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种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方法的比较与评价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对胶体金免疫层析、酶免疫(EIA)、直接荧光抗体测定(DFA)和细胞培养四种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方法分别应用胶体金,EIA,DFA和细胞培养四种方法检测不同稀释倍数的沙眼衣原体E型标准株。35例临床疑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的宫颈或尿道拭子分别应用胶体金,EIA,DFA进行检测。结果能测出沙眼衣原体E型标准株为阳性的最大稀释倍数在胶体金,EIA,DFA和细胞培养法中分别为:104,106,108和104倍;35例临床标本的阳性率在胶体金,EIA和DFA法中分别为:11.43%,25.71%和40.00%,胶体金和DFA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最高的为DFA法。结论 DFA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敏感性较胶体金、EIA和细胞培养方法高,临床上可提倡应用。
- 刘志超刘原君冯斌尤聪刘全忠
-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免疫法细胞培养法
- M13-IN5重组噬菌体对沙眼衣原体的抑制机制
- 2022年
- 目的探索重组M13-IN5噬菌体抑制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生长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噬菌斑法测定M13-IN5噬菌体的滴度;CCK-8法检测M13-IN5噬菌体和青霉素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将不同滴度的M13-IN5噬菌体与50 U/mL的青霉素作用于沙眼衣原体后,通过免疫荧光计数包涵体数量;将滴度为10^(7)pfu/mL M13-IN5噬菌体与50 U/mL的青霉素作用于沙眼衣原体后进行子代感染力实验;采用定量逆转录PCR检测两组干预后CT_046、CT_111、CT_395、CT_443、CT_666、CT_823基因的转录变化,未干预沙眼衣原体感染组为阳性对照。两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方法,多个样本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结果滴度≤10^(9)pfu/mL的M13-IN5噬菌体以及50 U/mL的青霉素对HeLa细胞无毒性作用,10^(7)pfu/mL M13-IN5噬菌体与50 U/mL青霉素干预后,48 h形成的包涵体数量无明显区别,抑制率分别为19.62%和21.09%(P>0.05);M13-IN5噬菌体组干预形成的子代包涵体数量较青霉素干预组减少20.26%(P<0.05)。CT_046、CT_443在两个干预组转录水平均下降,M13-IN5噬菌体组较青霉素组下降明显(P<0.05);M13-IN5噬菌体干预组CT_666转录水平下降(P<0.05),青霉素干预组无变化(P>0.05);青霉素干预组压力应答基因CT_111、CT_395、CT_823转录水平增高(P<0.05),M13-IN5噬菌体干预组以上基因转录水平无变化(P>0.05)。结论重组M13-IN5噬菌体对沙眼衣原体的抑制作用强于青霉素,CT_046、CT_443、CT_666基因是重组噬菌体抑制沙眼衣原体生长的作用靶点。
- 王江懿尤聪赵乐然王梅魏世娟练婷婷邵丽丽刘全忠
-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青霉素
- 增加传代次数对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阳性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索改进细胞培养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临床株检测的敏感性。方法培养McCoy细胞至孔板中,置于37℃,5%CO2温箱中孵育,18~24h后生长至致密单层后,接种沙眼衣原体标准株和临床株,培养48~72h后,用卢戈氏碘液染色鉴定培养结果,凡是培养阴性的标本继续传代培养至五代。为评估多次传代后培养法的敏感性,选用沙眼衣原体内源性质粒基因片段为引物,PCR扩增检测沙眼衣原体。结果 428例样本经5次传代培养,共检测出149例沙眼衣原体阳性标本,阳性率为34.81%。以细胞培养共检出的149例阳性标本为基准:初次培养(原代)阳性仅24株,漏检率为83.89%;按常规的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判定标准盲传1次后(二代),阳性株虽增加至91株,漏检率仍有38.93%。传代2次后(三代),阳性株增加至145株,漏检率降至2.68%。PCR扩增检测除了35例培养法检测阴性而PCR法检测为阳性的标本外,余与细胞培养法完全一致。以PCR为参比,多次传代后的细胞培养敏感性达80.98%。结论增加传代次数培养可以提高细胞培养法的敏感性。
- 邵丽丽江勇杨丽娜杨晓静刘原君王梅尤聪刘全忠
-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传代
- 沙眼衣原体培养阳性率提高及临床株热休克蛋白60的转录随传代的变化
-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感染是目前发达最常见的性病病原体,可引起尿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附睾炎、前列腺炎、不孕症多种疾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一个危害极大的公共健康问题...
