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贺骥

作品数:33 被引量:106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成像
  • 10篇磁共振
  • 6篇关节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膝关节
  • 4篇扩散
  • 3篇血管
  • 3篇张量成像
  • 3篇小脑
  • 3篇扩散张量
  • 3篇扩散张量成像
  • 3篇波谱
  • 3篇磁共振波谱
  • 2篇胆管
  • 2篇眼球突出
  • 2篇胰胆管
  • 2篇抑郁
  • 2篇造影
  • 2篇韧带
  • 2篇韧带损伤

机构

  • 16篇辽宁医学院附...
  • 11篇锦州医学院附...
  • 3篇辽宁医学院
  • 2篇大连大学附属...
  • 1篇锦州医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作者

  • 28篇马贺骥
  • 12篇王志铭
  • 9篇谭威
  • 9篇王倩
  • 5篇徐基磐
  • 5篇何翠菊
  • 5篇谭威
  • 3篇隋汝波
  • 3篇张磊
  • 3篇赵为
  • 3篇高德双
  • 2篇金维立
  • 2篇殷善开
  • 2篇伍建林
  • 2篇宋丽萍
  • 2篇杨晓军
  • 2篇赵明奎
  • 2篇张霏霏
  • 2篇李桂岚
  • 2篇胡铁成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医用放射技术...
  • 2篇锦州医学院学...
  • 1篇眼科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实用眼科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辽宁医学院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2
  • 1篇1994
  • 1篇199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管内肿瘤的低场强MR表现
2002年
杨晓军马贺骥王志铭刘景勃姜学麟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
CT、MRI与DSA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CT、MRI与DSA检查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资料,CT平扫22例,其中增强扫描17例。MRI检查22例,其中增强扫描13例。DSA检查5例。结果CT表现为高密度,略高密度,等密度。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与T2WI均呈高信号,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环;T1WI与T2WI均呈低信号。病灶无占位效应或占位效应轻微,病灶多为不强化及轻微强化。DSA检查无肿瘤染色。结论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典型,比CT表现更具特异性,与CT检查结合是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参考DSA表现有利于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马贺骥王倩谭威王志铭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TI成像技术在犬急性期脊髓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应用MR-DTI成像技术对犬急性期脊髓损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部分各向异性(FA)值进行检测,探讨MR-DTI成像技术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制作犬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前及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30 min后分别进行磁共振FSE和DTI检查(FSET2WI,DTI b=500 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15,测量脊髓损伤前、后脊髓的ADC值及FA值。结果脊髓损伤前ADC值为(0.97±0.18)×10-3mm2/s,FA值为0.58±0.10;脊髓损伤后ADC值升高为(1.16±0.16)×10-3mm2/s(t=1.676,P=0.07>0.05),FA值降低为0.34±0.06(t=4.512,P=0.002<0.05)。结论在脊髓损伤急性期ADC值升高不明显,FA值明显降低,DTI技术可以为急性期脊髓损伤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马贺骥王倩谭威高德双符维娜
关键词:脊髓扩散张量成像
颅内胆脂瘤的CT与MRI表现及对照分析(附18例报告)
颅内胆脂瘤少见,影像诊断主要靠 CT、 MRI。本文收集经 CT 与 MRI 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颅内胆脂瘤,对其影像及手术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着重讨论 CT 与 MRI 表现及其对颅内胆脂瘤的诊断应用价值。 1 ...
王志铭马贺骥
关键词:颅内胆脂瘤MRI
文献传递
鼻副窦肿瘤引起眼球突出CT扫描10例
1994年
本文就10例鼻副窦良、恶性肿瘤引起眼球突出的CT扫描进行了分析,CT能清楚地显示鼻副窦与眶内结构之间的关系、肿瘤侵犯的范围、良恶性肿瘤特点及来源,为眼球突出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董学武殷善开金维立杨晓军马贺骥
关键词:眼球突出X线
小脑-下丘脑通路在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初步证实小脑-下丘脑通路调控炎性因子参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方法将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海人酸(KA)损毁小脑顶核组、电损毁小脑上脚交叉(x SCP)组。进行行为学观察和测试,并取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其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及卒中组相比,PSD组TNF-α、IL-1β含量明显增加;而KA组与x SCP组的大鼠炎性因子表达与PSD组变化一致,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脑顶核可能通过小脑-下丘脑通路调控炎性因子进而参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康笑隋汝波张磊马贺骥
