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颖
- 作品数:96 被引量:261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 不同治疗阶段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与社会支持状况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通过对处于不同治疗阶段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比较,分析与社会支持状况关系,为临床护理心理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4月15日-2021年5月15日某院血液内科住院患者200例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患者治疗阶段分为4组,初治患者50例,难治复发患者50例,移植患者50例,维持治疗患者50例。在住院2周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填写,比较4组患者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抑郁焦虑情况与社会支持状况关系分析。结果 难治复发患者的焦虑抑郁并存的检出率(15%)高于初治组(19%)及移植组(9%)、维持治疗组(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0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焦虑抑郁程度高于全国常模。200例患者焦虑评分(-0.521)、抑郁评分(-0.687),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均呈负相关,P<0.01;与国内常模相比,200例患者在支持利用的评分为(7.16±2.05)分与客观支持上的评分为(10.21±3.22)分,均低于国内常模的(9.28±2.42)与(12.66±3.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主观支持和支持总分2项上的评分为(44.68±7.20)分,高于国内常模的(33.56±3.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处于不同治疗阶段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存在焦虑抑郁现象,病情控制是决定其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患者病情控制越稳定,其焦虑程度越低;社会支持系统与焦虑抑郁程度呈负相关,社会支持系统越健全,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低。
- 王秋梅王丽田颖杨光忠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焦虑抑郁社会支持
- 我国接受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的老年患者磁共振检查的需求调查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回顾性调查我国接受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治疗的老年患者对磁共振(MRI)检查的真实需求,为相关的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问卷调查2010年至2012年间国内8家具有独立心律失常亚专业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共950例,年龄≥65岁,且已接受CIED治疗的患者,每人接受10个与MRI检查相关的问题.结果95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77&#177;10)岁,其中男536例(56.4%).植入CIED前,247例(26%)曾接受过MRI检查.在植入CIED后平均(2.3&#177;1.1)年的随访期中,131例(14%)患者被告知有必要进行MRI检查,其中57例(6%)为术前曾接受MRI检查者.因此,CIED术前和术后累计具有MRI检查真实需求的患者为321例(33.8%).332例(34.9%)患者对因体内存在CIED而无法接受MRI检查表达了担心.493例(52%)患者计划在未来CIED更换时选择能接受MRI检查的设备.人民币7万元以下被认为是MRI相容起搏器的合理价格.结论在我国大中城市,具有CIED适应证的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MRI检查需求.
- 刘兴鹏田颖任明周菁何泉储慧民刘启明李述峰高兵兵华伟杨新春张澍
- 关键词:磁共振老年
- 一种靶向CD22蛋白的抗体、嵌合抗原受体和药物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靶向CD22蛋白的抗体、嵌合抗原受体和药物,涉及细胞免疫治疗技术领域,该嵌合抗原受体具有针对肿瘤表面抗原CD22的抗原结合结构域,抗原结合结构域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抗原结...
- 田颖李妍霜陶勇
- 文献传递
-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确诊肝硬化PVT患者37例作为血栓组,选择同期肝硬化非PVT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将PVT的相关因素纳入研究并进行分析。结果D.二聚体(D—dimer)升高、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和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是肝硬化PVT的危险因素(0R值分别为12.872、3.916和2.851)。研究未能提示性别、血小板和白蛋白等指标与PVT相关。结论D-dimer升高、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和PHG是PVT的主要危险因素,肝硬化患者应监测上述指标以便早期预防和发现PVT。
- 田颖陈文明张冬磊杨宁
-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标准12导联体表心电图J点抬高与心脏骤停的关系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标准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J点抬高(J波)与心脏骤停(SCA)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北京7家三级甲等医院345例HCM患者,采集所有入选者静息标准12导联体表心电图。J波定义为在下壁(Ⅱ、Ⅲ和aVF)、侧壁(V4~V6导联)或高侧壁(Ⅰ和aVL)连续2个及以上导联出现J点较基线抬高≥0.1mV。SCA包括心脏性猝死(SCD)、有证据的心室颤动(VF)、由VF或快室性心动过速(VT,〉200次/min)导致的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放电。结果:在(47.9±46.6)个月的随访期间,共14例HCM患者发生SCA事件。在发生SCA的HCM患者中,J点抬高的检出率为43%(6/14),在无SCA的HCM患者中,J点抬高的检出率为10%(34/331),J波的存在显著增加HCM患者发生SCA风险(OR:5.67,95%CI:2.38~13.50,P〈0.001)。在SCA组和无SCA组之间,J点抬高的形态(包括顿挫和光滑延续)和ST段的形态(包括水平/下斜型压低和弓背向下抬高/快速抬高)在所有导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CM患者ECG存在J波与SCA的发生相关。
