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永锋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发酵
  • 3篇黄色短杆菌
  • 2篇氨酸
  • 2篇L-缬氨酸
  • 1篇代谢副产物
  • 1篇代谢流
  • 1篇代谢流分析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乙酸
  • 1篇营养物
  • 1篇柠檬酸钠
  • 1篇缬氨酸
  • 1篇脱色
  • 1篇脱色工艺
  • 1篇力学模型
  • 1篇活性炭
  • 1篇谷氨酸
  • 1篇谷氨酸发酵
  • 1篇发酵液
  • 1篇分批补料

机构

  • 5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秦永锋
  • 5篇徐庆阳
  • 5篇陈宁
  • 4篇谢希贤
  • 2篇梁雪
  • 2篇宋翔
  • 1篇白亚磊
  • 1篇程立坤
  • 1篇冯宁
  • 1篇黄静
  • 1篇温廷益

传媒

  • 2篇发酵科技通讯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特定营养物对L-谷氨酸发酵的影响及优化
2009年
目的:以黄色短杆菌GDK-9为供试菌株,分析柠檬酸钠、菌体水解液和产酸促进剂等特定营养物的添加对L-谷氨酸发酵的影响,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方法:在单因子实验确定添加时间的基础上,应用SAS软件中的响应面分析方法(RSM)对柠檬酸钠、菌体水解液和产酸促进剂等3个因素的添加量进行优化;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3种因素与L-谷氨酸产量的函数关系,并得到其最适添加量。结果与结论:当柠檬酸钠、菌体水解液和产酸促进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355%、0.297%和0.183%时,10L自控罐发酵产谷氨酸达到140g/L,比优化前(128g/L)提高了9.38%。
宋翔徐庆阳秦永锋梁雪陈宁
关键词:L-谷氨酸黄色短杆菌发酵
谷氨酸发酵分批补料动力学模型的构建被引量:5
2009年
根据已建立的谷氨酸发酵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到的结果相对误差较小,全局收敛性最小。通过与实际发酵过程比较,较好地反映了谷氨酸生物素缺陷型菌株GDK-9的分批补料发酵过程。
宋翔秦永锋梁雪徐庆阳谢希贤陈宁
关键词:黄色短杆菌谷氨酸分批补料发酵动力学模型
L-缬氨酸发酵液脱色工艺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探讨了活性炭对经金属膜分离得到的L-缬氨酸(L-γa1)发酵液脱色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脱色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以活性炭用量、发酵液pH、脱色温度、脱色时间为考察因素,色素去除率和L-缬氨酸回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脱色工艺进行优化,确立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2%,脱色料液pH5.4,脱色温度50℃,脱色时间20min,料液浓度35g/L^60g/L。
冯宁白亚磊秦永锋徐庆阳谢希贤陈宁
关键词:L-缬氨酸活性炭脱色工艺
柠檬酸钠对L–缬氨酸发酵及代谢流量分布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以黄色短杆菌XV0505为供试菌,研究柠檬酸钠对L–缬氨酸发酵的影响,同时应用MATLAB软件和代谢流量分析方法,定量研究柠檬酸钠对L–缬氨酸发酵中后期胞内代谢流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0 g/L柠檬酸钠可提高L–缬氨酸产量,同时不影响菌体生长.添加柠檬酸钠后,L–缬氨酸生物合成的代谢流从41.42增长至45.87,较未添加前提高了10.74%.合成副产物L–丙氨酸和HAc的代谢流明显减少,分别降低了21.10%和32.47%.因此,添加柠檬酸钠能够扰动L–缬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关键节点代谢流量分布,有利于减少副产物的生成,提高L–缬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代谢流量.
秦永锋徐庆阳谢希贤陈宁
关键词:L-缬氨酸黄色短杆菌代谢流分析柠檬酸钠
代谢副产物乙酸对L-色氨酸发酵的影响被引量:22
2010年
分析了重组大肠杆菌(E.coli TRTH/pSV-709)发酵生产L-色氨酸的发酵过程,检测结果表明发酵液中有大量代谢副产物乙酸的积累。利用外源添加试验研究了乙酸对L-色氨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浓度高于2g/L时对L-色氨酸生产菌的生长和产酸均有抑制作用。分析了乙酸的产生机制,并采取了调节溶氧水平、确定合适初始葡萄糖浓度、限制葡萄糖流加及控制菌体比生长速率等措施来减少乙酸的生成。在优化条件下,乙酸含量与原工艺相比降低了51.35%,菌体生物量和L-色氨酸产量分别提高了51.07%和46.54%,实现了高密度发酵培养的目的。
程立坤黄静秦永锋徐庆阳谢希贤温廷益陈宁
关键词:大肠杆菌乙酸L-色氨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