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大康

作品数:8 被引量:62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商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食品
  • 3篇大蒜
  • 2篇调味
  • 2篇蒜茸
  • 2篇蒜素
  • 2篇发酵
  • 2篇大蒜素
  • 1篇丹贝
  • 1篇液体深层发酵
  • 1篇银耳
  • 1篇色素
  • 1篇深层发酵
  • 1篇生产工艺
  • 1篇食品添加剂
  • 1篇食用
  • 1篇食用菌
  • 1篇蒜氨酸
  • 1篇甜酒
  • 1篇甜酒曲
  • 1篇脱臭

机构

  • 7篇天津商学院
  • 1篇天津商业大学

作者

  • 8篇吴大康
  • 1篇杨晓丽
  • 1篇阴晓伟
  • 1篇张久春

传媒

  • 3篇中国调味品
  • 2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适用技术市场

年份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利用甜酒曲制作丹贝的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吴大康
关键词:甜酒曲丹贝大豆食品
大蒜素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44
1997年
大蒜中的大蒜素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但新鲜的大蒜中,没有游离的大蒜素,只含有它的前体物质──蒜氨酸。当大蒜加工时,蒜酶被激活,催化蒜氨酸分解产生大蒜素。大蒜素很不稳定,在适宜的条件下,很快被分解而产生多种烯丙基硫化物,使大蒜加工制品产生明显的蒜臭味及绿褐变。本文重点研究了温度、pH等条件对大蒜素稳定性的影响,并添加β-环糊精和Vc,以提高大蒜素的稳定性,从而为大蒜加工及保藏提供了依据。
吴大康阴晓伟
关键词:大蒜素蒜氨酸Β-环糊精稳定性大蒜
防褐变耐保藏调味蒜茸的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本研究报告以大蒜脱臭,并保存大蒜的有效成分大蒜素为内容。介绍了研制防褐变,耐保藏,外观与口感良好的调味蒜茸的加工原理及加工方法。
吴大康
关键词:防褐变调味保藏脱臭大蒜素
全文增补中
液体发酵法生产红曲色素的研究被引量:6
1991年
本文报告了红曲色素的化学结构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就液体发酵法生产红曲色素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色素的提取应用做了介绍。
吴大康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红曲色素生产工艺
开发功能性食品的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简要介绍了功能性食品的概念与分类:功能性成分及对人体的调节机制;国外研究的动态;我国食疗,保健食品与功能性食品的区别及开发功能性食品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吴大康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疗效食品
酱醪发酵中最佳消化条件的研究
1994年
本研究主要讨论在消化过程中,食盐浓度、酱醪温度及含水量对降解产物溶出速度及溶出量的影响。
吴大康
关键词:酱醪酱油发酵
一种天然调味鲜蒜茸的加工方法被引量:1
1999年
长期以来,人们多以食用鲜蒜为主,还有少量是采用糖、酸、盐腌渍的制品,在腌渍过程中出褐变且失去蒜香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调味鲜蒜茸的加工方法。采用这种加工方法制成蒜茸保持色泽乳白和浓郁的蒜香昧。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将大蒜加工成白色蒜茸,用鲜蒜制得蒜渣和蒜酶沉淀物的混合物,将白色蒜茸与蒜渣和蒜酶沉淀物按比例混匀后,再加入调味料。1工艺流程大蒜→剥皮→热烫→冷却→腌制→脱盐→粉碎→研细→白色蒜茸鲜蒜→剥皮→加水粉碎→压滤↗蒜渣→离心分离↗上清液↘上清液→调 pH 值↘蒜酶沉淀物)白色蒜茸。
吴大康
关键词:蒜茸大蒜
银耳深层发酵条件的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研究了银耳菌As5.526液体深层发酵工艺条件。以单因子试验,确定了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0.5%β-CD增稠剂,以L9(33)正交试验确定了摇床最佳供氧形式,即振荡频率为200r/min,装液量为150ml/500ml,5层纱布。菌球数量多而小,菌体浓度最高,菌体干重达0.5g/100ml,总糖含量达5.5mg/ml。通过试验还确定了银耳菌As5.526转种时间为36-48h、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24-26℃、pH值6-7、发酵周期72h左右。
吴大康张久春杨晓丽
关键词:总糖Β-CD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