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新生

作品数:15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手术
  • 10篇外科
  • 10篇外科手术
  • 7篇心脏
  • 6篇动脉
  • 5篇外科治疗
  • 4篇心肌
  • 4篇主动脉
  • 3篇心脏外科
  • 3篇心脏外科手
  • 3篇心脏外科手术
  • 3篇体外循环
  • 3篇主动脉瘤
  • 3篇外循环
  • 2篇动脉搭桥术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脏瓣膜
  • 2篇心脏瓣膜疾病
  • 2篇胸部
  • 2篇室间隔

机构

  • 15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王新生
  • 13篇刘传绶
  • 12篇解基严
  • 12篇陈生龙
  • 12篇王京生
  • 5篇漆一伟
  • 3篇孙衍庆
  • 2篇林新枝
  • 1篇王京生
  • 1篇郭卫
  • 1篇冯传汉
  • 1篇时红
  • 1篇王申五
  • 1篇李贺平

传媒

  • 8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00
  • 3篇1999
  • 5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重10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治疗被引量:1
1999年
刘传绶林新枝王新生王京生张坚徐莉
关键词: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婴幼儿
获得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外科治疗
1998年
获得性心脏主动脉瓣膜疾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马方综合征,心内膜炎,退行性变。我院从1990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施行了110例主动脉瓣替换术,现将这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介绍治疗的经验及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82例,女性28例;年龄22~64...
王京生刘传绶解基严王新生陈生龙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外科手术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1999年
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中,因瓣膜的病变程度和数目不同,采用的处理方法不同,手术风险的大小及治疗的最终结果亦不同。下面就我院的一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1临床资料自1987年3月至1997年12月,我院共为11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手术治疗...
陈生龙王京生解基严刘传绶王新生漆一伟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外科手术
全文增补中
DeBakey Ⅲ型夹层动脉瘤的治疗被引量:10
1998年
目的:分析与总结我院收治的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患者35例的治疗经验与效果。方法:本组男性32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为10∶1,年龄21~64岁,平均52.0±3.2岁。全部患者均经X线胸片,数子减影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检查证实诊断,动脉瘤的直径4.6~9.0cm,平均5.1±2.2cm。全组患者中21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组),其中17例行人造血管部分降主动脉替换术,2例行升主动脉及腹主动脉转流手术,2例行主动脉折叠手术。14例未行手术(非手术组)。结果:手术组死亡3例(术中出血1例,住院死亡2例)。非手术组8例在住院期间动脉瘤破裂(6例死亡,2例包裹后出院,半年后因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2例随访3年存活;1例失访;3例自动出院。结论:目前对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尚存在不同意见,本组患者结果表明手术治疗优于非手术治疗(P<0.05)。
王京生孙衍庆刘传绶解基严王新生陈生龙
关键词:胸部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外科手术
用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分析骨肉瘤 p53 和 MDM2 基因的表达被引量:9
1997年
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MDM2基因的产物是p53的结合蛋白,可使p53抑癌基因失活。了解骨肉瘤p53、MDM2基因转录水平上的变化,可促进对肿瘤发生的基因水平变化的了解。作者用生物素标记的p53寡核苷酸探针及MDM2寡核苷酸探针,将20例骨肉瘤的p53、MDM2肿瘤组织制成细胞悬液,经甩片机制成细胞甩片,4%多聚甲醛固定、蛋白酶K破坏细胞膜,常规方法进行原位杂交,金标链亲和素染色系统染色,核固红复染。20例骨肉瘤中,8例有p53基因的高表达,占40%;6例有MDM2基因的高表达,占30%;其中2例p53、MDM2基因表达均增高。以上结果表明骨肉瘤存在有p53、MDM2基因表达的异常。
王新生王申五冯传汉郭卫李贺平
