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媛娜
-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迁移性树突状细胞与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在抗B.suis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 目的:研究迁移性树突状细胞与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在抗猪布鲁氏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正常对照组,阴道滴注PBS。Ⅱ组为巨噬细胞(MΦ)清除组,每只小鼠阴道滴入清除剂,Ⅲ组为未清除...
- 董炳梅何媛娜付景丽Nico Van Rooijen王家鑫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淋巴结免疫应答
- 文献传递
- 小鼠阴道黏膜接种布鲁菌S_2疫苗株树突状细胞动力学变化被引量:1
- 2010年
- 将2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1~4组经阴道接种布鲁菌,第5组阴道滴注PBS(对照组),分别在处理后12、24、48、72h摘取髂内淋巴结,用S-100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淋巴结的分布变化;同时收集外周血用ELISA法进行IFN-γ检测。用布鲁菌负载DCs,分别在2、4、6、8、10、12h收集细胞悬液制备涂片,姬姆萨染色。结果显示:阴道接种布鲁氏菌疫苗12~48h髂内淋巴结中Dcs的数量明显增多,成群分布,呈现由浅层皮质向副皮质区迁移的趋势;72h后大量DCS呈单在分布,分布范围增大;接种疫苗后血清中IFN-γ含量逐渐升高,至48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72h后,血清中IFN-γ含量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布鲁菌负载DCs后,在4h仅有少量DCs吞噬布鲁菌,至12h吞噬布鲁菌的DCs数量明显增加。结果表明,DCs具有较强捕获布鲁菌的能力,并在抗原刺激下向引流淋巴结迁移,刺激淋巴结免疫细胞产生IFN-γ应答。
- 董炳梅何媛娜王蓓韩丽滨耿彦生付景丽曹志然王家鑫
- 关键词:布鲁菌树突状细胞动力学
- 树突状细胞在布鲁氏菌疫苗诱导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研究
-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黏膜以及皮肤伤口感染,引起母畜流产和人的“波浪热”等疾病。大量研究证明,巨噬细胞是布鲁氏菌的易感细胞。巨噬细胞被布鲁氏菌感染后,由于布鲁氏菌在...
- 何媛娜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
- 文献传递
- 迁移性树突状细胞与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在抗B.suis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 目的:研究迁移性树突状细胞与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在抗猪布鲁氏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正常对照组,阴道滴注PBS。Ⅰ组为巨噬细胞(MΦ)清除组,每只小鼠阴道滴入清除剂,Ⅲ组为未清除...
- 董炳梅何媛娜付景丽Nico Van Rooijen王家鑫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淋巴结免疫应答
- 文献传递
- 乳牛咽后淋巴结内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的分布被引量:1
- 2007年
- 采取10头健康乳牛的咽后淋巴结,按常规制备石蜡切片,用兔抗牛S-100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了健康乳牛咽后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DC)的分布。结果显示,在咽后淋巴结中,S-100+DCs不仅分布在皮质,而且在髓质中也有大量分布;在被膜下窦内也有S-100+DCs,在皮质的最外层有较多的S-100+DCs;在淋巴滤泡中,滤泡树突状细胞(FDCs)呈S-100阳性标记,而在淋巴滤泡之间则有少量的S-100+DCs;髓质中有大量的S-100+DCs,多数呈贴壁分布,少数散布在窦腔内。表明,在正常乳牛咽后淋巴结内就有树突状细胞分布,一群是皮质树突状细胞,另一群是髓质树突状细胞。
- 边海霞石玮何媛娜王家鑫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咽后淋巴结S-100蛋白乳牛
