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京

作品数:9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黄河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血管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意外
  • 2篇脑梗塞
  • 2篇梗塞
  • 2篇发病
  • 2篇发病机制
  • 2篇病因
  • 2篇病因学
  • 2篇大面积脑梗死
  • 1篇电解质
  • 1篇电解质平衡
  • 1篇电解质平衡失...
  • 1篇电图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不全

机构

  • 9篇天津市黄河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李京
  • 8篇濮孟久
  • 2篇刘建英
  • 1篇李昱芃
  • 1篇周雅梅
  • 1篇李朝晖
  • 1篇苑凤君
  • 1篇沈新天

传媒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需注意的事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68例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与68例完全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选取37个可能相关的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期血糖升高、发热、不全前循环梗死、心功能不全、脉压差小、焦虑状态、假性球麻痹、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为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部分前循环梗死伴上述危险因素时要高度警惕卒中进展,在抗栓治疗的同时要强调全身性综合治疗。
赵永爱濮孟久李京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颈内动脉LOGISTIC回归分析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功能不全病例对照研究
脑卒中后癫痫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濮孟久李京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癫痫
大面积脑梗死45例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5例大面积恼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死亡15例,病死率33%;存活患者中遗偏瘫生活能自理6例(20%),植物状态24例(80%)。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病情凶险,临床症状重合并症多,治疗效果差,预后差。早期足量应用脱水药是关键。
刘建英李京
脑电图对CT尚未显影的大面积脑梗死定位诊断与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进一步探讨脑电图(EEG)与脑电地形图(BEAM)在CT尚未显影的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33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CT尚未显影,住院24h内行床旁脑电图检查,选择理想信号段进行功率谱分析,住院后1~4d复查CT证实为大面积脑梗死。将CT与脑电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脑电图异常率100%,功率谱分析显示患侧α频带功率值降低,慢波频段功率值增高。BEAM定侧与头CT基本相符。结论脑电图检查对CT尚未显影的大面积脑梗死具有辅助诊断价值,BEAM的α频带与慢波频带功率值的局限性改变有助于定侧,综合考虑α、θ、δ波功率的变化会提高定侧的准确率。
沈新天濮孟久刘建英李京闫树敏周雅梅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脑电图脑电地形图
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的研究
赵永爱濮孟久李京李朝晖苑凤君
本项目选取的37个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最后保留在模型内的相关因素仅有7个,依次为卒中后早期血糖升高(尤其应激性血糖升高)、发热、不全前循环梗死、心功能不全、脉压差小、焦虑状态、假性球性麻痹、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本...
关键词: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随访被引量:1
2015年
无症状性脑梗死(SBI)是指临床无脑卒中病史,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由影像学和尸检发现的梗死灶〔1〕。SBI包括两种情况:1无脑卒中史人群中存在的脑梗死灶;2脑卒中患者存在的不能解释其症状、体征的梗死灶(非责任灶)。1990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脑卒中研究所(NINCDS)的脑血管病分类中增设了这一项。1995年我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将SBI正式归入脑血管病分类中〔2〕。
李京濮孟久李昱芃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预后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6年
李京濮孟久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7年
濮孟久李京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脑梗塞出血性转化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椎体外系变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临床以运动困难、肌强直、静止性震颤为特征。1817年由英国Parkinson首次描述,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十分清楚。近几年研究显示:PD的发生、发展与基因突变、蛋白水解应激、氧化应激、免疫学异常等诸多机制有关,最终通过多种级联反应导致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细胞凋亡、变性和坏死。现就近几年有关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濮孟久李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