- 尤聪
-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聚乙二醇热休克蛋白60
- 文献传递
- E型沙眼衣原体重组主外膜蛋白疫苗对恒河猴的免疫效应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E型重组主外膜蛋白(rMOMP)对恒河猴诱导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效应。方法恒河猴分3组,每组2只,分别为佐剂蛋白组、佐剂组、对照组。各组均于第0(免疫起始周)、2、4周双侧肱三头肌注射蛋白疫苗、佐剂和磷酸盐缓冲液(PBS)。末次免疫后2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恒河猴血清中沙眼衣原体特异性IgG抗体和干扰素γ(IFN-γ),以及阴道冲洗液中沙眼衣原体特异性sIgA抗体,M1Tr法检测恒河猴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观察恒河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及恒河猴血清抗体中和试验,同源攻击后免疫荧光检测衣原体。用SPSS14.0软件进行单向方差分析和LSD法进行组间多重比较。结果佐剂蛋白组恒河猴血清衣原体特异性IgG抗体A。值为1.718±0.213,淋巴细胞增殖指数为7.012±1.026,IFN-γ水平为(1086.000±121.730)ng/L,迟发型超敏反应皮丘直径为(11.000±2.134)mm;佐剂组分别为0.841±0.315、4.473±1.850、(409.000±53.440)ng/L、(3.000±0.914)mm;对照组分别为0.791±0.437、1.426±1.104、(162.000±48.046)ng/L、0。佐剂蛋白组各项指标与佐剂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蛋白疫苗能诱导对沙眼衣原体血清E型株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同源攻击后佐剂蛋白组衣原体持续阳性5周后转阴性,佐剂组及对照组持续阳性。结论沙眼衣原体rMOMP能刺激恒河猴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能诱导恒河猴产生抗沙眼衣原体保护效应。
- 李宜儒姚卫锋盛彩虹冯斌展小飞李玲杰尤聪李艳飞刘原君齐蔓莉刘全忠
- 关键词:衣原体沙眼细菌外膜蛋白质类疫苗
- 临床标本中沙眼衣原体噬菌体Vp1基因及血清Vp1抗体的检测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检测临床标本中沙眼衣原体噬菌体Vp1基因及血清Vp1抗体。方法收集天津性传播疾病研究所就诊患者的分泌物拭子和血清;用PCR法筛查分泌物标本中的Vp1基因;以Vp1蛋白作为抗原通过ELISA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清中针对Vp1抗体的存在;对PCR法结果阳性的分泌物进行细胞培养,然后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Vp1。结果共筛查出36例拭子的PCR扩增产物在目的片段位置出现明显条带,及23例Vp1抗体阳性的血清。通过细胞培养及免疫荧光法,利用制备的单抗检测沙眼衣原体临床标本,尚未发现阳性标本。结论从临床拭子及血清中成功筛查出沙眼衣原体噬菌体Vp1基因和Vp1抗体。
- 李玲杰刘原君姚卫锋侯淑萍尤聪田敬群冯斌刘全忠
- 关键词:沙眼噬菌体VP1蛋白
- 聚乙二醇促进沙眼衣原体生长最适浓度的探讨及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PEG)促进沙眼衣原体D—UW-5/Cx型、E—UW-5/Cx型标准株生长的最适浓度及对4种常用抗菌药物体外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在沙眼衣原体D、E型菌株接种于致密单层的McCoy细胞时,加入含有不同浓度PEG的离心液,离心后在孵箱中静置2h后换成衣原体感染液,48h后固定,碘染计数包涵体数量。将沙眼衣原体接种于McCoy细胞,接种过程中用0.7%(7g/L)PEG处理菌株,McCoy细胞感染率达90%以上确定沙眼衣原体接种量后进行药敏实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体外4种抗菌药物对沙眼衣原体的作用。将取自31例衣原体细胞培养阳性且基因分型为D、E型的临床标本加入或者不加入0.7%PEG,接种于致密单层的McCoy细胞后计数第1代全孔包涵体数量。结果0.7%PEG能使沙眼衣原体E型包涵体数量提高3.44倍,D型包涵体数量提高3.56倍。在体外,PEG处理过的沙眼衣原体D、E型标准株对阿奇霉素、莫西沙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与未经PEG处理的沙眼衣原体标准株药敏结果一致。0.7%PEG可以显著增加沙眼衣原体D、E型临床标本传代产生的包涵体数量。结论0.7%PEG可以显著促进沙眼衣原体D型、E型的生长,但对药敏结果无明显影响。
- 尤聪王梅邵丽丽刘原君姚卫锋江勇刘全忠
