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东
- 作品数:19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cTnI的变化
- 2011年
-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围术期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规律,评估两种手术方式心肌损伤的差异。方法连续性选取10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男女不限,分为CCABG组和OpCABG组,每组各50例,CCABG组于肝素化前,主动脉开放后即刻、3、6、12、24h;OpCABG组于肝素化前,第一支移植动脉开始灌注后即刻、3、6、12、24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cTnI、CK-MB值。结果 2组肝素化前cTnI、CK-MB均处于正常范围,cTnI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24h达峰值,CCABG组升高时间早于OpCABG组,且峰值明显高于OpCABG组,CK-MB变化趋势与cTnI相似,6h达峰值,2组参数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CCABG组中有8例ST-T改变,OpCABG组中有10例ST-T改变。2组中ST-T改变患者cTnI峰值明显高于ST-T无改变者,CK-MB升高幅度明显小于cTnI。结论 OpCABG与CCABG围术期cTnI、CK-MB变化规律相似,与CCABG相比,OpCABG能明显降低心肌损伤,cTnI与心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其敏感性高于CK-MB。
- 方继瀛柳克晔周程韩喆周晓东
- 关键词:肌钙蛋白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
- 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病变手术电解质及相关体液因子变化的对比研究
- 2009年
- 目的深入探讨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病变瓣膜置换手术前后的不同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选择二尖瓣狭窄并瓣膜关闭不全(MS+MI)38例(组1)、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AS+AI)33例(组2)瓣膜置换术患者,分7个时间点测定机体电解质含量和血浆醛固酮(ALD)、儿茶酚胺(CA)水平。结果组1心肌钾、镁含量术前很低,ALD水平术前已升高,术后更高,与尿排泄钾、镁的高峰期相同;各阶段尿排泄钾、镁总量组1显著升高;组2 CA水平术前已升高,术后更高。结论二尖瓣病变术前应长期、足量补钾、补镁,才能达到心肌细胞内所需水平;主动脉瓣病变手术后以减轻心脏后负荷为主。
- 柳克晔罗志强刘福林韩喆周程周晓东
- 关键词:电解质体液因子围术期处理
-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阿司匹林抵抗患者TXB2和CRP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阿司匹林抵抗(AR)患者血小板聚集率、C反应蛋白(CRP)、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通心络组、氯吡格雷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测定三组血小板聚集率、CRP、TXB2。结果通心络和氯吡格雷均可使ACS合并AR患者血小板聚集率、CRP、TXB2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对ACS合并AR患者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ACS患者的AR。
- 宋书江赵兴洲王宇周晓东许金鹏孙学江王乾一
- 关键词:阿司匹林血栓素B2C反应蛋白质通心络
- 辛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构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通过研究辛伐他汀干预治疗兔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斑块组成结构及兔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及其二者的相关性,探讨MIF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意义及辛伐他汀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腹主动脉球囊拉伤、高脂饲养构建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辛伐他汀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组;观测各组实验对象腹主动脉斑块纤维帽厚度,并获得纤维帽的厚度与脂核横截面厚度的比值;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斑块纤维帽较薄,脂核相对较大,他汀干预治疗组斑块纤维帽厚度明显高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而脂核厚度则相对较小;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MIF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干预治疗组MIF水平较模型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干预可以改变斑块的组成结构,降低MIF水平,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加趋于稳定。
- 周程刘福林李鹤飞李亚琴周晓东徐占稳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易损斑块辛伐他汀
- 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红蛋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红蛋白(Myo)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检测30例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即刻、术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cTnI、CK-MB及Myo的浓度变化。结果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cTnI术后6 h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P<0.05),于术后24 h达高峰;CK-MB于关胸即刻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6 h达高峰;Myo术中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P<0.05),于关胸即刻达高峰。结论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引起可逆性心肌损伤,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心肌保护,cTnI及CK-MB均于术后24 h达高峰,可应用于监测心肌细胞损伤程度。
- 王洋柳克晔周晓东刘福林罗志强韩喆周程
- 关键词: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
- 家族性Noonan综合征2例被引量:1
- 2009年
