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运
- 作品数:97 被引量:639H指数:1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药物洗脱支架术后血栓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因分析及处理评价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术(DES)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38例DES术后形成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手术相关资料及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的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和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特点比较复杂,其中B2/C型病变占到了71%,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弥散长病变以及小血管病变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反映了真实的临床情况;38例患者中52.6%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29%的患者表现为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中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占63%,晚期及迟发晚期血栓形成占37%;绝大多数患者成功接受了再次血运重建治疗,其中有31.6%的患者死亡;2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50%,发生率为8.3%;4例接受冠脉内超声(IVUS)检查的患者结果显示:支架近端贴壁不良1例,支架远端残余夹层1例,支架内膜增生不完全1例,支架两端动脉瘤形成1例。结论:DES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与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支架贴壁不良、夹层形成、内膜增生不完全以及动脉瘤的发生等因素相关,支架内血栓形成(ST)后多数表现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尽管大部分能成功再次血运重建治疗,但死亡率仍然较高(31.6%)。
- 林运宋现涛孟康田锐苑飞陈欣金泽宁陈韵岱吕树铮
-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支架内血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5
- 2019年
-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射血分数下降型心衰43例,随机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n=17)和依那普利组(n=26),平均随访6个月。观察指标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如心源性死亡和再发心衰再住院,超声心动图指标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值(△-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值(△-LVEF)等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NT-proBNP水平的增加值(△-NTproBNP)等。结果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的心源性死亡率为5.9%,低于依那普利组的7.7%,但无统计学差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的心衰再入院率为11.7%,远低于依那普利组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的LVEDD(a)、NT-proBNP(a)低于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VEF(a)、△-LVEDD、△-LVEF、△-NT-proBNP高于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射血分数降低型的慢性心衰患者。
- 闫贤良高玉龙陶英林运张京梅李志忠
- 关键词:依那普利
- 35岁以上血压控制未达标患者血压特征及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了解血压控制未达标高血压患者血压类型、脉压、血压分级情况以及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情况的关系。方法 2012-03-12在北京安贞医院门诊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筛查血压控制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3909例,144例患脑卒中。结果男性占49.4%(1932例),女性占50.6%(1977例)。血压分级为1级者所占比例最大(61.3%)。18.5%为单纯舒张压未达标,33.8%为单纯收缩压未达标,47.7%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未达标。女性单纯收缩压未达标的比例高于男性(40.2%比27.4%,P<0.05),而单纯舒张压未达标的比例低于男性(13.9%比23.3%,P<0.05)。55岁以前患者单纯收缩压控制未达标的比例均较低(35~<45岁组为6.5%,45~<55岁组为17.9%),而65岁以上患者单纯舒张压控制未达标比例极低(6.7%)。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和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未达标的患者相比,单纯舒张压控制未达标脑卒中的患病危险低50%(OR=0.493,95%CI0.256~0.947)。伴有糖尿病者脑卒中的危险升高1.5倍(OR=2.534,95%CI1.726~3.720)。结论血压未达标以单纯收缩压未达标以及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未达标为主,单纯舒张压控制未达标的患者脑卒中患病危险较其他两组低,男性、高龄、糖尿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有关。
- 左惠娟林运张娟苏江莲
- 关键词:高血压脉压缺血性脑卒中
- 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女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及对运动耐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女性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以及对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断为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女性患者108例,根据投币正反面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20 mg,3次/d,口服,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运动平板试验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9.7%(52/58)比58.0%(29/50)、87.9%(51/58)比54.0%(2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运动总时间、ST段压低≥1 mm时间和平板运动开始至心绞痛发作时间延长,ST段压低最大幅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女性微血管性心绞痛可改善患者病情,提高运动耐量,疗效明显。
- 李十红林运陶英高玉龙康立惠孙俊平张京梅李志忠
- 关键词:微血管性心绞痛曲美他嗪运动耐量
- 心律置入器械患者的心理问题研究
- 2022年
- 自1958年,世界上第一台永久起搏器在瑞典首次使用至今,心律置入器械从单纯地减轻缓慢性心律失常症状的永久起搏器,到及时根除室速、室颤挽救生命的体内除颤器,再到改善心脏的起搏顺序增加心排血量再同步化治疗,心律置入器械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有的心律置入器械分为4种,分别是永久起搏器、埋置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和置入式心电图记录仪(implantable loop recorder,ILR)(也称置入式心电图Holter)。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置入永久起搏器是唯一有效提升心率的方法;对于快速心律失常中的恶性心律失常,比如持续性室速或室颤,ICD是挽救生命的治疗;CRT因其三根电极的独特设计,可以控制3个心腔的起搏顺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 林运刘虹宏程宇彤