关键词:骨肿瘤肉瘤P53癌基因寡核苷酸探针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附6例报告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总结6 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6 例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病人,术前均经右心漂浮导管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维持循环。其中5 例在穿孔后10 h~4 周内手术,另1 例在穿孔后3 个月手术。术中心肌保护选择冷晶体停跳液5 例,低温室颤1 例。修补穿孔采用左室入路5 例,右房入路1 例,合并室壁瘤切除5 例,冠状动脉搭桥5 例。结果:手术死亡2例,分别为心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术后随访2 月~7 年,死亡2 例,其中1 例为穿孔再通。其余2 例心功能满意。结论:(1) 室间隔穿孔多由前降支完全阻塞引起,穿孔常常发生于心肌梗死后2 ~4 d,并常常合并室壁瘤;(2)由于病情较危重,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穿孔2 周以上修补穿孔者比较容易;(3) 合并室壁瘤和冠状动脉病变应积极处理;(4) 加强心肌保护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
王京生陈彧刘传绶解基严王新生陈生龙漆一伟
关键词: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心脏外科手术AMI
胸部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1997年
作者自1990年4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了各类胸主动脉瘤80例,其中进行手术治疗共61例,分别为Bental手术35例,Wheat手术3例,主动脉峡部瘤切除术3例,降主动脉瘤人造血管置换术14例,其他6例。总手术死亡率为6%。19例非手术治疗组中,有8例于术前动脉瘤破裂,5例死亡,3例出院后其中2例半年后死亡。在有夹层形成的49例中,A型夹层动脉瘤28例,B型夹层动脉瘤21例(Stanford分类法)。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是预防术后大出血,心律失常和感染。
王京生孙衍庆刘传绶解基严王新生陈生龙林新枝
关键词:主动脉瘤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胸部外科手术
不同心肌保护方式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评价3种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在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方法:分析63例选择性冠脉搭桥术病人,分为冷晶体停跳液组(CC组)、含血停跳液组(BC组)和低温室颤组(HF组),对比其手术进程、心肌酶指标、心电图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CC组、BC组和HF组体外循环时间和停跳时间差异无显著性。CK、GOT和LDH术后1d均高于术前,LDH术后1周仍维持较高水平;3种心肌酶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图表现、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监护时间均无差异。CC组死亡1例,围术期心肌梗死(心梗)1例,心绞痛复发1例;BC组死亡2例,术后房扑、房颤和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各1例;HF组死亡2例,围术期心梗1例,心绞痛1例。结论:3种心肌保护方式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都是行之有效的。
陈彧王京生刘传绶解基严王新生陈生龙张坚徐丽
关键词:心脏停跳液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心肌保护
急性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附7例报告被引量:2
1996年
目的:提高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室间隔穿孔(VSR)的救治水平。方法:分析1990年4月~1994年12月收治7例AMI后VSR资料。结果:AMI后VSR的发生率为1.4%(7/502),7例中24h内死亡3例,4例拟行外科手术,其中2例在术前死亡;2例行室间隔修补、室壁瘤切除及冠状血管重建术,术后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随访3a,心功能I级。结论: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资料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应根据血液动力学状态决定治疗方案或手术时机。
解基严王京生刘传绶王新生陈生龙林新技漆一伟
关键词:心肌梗塞并发症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
不同体外循环方式在主动脉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探讨对不同部位、不同病变程度的主动脉瘤的体外循环方式的选择。方法:本组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瘤外科手术56例,其中升主动脉瘤38例,降主动脉瘤18例。采用低温全身体外循环31例;左心转流15例;深低温停循环10例,其中深低温停循环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脑保护方法9例。结果:术中死亡1例,为巨大升主动脉瘤,因吻合口不能控制出血而死亡。术后死亡3例,1例为突发心室颤动,1例为术中大量气体进入主动脉,术后昏迷、肾功能衰竭死亡,第3例为降主动脉瘤术后突发心肌梗死。除1例因动脉插管进入夹层,在开始体外循环时即血压下降、心跳停止,以及术后长时间有神经精神症状外,其余病例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方式要根据病变情况决定。
刘传绶王京生孙衍庆董培青解基严王新生陈生龙张坚徐莉
关键词:主动脉瘤体外循环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