- Noonan综合征是一种以身材矮小、特殊面容伴心血管畸形为特征的多系统先天性疾病,我们收治合并复杂心血管畸形的家族性母女同患Noonan综合征2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 柳克晔周晓东罗志强刘福林韩喆周程
- 关键词:NOONAN综合征家族性心血管畸形先天性疾病身材矮小母女同患
- 氯沙坦与螺内酯对心肌梗死大鼠早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氯沙坦、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早期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20 mg·d^(-1)·kg^(-1)(螺内酯组)、血管紧张素-ⅡAT_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10 mg·d^(-1)·kg^(-1)(氯沙坦组)进行干预,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观察各组心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AMI组MMP-9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AMI组比较氯沙坦、螺内酯组平台期心肌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1),且氯沙坦组较螺内酯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氯沙坦、螺内酯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
- 刘焱戚国庆孟文格周晓东
- 关键词:氯沙坦螺内酯心肌梗死基质金属蛋白酶-9
- 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机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损伤的差异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机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心肌损伤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AMI、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术前心肌酶正常、行OPCABG的患者89例,据其AMI发生至手术的时间间隔分为A组(8~14 d,27例),B组(15~21 d,32例),C组(22~28 d,30例),分别于术前、第1支桥血管贯通1、3、6、12、24 h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以上时间点血液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水平,并结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围术期死亡率等临床观察指标综合分析,比较AMI后第2、3、4周内行OPCABG患者心肌损伤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第1支桥血管贯通6、12、24 h与术前cTn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支桥血管贯通1、3、6 h与术前IM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支桥血管贯通1、3、6、12 h与术前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5.1±1.2)、(8.2±1.3)、(13.8±2.6)、(10.4±1.8)μg/L比(4.2±0.9)μg/L,B组:(5.0±1.0)、(7.6±0.7)、(13.3±1.0)、(9.9±0.9)μg/L比(4.4:±0.9)μg/L,C组:(4.4±1.1)、(7.9±0.7)、(13.2±0.7)、(9.6±1.1)μg/L比(4.0±1.0)μg/L](P<0.05);同一时间点3组患者间的cTnI、IMA、H-FA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ABP与cTnI峰值呈正相关关系(r=0.281,P=0.031)。3组术前及术后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围术期均无患者死亡。结论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术前心肌酶正常的AMI患者,于AMI发生第2、3、4周内行OPCABG都是相对安全可靠的,其术后心肌损伤程度不会因所选手术时机的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
- 罗子娟柳克晔罗志强韩喆周晓东王洋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肌损伤
-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辅助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评估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26例急诊胸痛患者(急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14例,肺栓塞32例,急性心肌梗死40例,非心源性胸痛40例)的血浆D-二聚体,同时检测其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并行WBC计数,并以20例慢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者作对照组。结果急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及肺栓塞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及对照组(P均<0.01),急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患者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及对照组(P均<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有助于对怀疑急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患者的排除性诊断。
- 周晓东吕媛媛刘福林韩喆周程
- 关键词:D-二聚体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敏感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并与肌钙蛋白(cTnI)做对比,探讨H-FABp的敏感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ACS患者105例在胸痛发作3h、6h、12h 3个时间点采血测定H-FABp、cTnI,观察其水平变化情况并做比较。同时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H-FABp 3h(11.62±3.4)μg/L,6h(18.6±5.1)μg/L,12h(6.67±4.7)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胸痛发作3h H-FABp灵敏度为63.8%,cTnI灵敏度为95.24%;胸痛6h H-FABp的灵敏度为95%,cTnI灵敏度为13.3%;胸痛12h H-FABp灵敏度为40%,cTnI灵敏度为46.2%,在胸痛发作3h和6h 2个时间点H-FABp灵敏度明显高于cTnI灵敏度;胸痛发作12h H-FABp灵敏度与cTnI相似。结论应用H-FABp的敏感性可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做出早期诊断,在循环中出现的时间及达到高峰的时间明显早于cTnI,在胸痛时间6h以内,H-FABp比cTnI敏感,能够提高对ACS的早期诊断效率。
- 孙猛柳克晔刘福林周晓东韩喆周程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