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峰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作家协会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小说
  • 3篇余华
  • 2篇叙事
  • 2篇文学
  • 2篇写作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叙事策略
  • 1篇叙事传统
  • 1篇阳光
  • 1篇意味
  • 1篇云层
  • 1篇早报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 1篇中国小说
  • 1篇通俗小说
  • 1篇平凡
  • 1篇情归
  • 1篇情性
  • 1篇热播

机构

  • 7篇中国作家协会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张晓峰
  • 2篇熊修雨

传媒

  • 2篇学术探索
  • 1篇文学评论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穿过云层的阳光——论路遥及其创作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反思被引量:18
2003年
已故的作家路遥及其创作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讲是一个独特的耐人深思的文学现象。当时 ,他坚持自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 ,以传统的在当时被认为过时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逆时而行 ,完成了长篇巨制《平凡的世界》 ,虽不为时人所理解 ,但是时间最终显示了这篇作品的巨大生命力和艺术价值。路遥及其创作的成功 ,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讲 ,提供了一些令人深思的东西。
熊修雨张晓峰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现实主义
情归何处——论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创作的流变
2006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创作与“五四”时期乡土作家们“感时忧国”、“隐现着乡愁”的写实方式不同,对故乡表现出“拒绝”、“仇恨”的情感倾向,营造出了一系列关于故乡的历史神话和反神话,标志着乡土小说创作情感和写作方式的流变。故乡不再是精神的家园和灵魂的寄托,而变成了一种文学性的资源,一种可以诗性抒发和艺术虚构的空间。作家们关注的已不再是故乡的具体内涵,而是对故乡的言说方式。乡土小说创作也从原来的拯民救世的实用性中偏离了出来,走向了主观和抒情性。
张晓峰
关键词:乡土小说主观
从韩剧热播看当代通俗小说的创作
2005年
自1997年<爱情是什么>登陆中国荧屏以来,韩剧就逐渐深入人心,有席卷大江南北之势.到2005年<大长今>的播出,更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在中国大陆至少有3亿观众收看了该剧.
张晓峰
关键词:文艺创作通俗小说韩剧热播《联合早报》
当代写作与中国小说叙事传统
如何将现代小说理念同中国小说的叙事传统相结合,自上个世纪就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一继承中国小说叙事传统是否具有必要性。"新文化"运动以来,只用白话文、用源于西方的小说理念和表现形式,已经写出了大
张晓峰
文献传递
出走与重构——论九十年代以来先锋小说家的转型及其意义被引量:20
2002年
自 90年代以来 ,以余华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家 ,在审美理想和叙事策略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意味着他们对于西方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模仿、学习阶段的结束 ,也意味着逐步成熟起来的作家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表达 ,从而使当代文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张晓峰
关键词:先锋小说家出走余华西方文学理论意味叙事策略
论九十年代余华写作的转型被引量:2
2004年
20世纪90年代余华由先锋写作向现代写实的转型,其意义并非在于通常人们所认为的是先锋文学在危机之中通过向写实靠拢进行自我救赎,而是标志了以余华为代表的中国先锋作家的初步成熟,他们从西方外来影响下走出来,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写作。
熊修雨张晓峰
关键词:余华写作
从先锋写作到现代写实——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华写作的转型被引量:1
2005年
20世纪90年代余华由先锋写作向现代写实的转型,其意义并非在于通常人们所认为的是先锋文学在危机之中通过向写实靠拢进行的自我救赎,而是标志了以余华为代表的中国先锋作家的初步成熟,他们从西方外来影响下走出来,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写作。
张晓峰
关键词:余华写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