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丽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口腔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交通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诱发电位
  • 6篇三叉神经
  • 3篇三叉神经诱发...
  • 3篇神经诱发电位
  • 3篇鼠脑
  • 3篇潜伏期
  • 3篇大鼠脑
  • 2篇三叉神经痛
  • 2篇神经痛
  • 2篇面神经
  • 2篇经痛
  • 1篇导联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对苯二甲酸
  • 1篇多导联
  • 1篇样本均数
  • 1篇诱发电位检测
  • 1篇诱发电位仪
  • 1篇正常值

机构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西安医学院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作者

  • 10篇李丽
  • 6篇李家伟
  • 5篇刘艳春
  • 5篇唐敬师
  • 3篇程斌
  • 3篇赵龙柱
  • 1篇张引成
  • 1篇张超
  • 1篇张改惠
  • 1篇李家伟
  • 1篇朱文庆
  • 1篇马东
  • 1篇王金平
  • 1篇苏飞飞
  • 1篇李家伟

传媒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现代电生理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信息(西...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双侧多导联记录在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实验中运用的可行性及正常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的电刺激,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不同时间的实验刺激(RUN1和RUN2),各个相应波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左右两侧各个相应波潜伏期中,RUN2-T1-C2(0.04 ms)和RUN1-T1-C3(0.1 ms)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电刺激波宽为0.04 ms时各波的标准差多小于电刺激波宽为0.1 ms时各波的标准差。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采用同体双侧对比实验时,建议使用0.04 ms的电刺激波宽。
李家伟李丽刘艳春唐敬师程斌赵龙柱
关键词:多导联
三叉神经痛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检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并与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参考数据相比较。方法采用多导诱发电位仪,无创伤的表面皮肤刺激,三导联同时记录,检测1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获得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值。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同体两侧(患侧、健侧)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患侧T1潜伏期与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患侧T2潜伏期、T2-T1峰间潜伏期及患者健侧T2潜伏期、T2-T1峰间潜伏期与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研究中,短潜伏期波有明显变化,更具有参考价值,为进一步研究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李家伟刘艳春李丽马东张改惠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潜伏期
大鼠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电位的最佳刺激参数和记录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0.04、0.1 ms)、不同记录方法(外耳道后壁、头顶)记录面神经诱发电位;切断面神经干,观察切断前与切断后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在其他相同刺激条件和记录方法下,采用短波宽0.04 ms刺激较波宽0.1 ms刺激所得面神经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标准差小;在相同刺激参数下,大鼠外耳道后壁记录较其头顶记录所得波形稳定;切断面神经干后,可见面神经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等现象。结论采用刺激波宽0.04 ms,外耳道后壁记录可以获得较清晰、重复性好的面神经诱发电位波形;面神经诱发电位可以反映面神经的功能状态。
刘艳春李家伟李丽唐敬师程斌赵龙柱
关键词:面神经诱发电位
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研究
目的探讨双侧多导联记录在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实验中运用的可行性及正常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的电刺激,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不同时间的实验刺激(RUN1 和RUN2),各个相应波潜伏期的样本均数无明显差...
李家伟李丽刘艳春唐敬师程斌赵龙柱
文献传递
大鼠面神经脑诱发电位潜伏期的测定
2005年
目的测定大鼠面神经脑诱发电位潜伏期的正常参考值,建立本实验室面神经脑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数据库。方法采用诱发电位仪,直接电刺激30只大鼠面神经颊支近中枢端,在其外耳道后壁记录面神经脑诱发电位。结果大鼠面神经脑诱发电位波形主要有四个波:N1(-)、P1(+)、N2(-)、P2(+),潜伏期分别是(0.76±0.11)ms、(1.50±0.27)ms、(2.21±0.28)ms、(2.87±0.25)ms,左右两侧各个相应波潜伏期的样本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测得的大鼠面神经脑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较为稳定,可以采用同体双侧对比实验,为进一步研究病理状态下面神经脑诱发电位的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李家伟刘艳春李丽唐敬师程斌赵龙柱
关键词:面神经脑诱发电位
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潜伏期的测定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测定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的正常值,建立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采用诱发电位仪,双侧刺激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波形主要有四个波,T1、T2、T3、T4,潜伏期分别是0.7880±0.1139、1.2467 ±0.1314、1.8265±0.3703、2.5123±0.5968;左右两侧各个相应波潜伏期的样本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值较为稳定,可以采用同体双侧对比实验, 为进一步研究病理状态下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李家伟李丽刘艳春唐敬师
关键词:潜伏期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大鼠脑诱发电位仪正常值样本均数
大鼠三叉神经痛样反应模型的改进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建立简单、可重复利用的三叉神经痛样动物模型。方法设计固位结构,在脑闩蛛网膜下腔留置插管,建立模型观察行为学反应。结果注药后大鼠发生三叉神经痛样反应,对照组无行为学反应。结论行为学反应明确,模型稳定,利于推广。
李丽李家伟张引成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
大鼠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检测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获得较佳的大鼠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检测方法。方法使用多导诱发电位仪在不同刺激及不同导联记录方法下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0.04ms波宽的电脉冲刺激和Cz-Cv7导联方法记录时,大鼠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各导联波形重合较好,各波检出率均较高,潜伏期的标准差较小。结论采用0.04ms波宽电脉冲刺激和Cz-Cv7导联方法记录的大鼠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较佳。
李丽李家伟张引成
缺损至龈下的双尖牙残根的两种修复方法比较研究
2009年
目的对缺损至龈下的双尖牙残根分别采用单冠和联冠修复,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128例折断或继发龋坏至龈下的双尖牙牙根,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和成品螺纹桩加树脂堆塑成核后,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烤瓷单冠修复,B组选邻牙一颗行烤瓷联冠修复。结果2年后复查时,两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成功率高于A组。结论联冠修复缺损至龈下的双尖牙残根效果优于单冠修复。
周赟李丽
关键词:龈下螺纹桩联冠
铒-对苯二甲酸二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
2012年
在80℃下,体积比为1∶1的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铒(Er)-对苯二甲酸(1,4-H2bdc)二元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的羧基氧与Er3+配位,其配合物的组成为Er(1,4-bdc).2H2O,并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
李丽苏飞飞王金平张超朱文庆
关键词:对苯二甲酸光学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