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瓣联合置换术1例报告
- 1998年
-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17岁就业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无症状。40岁时有腹胀、双下肢肿。10个月来,因地高辛、利尿剂不能缓解且日益加重的腹胀、水肿,活动严重受限,于1997年2月住入本院心内科。查体:身高160cm,体重62kg,两肺清朗,心界扩大...
- 胡恒慧解基严漆一伟
-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例报告
- 急性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附7例报告被引量:2
- 1996年
- 目的:提高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室间隔穿孔(VSR)的救治水平。方法:分析1990年4月~1994年12月收治7例AMI后VSR资料。结果:AMI后VSR的发生率为1.4%(7/502),7例中24h内死亡3例,4例拟行外科手术,其中2例在术前死亡;2例行室间隔修补、室壁瘤切除及冠状血管重建术,术后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随访3a,心功能I级。结论: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资料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应根据血液动力学状态决定治疗方案或手术时机。
- 解基严王京生刘传绶王新生陈生龙林新技漆一伟
- 关键词:心肌梗塞并发症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
- 体外循环术后周围神经损伤6例被引量:5
- 1999年
- 我科自1993年1月至1998年1月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周围神经损伤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病人中风湿性心脏病2例,前壁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I孔型房间隔缺损各1例。4例合并高脂血症或高血压。...
- 漆一伟刘传绶
- 关键词:体外循环周围神经损伤
-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 1999年
- 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中,因瓣膜的病变程度和数目不同,采用的处理方法不同,手术风险的大小及治疗的最终结果亦不同。下面就我院的一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1临床资料自1987年3月至1997年12月,我院共为11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手术治疗...
- 陈生龙王京生解基严刘传绶王新生漆一伟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外科手术
- 全文增补中
- 红细胞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研究红细胞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滤器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 ,配制红细胞停搏液 ,并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模型 ,测定心率(HR)、左室收缩压峰值 (LVSP)、左室舒张末压 (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冠脉流量(CF)、肌酸激酶 (CK) ,电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粘附分子 (ICAM 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HR、LVSP、dp/dtmax、CF的恢复率、组织显微结构和ICAM 1表达方面 ,红细胞停搏液组优于全血及去白细胞停搏液组 (P <0 0 5 )。
- 王胜洵陈生龙高岚王京生漆一伟解基严
- 关键词:心麻痹液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附6例报告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总结6 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6 例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病人,术前均经右心漂浮导管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维持循环。其中5 例在穿孔后10 h~4 周内手术,另1 例在穿孔后3 个月手术。术中心肌保护选择冷晶体停跳液5 例,低温室颤1 例。修补穿孔采用左室入路5 例,右房入路1 例,合并室壁瘤切除5 例,冠状动脉搭桥5 例。结果:手术死亡2例,分别为心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术后随访2 月~7 年,死亡2 例,其中1 例为穿孔再通。其余2 例心功能满意。结论:(1) 室间隔穿孔多由前降支完全阻塞引起,穿孔常常发生于心肌梗死后2 ~4 d,并常常合并室壁瘤;(2)由于病情较危重,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穿孔2 周以上修补穿孔者比较容易;(3) 合并室壁瘤和冠状动脉病变应积极处理;(4) 加强心肌保护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
- 王京生陈彧刘传绶解基严王新生陈生龙漆一伟
- 关键词: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心脏外科手术AMI
- 红细胞停跳液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心肌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制作一种新的停跳液———红细胞停跳液 (EC) ,并观察它的心肌保护作用以及同全血停跳液 (BC)和去白细胞停跳液 (DC)的差异。方法 用滤器去除大鼠 ( 2 4只 )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 ,配制红细胞停跳液 ,并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模型 ,测定心率 (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 (LVEDP)、心肌最大收缩速度 (Dp/Dtmax)、冠状动脉流量 (CF) ;灌流流出液中的肌酸激酶 (CK)、乳酸、葡萄糖含量以及心肌组织内的伊文思蓝 (EB)的含量和湿干比值。结果 红细胞停跳液组HR、LVSP的恢复率 [BC ( 6 4.0± 14 .1) %、DC ( 5 5 .4± 11.9) %、EC( 75 .3±14 .2 ) % ] ;CF的恢复率 [BC( 6 2 .49± 14 .6 9) % ,DC( 6 6 .6 3± 7.5 4) % ,EC( 79.15± 12 .18) % ]、乳酸、葡萄糖、伊文思蓝的含量 [EC( 80 .11± 2 1.13) μg/g ,DC( 12 9.80± 39.4) μg/g ,BC( 186 .0 3± 11.89)μg/g]和湿干比值 (BC :5 .91± 1.30 ,DC :4.96± 0 .2 4,EC :4.5 8± 0 .36 )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 王胜洵陈生龙高岚王京生漆一伟解基严
- 关键词:心麻痹液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
- St.ThomasⅡ液对心肌微循环及内皮细胞的作用
- 1998年
- 目的观察St.ThomasⅡ液对心肌微循环及内皮细胞(EC)的作用。方法制作离体心灌注模型,分缺血停跳组(A);单次灌注停跳液组(B);多次灌注停跳液组(C)。测定生理指标及毛细血管密度和充盈率;观察心肌及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复跳后三组dp/dt均有下降,A组尤明显(P<0.01);五羟色胺只增加B、C组冠状血管流量(P<0.01);硝酸甘油增加冠状血管流量,B、C组多于A组(P<0.01)。停跳液可增加B、C组毛细血管充盈率(P<0.01)。结论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较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更易遭受缺血/再灌注损伤;St.ThomasⅡ液对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多次灌注优于单次灌注。
- 漆一伟解基严王京生陈生龙
- 关键词:心肌保护内皮细胞心脏停跳液微循环
- 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1998年
- 目的:为提高对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形式与治疗的关系。结果:发热为常见及起始症状(97.7%);贫血(86.4%)、脾大(43.2%)、肝大(38.6%)、心脏杂音改变(34.1%)、周围动脉栓塞(20.5%)、脑血管意外(11.9%)、血培养阳性(56.8%),其中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分别为46.2%及35.7%,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2.7%,瓣周漏4.5%,主动脉根部脓肿2.3%。内科治疗32例,死亡率34.4%,外科治疗12例,死亡率8.3%,6例早发性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中5例在发病后1个月内死亡。多种细菌感染、心功能、周围动脉栓塞、早发性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主动脉瓣病变为危险因素。结论:应根据心功能、致病菌种、受累部位以及临床症状决定治疗方案,对于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应首先考虑手术治疗。
- 解基严王京生刘传绶王新生陈生龙漆一伟
- 关键词:细菌性心内膜炎
-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分析和治疗被引量:8
- 1998年
- 目的为提高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水平,总结近5年临床体会。方法分析35例经手术治疗TR患者,其中瓣膜病组26例,先心病组9例。瓣膜病组与同期79例患者资料比较,手术行三尖瓣环成形术。结果瓣膜病组TR发生率为552%,其与病程、心胸比值、EF、左房大小有关(P<0.05),其中828%为心房颤动(P均<0.01),重度肺高压672%(P<0.05)。先心病组中左向右分流患者均为重度肺动脉高压,有紫绀患者均有右心扩大。随访24例,心功能Ⅰ级17例、Ⅱ级6例、Ⅲ级1例。结论三尖瓣环成形术是治疗TR有效方法,应根据临床表现、右心功能、肺血管阻力及TR程度决定手术指征。
- 解基严王京生刘传绶王新生陈生龙漆一伟
-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心脏外科手术三尖瓣关闭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