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2010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 163株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测定MIC值。结果 1 163株大肠埃希菌,分离自尿液402株(占34.57%),血液228株(占19.60%),痰液197株(占16.94%)。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98.6%、90.9%和95.3%,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为70%~90%;对氨曲南的敏感率为54.4%,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在50%以下。结论大肠埃希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治疗时应根据耐药特点及菌种间的耐药性差异选择相应的药物和方案。
- 杨山虹刘琪梁培松彭祖旺胡文波卢兰芬孙各琴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抗菌药物敏感性
- 姜黄素衍生物FM0817体外抗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姜黄素衍生物FM0817体外抗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VITEK-2Compact系统检测25株多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β-内酰胺酶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表型,PCR扩增相应耐药基因;滤纸片扩散法判断FM0817抗菌作用,结合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分析FM0817体外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机制。结果 25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和基因检测结果:β-内酰胺类耐药表型4种;阳性耐药基因9种:主要有blaSHV 20%和blaoprD2基因缺失率60.00%;氨基糖苷类耐药表型4种;阳性耐药基因4种:主要有aac(6′)-Ⅰ80%,ant(3″)-Ⅰ32%;FM0817对25株铜绿假单胞菌抑菌环直径均在9~13mm,无明显差异。结论 FM0817有较强的体外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有进一步研发的前景;其作用机制与多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未发现有关系。
- 孙各琴彭祖旺胡文波杨山虹梁培松卢兰芬吴秀娟张秀明
- 关键词:姜黄素耐药基因耐药表型
- 196株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全身感染和尿液感染的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对196株临床送检的血液、尿液及其他标本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值。结果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96.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敏感率为60%~80%,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曲松、哌拉西林的敏感率为40%~6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为14.3%,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的敏感率仅为3.6%和1.5%;分离自尿液的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的敏感性高于血液分离菌,分离自尿液的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氨曲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的敏感性低于血液分离菌。结论阴沟肠杆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治疗时应根据耐药特点及菌种间的耐药性差异选择相应的药物和方案,目前亚胺培南仍然是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 杨山虹刘琪梁培松彭祖旺胡文波卢兰芬孙各琴
- 关键词:阴沟肠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
- 姜黄素衍生物FM0817体外抗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作用
- 孙各琴彭祖旺胡文波杨山虹梁培松卢兰芬吴秀娟张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