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岩
- 作品数:31 被引量:7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在文化中洞见人的本质——读卡西尔的《人论》
- 2012年
- 记得培根说过.有些书仅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只有很少的书却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以我粗浅的阅读经验,卡西尔的《人论》应属于后者。卡西尔生于1874年.卒于1945年,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文化哲学的创始人。他一生著述宏富,而《人论》则是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其作品中翻译最多、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记得此书最初由甘阳先生翻译,1985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时,真可谓万人争诵。当时自己读得似懂非懂。却着实为它的闳通博洽所折服。如今,二十七年过去了,自己从当年的毛头小子即将步入知命之年,
- 沈立岩
- 关键词:《人论》文化哲学卡西尔哲学家
- 解构理论与身份认同被引量:1
- 2014年
- 以往学者在研究德里达解构思想来源时,总是将其无限拔高和提升,认为其思想必然来源于某种可以实指的、具体"思想形态",比如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索绪尔语言学等等,实际上,这种从德里达的作品中抽出某些类似理论资源的做法,常常忽视了思想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德里达解构理论的产生与其特殊的身份或身份认同密切相关。以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德里达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童年时期对"犹太出身"的"置疑"、青年时期对"法语"的"两难"以及成年对"权威(主流)"的"歧路"都是其身份认同的表现。因此,伴随德里达一生的"身份认同焦虑"从另一方面成就了解构理论:身份认同无处不在,解构理论如影随形。
- 沈立岩何玉国
- 关键词:德里达解构身份认同
- 图腾之惑:中国早期宗教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
- 在研究中国早期宗教的论著中,"图腾崇拜"庶几已成不争的事实,其流布之广、影响之深,即一般读者也已耳熟能详。龙图腾、凤图腾特其显者,自不必说;即使早已空壳化的生肖动物,也被认作是远古图腾之遗迹;更有甚者,则谓中国人姓氏当中...
- 沈立岩
- 文献传递
- 《左传》天象纪事原因探析
- 2014年
- 《左传》中有不少天象为错记或伪造,也有不少以此虚假天象为基础的星占事应内容,后世对此多以"神巫"、"迷信"之语论,批评者多,但《左传》记录此类事宜的原因何在?从春秋时期历史文化语境出发,从现代眼光看来虚诞的星占事应却是当时社会真实的反映,人们认为天象变化是至高无上"天命"的意志体现,对"天"有类似宗教的信仰,因而星占活动对实际社会事务能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天象对统治者有道德规诫作用,而以"天人感应"的因果逻辑解释历史事件也是《左传》"传"书性质的要求;而且天象纪事有浓重的政治色彩,一直被官方垄断,对中国古代社会有重要意义,这都是《左传》重视天象记录的原因。
- 沈立岩周倩平
- 关键词:天象天人感应《左传》
- 诸子研究的理念与方法
- 2012年
- 子学的时代,被称为中国学术史上唯一一个“纯为自创”(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的时代。先秦诸子,作为中国文化轴心期(或元典时代)的第一批原创作者,思想之宏富彪炳百代,影响之深远河润千里。每次重读诸子,都会让我们对这思想史上的英雄时代备感惊异与神往,而“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庄子·则阳》)的亲切之感亦油然而生。如果这可以算作精神的返乡,那它正是思想创造与文化重建的前提,是高飓远举前不得不有的沉潜与凝聚。
- 沈立岩陈洪
- 关键词:先秦诸子中国学术史中国文化文化重建吕思勉
- 乐语之教与行人专对被引量:1
- 2002年
- 行人辞令 ,向以意度雍容、措辞典雅、语气谦敬、修辞繁复、表意曲折而含蓄及言必称引《诗》、《书》等特点而为人所艳称。其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 ,实与行人所接受之礼乐教育 ,尤其是乐语之教育有关。
- 沈立岩
- 关键词:语言观语气表意措辞
- 再思'中国文论的话语重建'问题
- 本文对中国文论的话语重建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所有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学者携手共赴。在此一过程之中,既要坚定民族和文化的自信,又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在具体的实施中,应时刻保持...
- 沈立岩
- 关键词:中国文论文论话语话语重建
- 文献传递
- 古代文学研究:出入于文献与文化之间
- 2014年
- 文献,文学,文化,三者关系应该如何处理,对于古代文学研究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方法论意义。浸淫于经史之学的深厚传统,古代文学的研究素以文献的采集与整理为要务,版本、校勘、辨伪、辑佚乃至音韵、训诂之学亦从而为学者之必备素养,此于文本的采信和史实的还原皆属必要条件。但也必须看到,即使传统的文章之学亦未尝止步于此,如果说“考据”关乎实证,因而具有无征不信的史学意味的话,那么“义理”和“词章”则无疑指向了哲思与审美的方向(王先谦《广注古文辞类纂序》,《古文辞类纂》,中国书店1986年版,第1页)。这种意见足以提示我们,文学并不单纯,而是多维交织的复杂现象,具有从不同角度加以观察和分析的可能。不过,这种看法似乎仍不足以息讼止纷,人们争辩说,尽管文学具有复杂的特质和多重的维度,其核心属性却在于审美,所以唯有回归审美,方可以确立文学研究之独特品质并彰显其真正价值。此说乍听之似颇有理,细思起来问题亦复不少。审美之为文学的本质属性与核心功能,于今似乎已是不言自明的常识,按之于史,则并非如此。《诗三百》的时代固自无须多论,降及近世,等文学于审美者亦非主流,言志、载道、观风和教化的成说仍然不绝于耳。因此,这一命题所具有的与其说是超时空的普适性,毋宁说是历史的特定性,无论其在域外的发源还是在中国的流衍均是如此。所以将文学本质拘限于审美一维,很可能将原本复杂的现象人为地简单化了。有鉴于此,我以为,古代文学研究之对象、方法与宗旨的设定,一方面应回到文学本身固有的复杂性上来——否则不能臻于博大沉深之境;
- 沈立岩
- 关键词:古代文学研究文化《古文辞类纂》中国书店文学本质《诗三百》
- 先秦文学思想史研究之反思
- 2018年
- 作为中国文学思想史的滥觞阶段,先秦时期既具有特殊的性质和意义,也面临特殊的问题和疑难。正确地提出问题,对于先秦文学思想史的研究具有前提性意义。本文主张悬置现代文学观念的成见和定式,回到中国文学思想发生与演化的独特社会-文化环境,以探索和形成恰当的问题视域,进而确定与之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沈立岩
- 关键词:先秦文学思想史
- 也谈中国文论的“失语”与“话语重建”被引量:36
- 1997年
- 本文集中探讨了中国文论“失语”与“话语重建”这一大问题下几个尚缺乏深入解析的子问题∶分疏参予讨论者的不同心态;从文化整体变迁大背景出发衡估传统文论的价值与再生可能;从当前我们时代思想文化处境和古代文论自身特点出发讨论文论“失语”的深层意涵,和致力于“话语重建”者应具备的清醒认识。提请研究者态度冷静,工作脚踏实地,以免除情绪化的鼓吹和不切实际的建构两个误区。
- 陈洪沈立岩
- 关键词:话语重建中国文论传统文论文论话语主客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