"写作;三、"写作是因为对生活的厌恶与恐惧";四、"魂灵淌血的声响"。这既是阎连科的写作意义追求,又体现了他的创作心理。
- 熊修雨
- 关键词:写作创作心理
- 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影响力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本文从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接受"出发,来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究竟是在哪些方面引起了海外读者的关注,或者说,海外读者究竟是在哪些方面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兴趣,并试图从中提炼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影响力因素,比如政治、文化、性、人文主义和艺术表现等,予以分析,并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 熊修雨
-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艺术表现人文主义文学创作
- “迟到”的阎连科被引量:1
- 2010年
- 相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进程,阎连科的写作可谓是一种"迟到的写作"。无论从写作内容或写作主题、题材领域,还是表现手法和艺术观念等方面,阎连科的写作很大程度上都迟到了。在这种迟到的写作心理支配下,阎连科后来者居上,出奇制胜,以"极致化"叙事方式,表现出某种迎合西方的"他者化"汉学写作心理,使其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又走上了片面化和极端化。
- 熊修雨
- 关键词:迟到
- 论新时期小说叙述策略的转型
- 2001年
- 新时期小说在叙述策略上完成了由写实到写意的转型。其原因是:一、文学社会功利性的淡化;二、美学观念的变迁;三、叙事话语的位移。其结果是:一、促成了新时期文学的风格化;二、带来了新时期小说哲理色彩的增强;三、对古典美的追求。
- 熊修雨张晓峰
- 关键词:当代文学写实写意美学观念叙述话语
- 论严歌苓小说中的海外中国女性书写被引量:7
- 2012年
- 严歌苓的小说中有着大量的海外中国女性书写。这一方面体现了严歌苓对海外中国女性的关注和同情;另一方面她也以这些女性为视点,来返观和审视西方文化。严歌苓小说中的海外中国女性,艰难地生存于中西文化夹缝之中,处于"看"与"被看"的历史境地。她们在被动接受西方人救赎的同时不忘对其审视,在自立自强之中充满对自由的渴望。"救赎"与"自由"是严歌苓审视海外中国女性的两个基本视角。严歌苓颠覆了西方人自以为是的救赎神话,同时以自身的实际经验,探讨了海外中国女性追求自由的途径及其可能。
- 熊修雨
- 关键词:严歌苓救赎
- “丛林秘史”或野地悲歌——张炜与北师大师生关于《刺猬歌》的对话被引量:1
- 2008年
- 张清华:刚才张炜先生作了非常精彩的演讲。接下来这个时段,我们要对他的长篇新作《刺猬歌》做一些讨论,此前大家都认真读了作品,有很多心得,希望我们的交流能够深入,同时也期待着张炜先生的解答和回应。张炜:希望能够自由地交谈。臧小冉(2005级硕士研究生):张炜老师您好,我个人认为《刺猬歌》在您的创作中具有阶段性意义。之所以这么说。
- 张清华熊修雨谭五昌梁振华
- 关键词:文学传统魔幻色彩欲望化
- 理想主义与人性建构——论“江南三部曲”中格非对乌托邦问题的思考被引量:9
- 2014年
- 乌托邦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主题。对当代乌托邦出路的探讨,在当前中国社会,具有理论认识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格非系列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表现了以陆氏家族三代人为主的一些理想主义者,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追求乌托邦的理想与实践,以及失败的最终命运,对中国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情结予以现代审视;对乌托邦的一些核心理念,比如平等和自由,予以辩证思考;对乌托邦的当代走向寄予期盼。当代社会人们对于乌托邦的展望,其实是对于人性复苏的期盼。抛弃虚幻的天国梦想,着眼当下人性建构,这是当代乌托邦的希望之路。
- 熊修雨
- 关键词:乌托邦理想主义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