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继良
- 作品数:13 被引量:183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昼夜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59
- 2006年
- 利用最新获取的1998年3月-2001年12月北京地区自动站资料,对北京城市热岛效应进行了细致、完整的研究。选取城区的官园站和郊区密云站的气温差作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指标。在验证了资料可靠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热岛强度昼夜变化的年、季、月及日变化特征,以及几种极端天气事件的逐时及平均热岛强度的变化,最后制作了连续3年的月平均逐时热岛强度变化的三维立体图。
- 谢庄崔继良陈大刚胡保昆
-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极端天气事件
- 华北和北京的酷暑天气 I.历史概况及个例分析被引量:65
- 1999年
- 如果将日最高气温超过35 ℃的天气定义为酷暑天气, 则近60 年的资料统计表明, 北京出现酷暑天气的年频率高达81 % , 并不少见, 尤以40 年代和90 年代明显偏多。1942 年6 月和1999 年7 月都出现≥42 ℃的酷暑天气。分析表明, 北京和华北酷暑天气的出现与大环流形势密切相关, 大陆副热带高压维持于华北上空是其主要因素, 空气下沉增温是酷暑的主要机制, 而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则可使城区百叶箱气温再增高2 ℃左右。
- 谢庄崔继良刘海涛赵思雄孙建华陈红曾庆存
- 关键词:城市热岛
- 华北和北京的酷暑天气 II.模拟试验和机理分析被引量:47
- 1999年
- 利用Penn/NCAR 的MM5 中尺度模式对1999 年6 、7 月华北的两段高温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 并利用模拟输出量对高温形成的机理进行了一些探讨。结果表明, 在利用了Nudging 同化以后, 中尺度模式能对整个过程作较长时间的模拟, 对高压的移动过程、强度和维持能较好的复制出来。分析结果表明, 大陆副热带高压中的下沉增温和辐射增温是造成此高温酷暑天气的主要原因。
- 孙建华陈红赵思雄曾庆存谢庄崔继良刘海涛
- 北京地区气温变化及与云量、日照关系的统计分析
- 北京、中国东部及全球近百年的全球增暖现象引起众多科学家的关注,有人推断增暖可能与人类活动引起的地区微量气体浓度有关,但是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要搞清这个问题,需要了解气候系统内部的各种反馈机制。分析不同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
- 谢庄陈大刚刘海涛王桂田崔继良杨晶
- 关键词:总云量日照时数大气混浊度
- 文献传递
- 北京高空温度的统计特征被引量:21
- 1999年
- 对1961~1994年自地面至高空20hPa的温度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北京高空气温的季节变化、垂直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以150hPa层为界,其上部和下部的温度变化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如在该层以下各层上的温度年较差为正值,而其上则为负值;近30余年来,对流层下层温度显著增加,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的温度在降低。
- 米季德崔继良曹鸿兴
- 关键词:气候统计高空温度全球增暖统计特征
- 北京地区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分析
- <正> 在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背景下,北京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降水由多变为偏少,气温由偏低转为偏高的趋势。尤其是1986~2002年,连续17个气温比常年偏高年。1999~2002年北京地区连续4年...
- 李青春崔继良
- 文献传递
- 北京市城区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
- 谢璞崔继良陈大任陆晨周晓平王迎春王金英王智定米季德俞莲芬
- 该系统是气象的应用科研项目,适用于气象预测和减灾业务,直接为北京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和为社会提供服务。该项目依托北京市气象局现代化建设基础,以北京大都市对灾害性天气防御、监测重要需求出发,综合运用了自动气象站网、多普勒天气...
- 关键词:
- 关键词:气象预测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中尺度预报数值天气预报
- 北京百余年增暖的特征分析和未来展望
- 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呼应,北京气温自1980年代以来增暖显著,受到众多科学家的关注。本文首先分析1870~2001年的年、季平均气温,结果发现,年平均气温以0.75℃/100年的增温率上升,冬季平均气温的增温率最大,为1.4...
- 刘海涛谢庄崔继良王桂田
- 文献传递
-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昼夜变化特征
- 本文用1998年4月~2001年4月北京地区自动站资料,选取城区的官园站和郊区密云站的气温差作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首先验证了资料的可靠性,然后研究了热岛强度的昼夜变化的年、季、月特征,制作了月平均逐时热岛强度三维立体图,...
- 谢庄崔继良陈大刚
- 关键词:热岛效应三维立体图
- 文献传递
- 基于GIS的北京地区泥石流危险度区划被引量:19
- 2008年
- 泥石流是北京市山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文章将北京市以3km×3km的网格进行剖分,选取地形、地层岩性、构造、灾害因子及降水5个因素作为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的指标,基于GIS对北京市泥石流危险程度进行了区划。其结果可为北京市开展泥石流预警预报、减灾防灾规划和山区经济建设布局等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 白利平孙佳丽张亮王颖崔继良魏建明
- 关键词:GIS泥石流灾害危险度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