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春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西安交通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双侧多导联记录在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实验中运用的可行性及正常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的电刺激,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不同时间的实验刺激(RUN1和RUN2),各个相应波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左右两侧各个相应波潜伏期中,RUN2-T1-C2(0.04 ms)和RUN1-T1-C3(0.1 ms)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电刺激波宽为0.04 ms时各波的标准差多小于电刺激波宽为0.1 ms时各波的标准差。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采用同体双侧对比实验时,建议使用0.04 ms的电刺激波宽。
- 李家伟李丽刘艳春唐敬师程斌赵龙柱
- 关键词:多导联
- 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研究
- 目的探讨双侧多导联记录在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实验中运用的可行性及正常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的电刺激,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不同时间的实验刺激(RUN1 和RUN2),各个相应波潜伏期的样本均数无明显差...
- 李家伟李丽刘艳春唐敬师程斌赵龙柱
- 文献传递
- 大鼠面神经脑诱发电位潜伏期的测定
- 2005年
- 目的测定大鼠面神经脑诱发电位潜伏期的正常参考值,建立本实验室面神经脑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数据库。方法采用诱发电位仪,直接电刺激30只大鼠面神经颊支近中枢端,在其外耳道后壁记录面神经脑诱发电位。结果大鼠面神经脑诱发电位波形主要有四个波:N1(-)、P1(+)、N2(-)、P2(+),潜伏期分别是(0.76±0.11)ms、(1.50±0.27)ms、(2.21±0.28)ms、(2.87±0.25)ms,左右两侧各个相应波潜伏期的样本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测得的大鼠面神经脑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较为稳定,可以采用同体双侧对比实验,为进一步研究病理状态下面神经脑诱发电位的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李家伟刘艳春李丽唐敬师程斌赵龙柱
- 关键词:面神经脑诱发电位
- 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潜伏期的测定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测定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的正常值,建立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采用诱发电位仪,双侧刺激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波形主要有四个波,T1、T2、T3、T4,潜伏期分别是0.7880±0.1139、1.2467 ±0.1314、1.8265±0.3703、2.5123±0.5968;左右两侧各个相应波潜伏期的样本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值较为稳定,可以采用同体双侧对比实验, 为进一步研究病理状态下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李家伟李丽刘艳春唐敬师
- 关键词:潜伏期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大鼠脑诱发电位仪正常值样本均数
- 大鼠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电位的最佳刺激参数和记录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0.04、0.1 ms)、不同记录方法(外耳道后壁、头顶)记录面神经诱发电位;切断面神经干,观察切断前与切断后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在其他相同刺激条件和记录方法下,采用短波宽0.04 ms刺激较波宽0.1 ms刺激所得面神经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标准差小;在相同刺激参数下,大鼠外耳道后壁记录较其头顶记录所得波形稳定;切断面神经干后,可见面神经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等现象。结论采用刺激波宽0.04 ms,外耳道后壁记录可以获得较清晰、重复性好的面神经诱发电位波形;面神经诱发电位可以反映面神经的功能状态。
- 刘艳春李家伟李丽唐敬师程斌赵龙柱
- 关键词:面神经诱发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