关键词:发病机制小脑顶核下丘脑
MR扩散张量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和各向异性分数对不同病程颈脊髓压迫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MR-diffulsiontensorimaging,MR-DT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对不同病程颈脊髓压迫症的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经MRI常规检查诊断为颈脊髓压迫症的患者50例,其中急性颈脊髓压迫患者15例(A组),均为外伤患者,在伤后72h内接受MRI检查;慢性颈脊髓压迫23例(B组),均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程超过6个月;慢性合并急性颈脊髓压迫12例(C组),均有超过6个月的脊髓型颈椎病病史。且本次MRI检查前72h内受到颈部外伤累及颈髓。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D组),MRI常规检查颈脊髓未见异常。4组均行MR-DTI检查,测量A、B、C组患者颈脊髓受压处及D组C5/6椎间盘平面脊髓的ADC和FA,并行组间比较。结果:A、B、C、D组的ADC分别为(0.712±0.241)×10^-3mm^2/s、(1.012±0.256)×10^-3mm^2/s、(0.812±0.125)×10^-3mm^2/s、(0.823±0.106)×10^-3mm^2/s,FA分另4为0.401±0.098、0.472±0.095、0.496±0.172、0.541±0.158。A组ADC和FA与D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B组FA与D组比较明显降低、ADC明显增高(P〈0.05);C组ADC与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FA值低于D组(P〈0.05)。A组ADC及FA均低于B、C组(P〈0.05);B组ADC高于C组,FA低于C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R-DTI的ADC及FA对不同病程颈脊髓压迫症有诊断价值。
王倩马贺骥谭威伍建林
关键词:颈脊髓压迫症MRIMR扩散张量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
3.0T磁共振波谱成像在婴幼儿脑白质发育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测定正常婴幼儿脑白质中氢质子波谱代谢物峰下面积,观察其波峰特点并探讨各代谢物峰下面积比值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对180名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婴幼儿侧脑室旁白质进行多体素1H-MRS波谱分析,测定代谢物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的峰下面积并计算NAA/Cho、NAA/Cr、Cho/Cr比值。结果随年龄增长,侧脑室旁白质中NAA逐渐增高;Cho逐渐减低,于2岁末趋于稳定;Cr 3个月内明显升高,4个月后趋于稳定。侧脑室旁白质代谢物峰下面积比值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旁白质的NAA/Cho、NAA/Cr与年龄呈正相关(r=0.741,r=0.625,P<0.05),Cho/Cr与年龄呈负相关(r=–0.552,P<0.05)。结论不同年龄婴幼儿脑白质各代谢物峰下面积不同。脑白质代谢物峰下面积比值与年龄均有一定相关性,可为小儿正常脑发育、异常脑代谢提供临床诊断依据。
徐文丽马贺骥胡铁成徐基磐王倩谭威高德双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学代谢脑白质脑发育
膝关节骨梗死的MR表现被引量:3
2007年
骨梗死是指骨和骨髓细胞结构缺血坏死引起的病理改变。笔者回顾性分析近3年收集的7例骨梗死病例的MR表现,结合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其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何翠菊谭威马贺骥王志铭罗娅红
关键词:骨坏死磁共振成像
卒中后抑郁患者小脑磁共振波谱成像改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技术,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小脑代谢的改变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人口学、个人疾病史和生活方式的数据,对40例卒中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自评抑郁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卒中患者分为卒中后抑郁(PSD)组和卒中后无抑郁(CONT)组。对PSD组、CONT组和正常对照(NORM)组进行T1WI、T2WI、DWI及1H-MRS检查,评估脑梗死体积和脑白质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测定小脑半球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Cr、Cho/NAA比值,并分析卒中后小脑代谢改变与HAMD评分间的关系。结果 CONT组双侧小脑NAA/Cr、Cho/Cr、Cho/NAA比值与NORM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ORM组和CONT组比较,PSD组病灶对侧小脑Cho/Cr、Cho/NAA比值均较高(P<0.05),病灶同侧小脑Cho/Cr、Cho/NA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小脑NAA/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家庭APGAR问卷评分、ARWMC总分、发病14d时NIHSS评分、病灶对侧小脑Cho/Cr和Cho/NAA比值与CON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对侧小脑Cho/Cr、Cho/NAA比值与HAMD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小脑可能参与了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赵明奎隋汝波马贺骥李木子张霏霏李桂岚张磊
关键词:小脑磁共振波谱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