- 李艳兵毛俊闫倩刘霄燕谭琛田颖王吉云吴永全曾玉杰楚建民马长生张建军刘兴鹏杨新春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心脏骤停
- 单纯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单中心三年随访结果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报道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单纯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CPVAI)的单中心远期(3年)随访结果,并探讨持续房颤病程和消融术中心律转归与消融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86例接受CPVAI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男性65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6±12)岁。根据持续性房颤的病程是否超过1年,将其分为短病程(≤1年)组(n=47)和长病程(〉1年)组(n=39)。结果随访时间为25—50(36±8)个月。单次消融后平均随访3年时的成功率为30.2%(26/86)。9例(10.5%)出现晚期复发(发生于随访1年之后)。短病程组单次消融后的3年随访成功率显著高于长病程组(42.5%对15.4%,P〈0.01)。29例(33.7%)CPVAI术中房颤经消融中止(包括转为房性心动过速)患者的3年随访单次消融成功率(48.3%)显著高于房颤未被中止者(21.1%,P〈0.01)。本组共24例复发患者(27.9%)接受了≥2次CPVAI治疗,3年随访的总成功率为41.9%(36/86)。结论单纯CPVAI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远期效果仍远不理想,且随访1年之后的远期复发并不少见;持续房颤病程〈1年和CPVAI术中房颤经消融中止者的临床预后相对较好。
- 刘兴鹏马长生董建增田颖龙德勇喻荣辉汤日波刘小慧
-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
- 食管造影及温度监测指导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心房-食管瘘是环肺静脉消融的少见并发症,但是伴有极高的病死率。最安全有效的预防心房.食管瘘发生的方法应当是避免消融食管左心房段。我们观察了采用食管造影检测食管和左心房的毗邻关系以及采用食管温度监测下消融左心房毗邻食管段对肺静脉隔离的作用。方法6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消融术。行左心房和食管联合造影。在心房注射造影剂的同时,经食管吞人造影剂,观察食管走形和左心房后壁的关系。根据食管心房后壁段和肺静脉前庭的关系将食管走形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经鼻送入食管温度计于食管左心房后壁相应部位。无食管走形重叠侧肺静脉,常规消融。分三步消融食管走形重叠侧肺静脉。并采用食管温度控制法消融,食管温度达到39℃即中断消融,待恢复正常后再行消融,直至达到肺静脉隔离。结果64例患者中Ⅰ型48例,Ⅱ型11例,Ⅲ型5例。在完成三步消融后,所有患者均完成肺静脉隔离。所有患者中仅有18.8%患者需在邻近食管左心房后壁处消融。结论多数阵发性房颤患者食管和心房后壁仅在一个肺静脉开口相邻,且多数患者可通过不消融食管相邻心房后壁而达到完全肺静脉隔离,可以大大减少消融时食管的损伤。
- 刘小青石亮田颖杨刚钟光珍李延辉汪爱虎杨新春
-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
- 左心耳解剖形态与CHADS2评分≤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左心房(LA)及左心耳(LAA)形态学指标对CHADS2评分≤1分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房颤中心拟行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562例.其中年龄≥18岁、CHADS2评分≤1分,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证实存在LAA血栓的患者25例作为A组,根据A组的年龄、性别及CHADS2评分按1∶3的比例匹配75例房颤患者作为B组.B组患者既往无脑卒中史,同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证实LAA无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年龄(60.2±8.5)岁,男性占84.0%]术前均行LA肺静脉双源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LA及LAA解剖形态学指标.结果 A组非鸡翅型形态(22例,88.0%)较B组(46例,61.3%)增多(P=0.013).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LA容积[(153.3±58.3)ml对(107.1±35.8)ml,P=0.001]及LA/LAA容积比值(16.1±7.2对13.0±6.5,P=0.043)均显著增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鸡翅型LAA形态及LA容积为CHADS2评分≤1分的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结论 非鸡翅型LAA形态可能与CHADS2评分≤1分的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增加相关;同时,较大的LA容积也是增加血栓栓塞风险的因素.
- 齐淑媛田颖石亮王彦江卢晓英陈汝明尹先东刘小青徐琳杨新春刘兴鹏
- 关键词:左心耳心房颤动血栓栓塞风险
- 多发性骨髓瘤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短期内复发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一例
- 2012年
- 患者男,45岁,工人,既往体健。2009年8月起出现活动后乏力、气短,同时伴右肩部及腰部疼痛不适。于当地查血常规:WBC4.3×10^9/L,Hb43g/L,Plt256×10^9/L。生化检查:乳酸脱氢酶(LDH)363.3U/L,血清清蛋白(ALB)26.8g/L,
- 田颖李利红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自体干细胞移植
- 起源于上腔静脉的心房颤动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起源的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过去2年来我中心经电生理证实的起源于上腔静脉的房颤病例,分析其体表心电图及心腔内电生理特点。结果期间共16例患者(男/女=12例/4例,平均年龄53·4±10·6岁,阵发性/持续性房颤=11例/5例)经电生理证实房颤起源于上腔静脉,占同期接受导管消融病例的2·9%(16/545)。16例患者中,仅2例可以根据体表心电图诊断房颤为上腔静脉起源,此2例在上腔静脉隔离后房颤终止。另外14例体表心电图不典型者,先行左心房消融后,继续右心房标测过程中见上腔静脉驱动,隔离上腔静脉后房颤终止、不被诱发。隔离上腔静脉的平均放电次数6±2次,平均操作时间10±3min。上腔静脉-右心房之间肌束连接平均为3±1束。随访期间仅1例于术后3个月时出现心房扑动样发作。术后除1例出现右侧股静脉穿刺点血肿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上腔静脉可为肺静脉、左心房之外重要的房颤起源部位。对于心电图不典型者,完成左心房消融后如房颤不终止或易被诱发,则应考虑到上腔静脉起源的可能。
- 龙德勇董建增马长生刘兴鹏喻荣辉汤日波田颖陶海龙李旭平史力生郑斌何华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