- 关键词:起搏器除颤器心理疾病精神疾病
- 经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综合护理的应用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经远端桡动脉(远桡)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不同围术期护理方式对术中穿刺及术后穿刺部位恢复情况的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7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以远桡为入路行PC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63)和对照组(n=365),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后对比发现,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8.6%vs. 94.0%,P<0.05)。穿刺时间比较,观察组穿刺时间低于对照组[(5.4±0.6)min vs.(5.9±0.3)min,P<0.05],而在桡动脉痉挛、局部血肿、桡动脉闭塞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3.8%vs. 4.1%;2.5%vs.3.3%;1.9%vs. 2.5%,P>0.05)。结论 对经远桡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安全可行,利于患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陶娟孙俊平顾伟李昭林运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护理
- 枸杞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染色体畸变的修复作用
- 1998年
- 本实验以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率为指标,用枸杞提取液(2000mg/kg,一次)实验,研究对环磷酰胺诱发遗传物质损伤后的保护及修复作用。实验证明:用枸杞提取液后3d、7d、14d,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低于其它相应的喂水组的抗诱变能力及对遗传物质的损伤和修复作用[
- 郑思华杨华刘荣华褚金花林运杨鹤鸣
- 关键词:枸杞环磷酰胺染色体畸变率
-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患者焦虑情绪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 研究轻中度焦虑状态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焦虑情绪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8月至2021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住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并成功行PCI治疗,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患者入组前1周的情绪情况,收集符合轻、中度焦虑状态的患者的一般资料,然后分别在术后4周和8周再次评定。术前和术后8周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差值≤0为焦虑无改善,评分差值>0为焦虑评分有改善。用logistic分析PCI术后患者焦虑状态发生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成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28例行焦虑评分,其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合并轻中度焦虑153例(67.0%),PCI术后4周和8周完成随访152例。术前(11.4±3.20)分和术后1月(7.72±5.44)分焦虑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和术后2个月(7.96±6.22)分焦虑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1个月和术后2个月焦虑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焦虑改善组(126例)和非改善组(26例)在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付费方式、家庭月收入、既往PCI史、再发胸痛时间,心绞痛总时间、PCI病史、吸烟史、戒烟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住院诊断、心率、血压、身高、体重和PCI手术相关参数(PCI血管大小,PCI长度、出入导管室时间、累积曝光时间和累积受照剂量)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PCI术后心绞痛症状改善、PCI部位和PCI手术类型等因素在焦虑症状改善和非改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绞痛症状改善(OR=6.06,95%CI:1.03~35.46,P=0.04)和PCI部位(OR=2.86,95%CI:1.41~6.32,P=0.01)是决定PCI术后焦虑状态好转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合并轻中度焦虑状态的冠心病患者,在成功行PCI治疗后1个月,焦虑情绪明�
- 程宇彤刘虹宏张冬花孙涛张娜王一凡林运
- 关键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焦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门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及其依从性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了解门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抗凝治疗质量,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方法 从北京市城八区选择8所三级医院和7所二级医院,由内科医生对门诊或病房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取统一问卷调查.对抗凝治疗患者分别于调查结束后1年和2年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结果 583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110例服用华法林,华法林总体服用率为18.9%,脑卒中高危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为18.2%(85例).开始治疗后3个月国际标准化测量值(INR)达标率为29.2%(7例),超过1年达标率为44.7%(21例).1年随访时服药治疗依从性为80.0%(84例),放弃抗凝治疗的患者中67.8%(19例)在开始治疗的6个月内停药.患者监测依从性较差,23.8%(20例)患者超过2个月监测1次INR值.结论 门诊房颤患者尤其是脑卒中高危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低,抗凝治疗依从性较高,监测依从性有待提高,加强抗凝治疗患者的随访教育尤其是开始治疗后的早期随访教育有助于提高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 左惠娟苏江莲林运
- 关键词:心房颤动华法林病人依从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运动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18年
- 心脏康复是涵盖多学科的康复医学,主要包括运动康复、生活方式改善、药物康复、心脏和心理康复、生活质量改善与评估及职业康复6项基本内容。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后续的心脏康复治疗尤其是运动康复滞后。冠心病PCI术后心脏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长期管理和随访研究。本文通过梳理PCI术后运动康复的研究现状,发现这一心内科与康复科交汇的领域目前尚处于起步状态,国内相关研究不够深入,相关问题循证医学证据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运动康复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远期获益,将有助于心内科医师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心脏康复。
- 高云李志忠林运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脏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