- 关键词:聚乙烯二醇类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衣原体MOMP蛋白生物多态性及细胞表位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预测并分析比较衣原体MOMP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方法:以各株衣原体MOM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Gamier-Robson法、Chou-Fasman法和Karplus-Schulz法预测蛋白二级结构;按Kyte-Doolittle法、Emini法和Jame-son-Wolf法预测蛋白的抗原表位;以ClustalX软件序列比对分析其多变区。结果:各株MOMP蛋白含多个抗原位点,各序列在第80-107、165-178、249-264、332-346位序列高度差异,并出现比对"空沟"。多个强表位位于序列保守区内。结论:MOMP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预测的抗原位点为之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单抗制备、亚单位疫苗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宜儒姚卫锋盛彩虹李玲杰尤聪展小飞刘原君齐蔓莉刘全忠
- 关键词:衣原体
- 抗菌药物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临床株培养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衣原体培养结果的影响,并分析药敏变化。方法取临床经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确定为衣原体感染者的尿道或宫颈拭子进行传代培养,碘染后发现包涵体者为培养阳性。分析患者临床用药与培养阳性及阳性代数之间的关系,并对阳性菌株进行体外药敏测试。结果2010-2012年,共培养临床标本285份,阳性39份;未用药即培养的标本6l份,阳性17份(27.87%);用药后培养224份,阳性22份(9.82%),两组阳性率比较,r=13.22,P〈0.05。未用药组阳性的17例中,1代阳性4例,2代5例,3代5例,4代2例,5代1例;用药后组阳性的22例中,2代2例,3代3例,4代9例,5代6例,6代2例,未用药与用药后培养标本首次出现沙眼衣原体包涵体的代数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用药标本出现阳性代数早于用药后的标本。对培养阳性的39份的标本进行体外药敏检测,结果发现,未用药患者的MIC值低于用药患者。结论与未用药患者的标本相比,用抗菌药物患者的标本在应用细胞培养法检测衣原体时阳性率低,出现阳性者需增加传代才能检出。
- 陈立新王蕊尤聪刘志超王敬李卓然刘原君刘全忠
- 关键词:衣原体沙眼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E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热休克蛋白60含量变化及传代衣原体培养与疗效的关系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E型标准株和细胞培养成功的沙眼衣原体E型临床株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其热休克蛋白60(HSP60)含量的改变。方法经McCoy细胞培养法检测出的40例E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分为首次传代出现和未出现包涵体两组,通过RT—PCR方法检测l~4次传代的HSP60含量,F检验其与对应患者疗效的关系。结果经细胞培养成功的E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传代未出现包涵体时其HSP60含量较出现包涵体时高(P〈0.05)。18例首次传代出现包涵体的标本1~4次传代HSP60/16SrRNA分别为0.38±0.06、0.39±0.03、0.38±0.04、0.39±0.03;12例2次传代出现包涵体的标本1~4次传代HSP60/16SrRNA分别为1.18±0.10、0.28±0.06、0.30±0.03、0,29±0.05;10例3次传代出现包涵体的标本1。4次传代HSP60/16SrRNA分别为1.20±0.04、1.20±0.04、0.28±0.04、0.28±0.05。患者疗效对1次传代是否出现包涵体有影响,20例治疗失败患者16例1次传代未出现包涵体,1个疗程治疗后转阴患者20例中14例在1次传代出现包涵体。结论80%治疗失败患者1次传代未见包涵体,临床株传代培养未出现包涵体时沙眼衣原体可能处于持续感染状态,其CHSP60合成增加,临床采集的衣原体标本至少应进行3次盲传以避免漏检。
- 尤聪刘原君姚卫锋王梅江勇邵丽丽刘全忠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60细胞培养法E型疗效HSP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