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婷
-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论黄庭坚的“引陶入禅”
- 2014年
- 苏轼和黄庭坚作为北宋文坛领袖和宋代江西诗派的宗师,都深受东晋隐逸诗人陶渊明的影响。他们自身精深的禅学修为使其在论陶诗之时引援佛禅,亦为后代评论者"引陶入禅"[36]开启了先河。
- 陈婷婷
- 关键词:黄庭坚陶渊明
- 论1930年代小说中的都市否定意象被引量:1
- 2008年
-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几股引人注目的创作潮流:左翼文学、新感觉派和自由主义文学。他们的作品或将阶级内涵融入文学之中,以革命的名义大胆地想象"都市文明";或对城市繁华进行隐性思考,把难以言喻的精神绝望转变成了"思乡"情感;或用乡土的视角衡量都市与乡村,试着探寻拯救古老中华民族文化的途径……尽管创作倾向各有不同,但在表达现代都市意象方面,却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都市"否定的情感叙事。这一情感叙事就形成了阶级话语中的都市消解、现代叙述里的都市质疑、乡土呼唤下的都市逃亡,其中昭示着社会的深刻变革,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知识分子的乡土情结、恒定的民族心理以及他们在"现代性"进程中复杂的情感变化。实际上,"都市"意象作为1930年代文学的一个醒目现象,为深入研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品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参照物。
- 宋剑华陈婷婷
- 关键词:左翼文学运动新感觉派自由主义文学
- 重读《小巷深处》
- 2007年
- 超越单纯审美视角,用新的知识系统对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重新阅读和解释,以考察文本与语境及历史的关系,进而对当下现实进行镜像式批判,这在上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大陆的《再解读》一书中就开了先河。90年代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谢冕、洪子诚两位教授主持的"批评家周末"研讨活动,为当代文学研究树立了"经典重读"的范例。新世纪出版的李杨教授的专著《50~70年代的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则以新的文学史观和新方法打开了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更广阔的学术空间,在专业文学教育中极有启示意义。对"经典"的重新读解,目的当然不单是为文学史自身的建构,而是要通过深入历史性文本对历史进行反思,并且是为了认识现实去反思历史。在文本历史化的过程中,研究者的现实文化态度会决定他(她)重返历史时的价值取向,在这个意义上,纯客观地返回历史现场只是一种假象。正因为如此,"经典"可历时性地重读,也能共时地采用不同的读法。要紧的是不必偏执一端,而应承认无论从哪个角度进入文本,都可能是对历史的某一侧面的接近。秉着这样的文学信念,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当代文学学习研究,试图站在文学史知识层累上,从"经典"作品的本文中寻找当代精神生活中某些尚未被发现的历史擦痕,为此开展了系列性的作品讨论活动。对"百花小说"《小巷深处》的重读,是其中的一次。这次讨论由毕光明教授主持,参加研讨的有2006级18名研究生,卢水金作主体发言。现将发言选登如下,作为对"再解读"活动的一种响应。
- 卢水金陈婷婷魏巍杨宏超陈梅余海霞
- 关键词:《小巷深处》批评家重读当代文学史研究当代文学研究史考
- 论都市意象与二三十年代的茅盾小说创作
- 2008年
- 二三十年代茅盾的小说创作中涌现的都市意象远远超出了将都市作为背景的表层意义,他在这一系列小说中所表现的都市欲望、躁动情绪和都市文化的深层含义是根植于传统又超越了传统的。现代性视野中,都市拯救意识在他的作品里表现得尤其明显,在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创作实践中,茅盾完成了政治想象的宏大构筑。
- 宋剑华陈婷婷
- 关键词:都市意象都市文化
- 浅议韩愈《论佛骨表》对话策略的失误
- 2014年
- 历来人们皆以为韩愈因上《论佛骨表》反佛而遭贬潮州。实际上是韩愈在劝诫时未能成功预设对方角色身份,在"表达—接受"互动过程中缺少共同点,尤其在檃栝傅奕的《请除释教书》时,给人以"事佛年促"语义暗示,触怒了宪宗,导致对话的失败。
- 陈婷婷
- 关键词:角色身份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