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光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采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 探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
的临床疗效,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共纳入22例重度ARDS患者,其中
ECMO组为采用ECMO技术治疗的8例重症ARDS患者,均采用VVECMO方式,收集资料包括患者一般资
料,ECMO运行前后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机械通气参数以及ECMO辅助并发症等。对照组为未开展ECMO
技术以前治疗的14例重症ARDS患者,同样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期间的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以及机械
通气参数等数据。结果 在该研究中,共有8例重症ARDS接受ECMO治疗,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
(46.3±14.1)岁。与对照组相应时间比较,在应用ECMO治疗后24h,ECMO组各项指标除平均动脉压(t=
-0.872,P=0.357)之外:呼吸频率(t=-1.670,P=0.034)、心率(t=-1.973,P=0.042)、pH(t=-1.432,
P=0.033)、二氧化碳分压(t=-2.564,P=0.024)、氧分压(t=-4.955,P<0.001)、氧合指数(t=-3.654,
P<0.01)、PEEP(t=-1.382,P=0.031)、Pplateau(t=-2.785,P<0.01)、血乳酸(t=-2.564,P=0.024)均
显著改善。另外两组间比较在入住ICU时间(t=-2.452,P=0.027)、总机械通气时间(t=-1.478,P=
0038)、器官功能衰竭数目(t=1.963,P=0.047)、住院病死率(t=-1�
- 黄羽王春艳查渝童飞曹晓光王润泽周树生
-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 不同表型表皮葡萄球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及LuxS基因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表型的表皮葡萄球菌(SE)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luxS基因在SE形成生物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TSB培养液、ATCC12228上清液以及ATCC35984上清液培养产生生物膜的SE标准菌株ATCC35984和不产生生物膜的ATCC12228菌株,并采用半定量法检测细菌间多糖黏附素(PIA)以及半定量PCR法检测LuxS基因在该菌株中的表达。结果在TSB培养液中,ATCC35984菌株能形成致密完整的生物膜,而ATCC12228菌株不能产生生物膜。在ATCC35984上清液中,ATCC12228菌株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增强,LuxS基因表达降低。在ATCC12228菌株上清液中,ATCC35984产生生物膜能力下降,LuxS基因表达增强,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uxS基因在SE形成生物膜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并且不同表型的SE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
- 王贤聪刘宝周树生曹晓光戴媛媛
- 关键词:LUXS基因表皮葡萄球菌
- 表皮葡萄球菌icaA和icaD基因表达及其与黏质物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所携带的icaA和icaD操纵子表达情况及其与黏质物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ICU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62株,采用刚果红法检测其黏质物形成,PCR法检测icaA、icaD基因表达,卡方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2株表皮葡萄球菌中产黏质物菌株有26株(41.9%);产黏质物菌株中icaA、icaD基因表达阳性的菌株分别为22株(84.6%)和19株(73.1%),icaA、icaD基因表达均为阳性有17株(65.4%),明显高于非产黏质物菌株(P<0.01);icaA、icaD基因表达均阴性为2株(7.7%),明显低于非产黏质物菌株(P<0.01)。结论 icaA、icaD基因表达对表皮葡萄球菌的黏质物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但并不是其唯一的影响因素。
- 费明明刘宝周树生曹晓光戴媛媛
-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
- 床旁超声视神经管直径测量对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视神经管直径(ONSD)测量对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每例患者均放置脑室测压导管测定颅内压(ICP)。根据ICP值,将患者分为颅内高压组(ICP≥20 mm Hg)与非颅内高压组(ICP <20 mm Hg),颅内高压组34例,非颅内高压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ICP及ONSD的差异,分析ICP与ONSD的相关性,评价ONSD预测颅脑损伤患者ICP的的临床价值。结果颅内高压组患者的ICP、ONSD分别为(26. 97±4. 72) mm Hg和(5. 55±0. 42) mm,非颅内高压组患者的ICP、ONSD分别为(16. 03±2. 34) mm Hg和(4. 87±0. 3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CP与ONSD之间呈高度相关性(r=0. 851,P=0. 000)。ROC曲线显示床旁超声测量ONSD预测颅内压的诊断阈值为5. 25 mm,灵敏度为76. 51%,特异度为88. 52%,曲线下面积为0. 881。结论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应用床旁超声测量ONSD能准确预测颅内压力变化,该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 王贤聪王春艳曹晓光查渝黄羽周树生
- 关键词:床旁超声颅脑损伤颅内压
- 普通科室分离菌与ICU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对比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了解2013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科室分离菌和ICU分离菌之间细菌分布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分析研究。方法收集临床各科室送检的病原体,分离培养与鉴定,并对ICU与普通科室分离的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对ICU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和普通科室分离菌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 2013年全院共分离4 052株,其中普通科室3 068株,ICU 984株,均以杆菌为主,其中普通科室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共占48.5%,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共占13.3%。ICU杆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共占64.0%,球菌为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占11.2%。普通科室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敏感性较高,分别在90.0%、80.0%、60.0%以上,而鲍曼不动杆菌只有29.7%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敏感率54.7%。而ICU分离的除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为98.5%,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敏感率仅达到50.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敏感率只有6.0%。球菌属对苯唑西林敏感率只有33.3%,统计后较普通科室无明显差异。结论 ICU分离菌和普通科室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较普通科室比例明显增加。故定期进行全院及ICU细菌耐药性监测,将有助了解ICU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王春艳周树生曹晓光鲁怀伟戴媛媛刘宝
-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ICU
- 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细菌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安徽省立医院ICU内分离的病原菌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855株病原菌中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占73.5%,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占10.1%;阴性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38.5%)、铜绿假单胞菌(14.5%)、肺炎克雷伯杆菌(12.4%)、大肠埃希菌(7.8%)为主,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分别为20.6%、64.2%;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类、阿米卡星等较敏感。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9%)、肠球菌属(3.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87.5%和50.0%。结论 ICU分离的病原菌以阴性杆菌为主,且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差,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的检测,指导抗菌药物运用。
- 曹晓光黄羽查渝王春艳周树生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