- 迁移性树突状细胞与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在抗B.suis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迁移性树突状细胞与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在抗猪布鲁氏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正常对照组,阴道滴注PBS;Ⅱ组为巨噬细胞(Mφ)清除组,每只小鼠阴道滴入清除剂;Ⅲ组为未清除Mφ组,每只小鼠阴道滴注同体积的liposome-PBS;48小时后Ⅱ组、Ⅲ组均阴道接种猪布鲁氏菌,对照组阴道滴注PBS。各组小鼠分别在接种12、24、48和72小时采集血液和髂内淋巴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DC)的分布,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未清除Mφ组小鼠接种布鲁氏菌后髂内淋巴结内有大量DC迁移,至12小时血清IFN-γ水平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48小时达到高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清除Mφ组小鼠接种布鲁氏菌后,髂内淋巴结内没有明显的DC迁移,各时间点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5),但明显低于未清除Mφ组(P<0.05)。各组IL-4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迁移性DC和淋巴结内DC在启动抗布鲁氏菌细胞免疫应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并具有协同作用的特点。
- 曹志然董炳梅程君生王蓓何媛娜付景丽Nico Van Rooijen丁家波毛开荣王家鑫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淋巴结免疫应答
- 布鲁氏菌引起的巨噬细胞依赖性树突状细胞迁移与免疫应答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阴道巨噬细胞清除后小鼠对布鲁氏菌疫苗的免疫应答机制。方法: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实验组小鼠阴道内滴注脂质体包裹的clodronate以清除阴道巨噬细胞,3d后阴道滴注10μL布鲁氏菌疫苗(含6×108个布鲁氏菌)。同时设空脂质体对照组(不含clo-dronate)和PBS对照组。依次在12、24、36、72h收集小鼠阴道、髂内淋巴结和血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阴道巨噬细胞清除效果和树突状细胞(DC)的迁移,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收集小鼠腹腔液制备巨噬细胞进行细胞培养,1.2×106个巨噬细胞中加入布鲁氏菌疫苗10μL,于不同时间点对巨噬细胞进行姬姆萨染色,观察巨噬细胞的变化。结果:清除巨噬细胞组小鼠接种布鲁氏菌疫苗后,髂内淋巴结中S-100阳性DC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IFN-γ和IL-4的含量也没有明显的升高。非清除组中,不同的时间点,髂内淋巴结中S-100阳性DC明显增多,与PBS对照组相比,IFN-γ含量显著增高,而IL-4则没有明显变化。体外巨噬细胞负载布鲁氏菌疫苗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巨噬细胞吞噬布鲁氏菌逐渐增多,在12h,巨噬细胞开始出现坏死性凋亡。结论:小鼠在对布鲁氏菌疫苗的免疫应答中,DC的迁移是巨噬细胞依赖性的,并且这种依赖性有可能是由布鲁氏菌抗原成分在细胞间间接传递引起的。
- 韩丽滨董炳梅李妍何媛娜Nico van Rooijen王少华付景丽王家鑫
- 关键词: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布鲁氏菌免疫应答
- 清除阴道巨噬细胞对小鼠抗布鲁氏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 引言布鲁氏菌主要感染巨噬细胞,并可在巨噬细胞内大量繁殖,使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与抗原提呈功能丧失,导致机体的慢性感染。DC是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为使其发挥启动免疫应答之作用,本文试图
- 董炳梅何媛娜王蓓韩丽滨付景丽曹志然王家鑫
- 关键词:免疫应答巨噬细胞抗原提呈细胞
- 文献传递
- 布鲁氏菌诱导的阴道黏膜树突状细胞动力学变化
- [目的]研究阴道接种布鲁氏菌疫苗后,阴道引流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的动力学变化。[方法]把20只小鼠随机分为五组,Ⅰ-Ⅳ组阴道接种布鲁氏菌疫苗,V组阴道接种等量PBS(对照组),分别收集接种后12h、24h、48h、72h和...
- 何媛娜边海霞王家鑫
- 关键词:布鲁氏菌树突状细胞动力学迁移
- 文献传递
- The dynamics of dendritic cells of mice intravaginally-inoculated with Brucella lyophilized vaccine
- Objectives Brucclla is facultative intracellular bacteria that induce chronic infections in a wide range of ma...
- 何媛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