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替罗非班
  • 2篇起搏
  • 2篇介入
  • 2篇急诊
  • 2篇梗死
  • 1篇低钾
  • 1篇低钾血症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支架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绞痛
  • 1篇心理
  • 1篇心理问题

机构

  • 5篇南通瑞慈医院
  • 2篇扬州大学第四...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陶卫萍
  • 6篇郭艾武
  • 5篇马宏华
  • 5篇崔勤
  • 3篇王蓬波
  • 2篇范杰
  • 2篇仇庆华
  • 2篇范杰
  • 1篇方冬平
  • 1篇郝蓬
  • 1篇童小燕
  • 1篇李辉
  • 1篇卢毅

传媒

  • 2篇交通医学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辽宁医学院学...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厄贝沙坦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双腔起搏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双腔起搏后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影响。方法入选84例双腔起搏术后1个月仍有阵发性Af的S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2)。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150mg/d,对照组不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随诊1年,观察左房内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Af发作次数(次/d)及Af负荷(h/d)等。结果起搏器置入术后1年,治疗组左房内径、hsCRP、Af发作次数及Af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91±0.22)cmvs.(4.48±0.46)cm],[(3.42±1.63)mg/Lvs.(5.23±2.11)mg/L],[(3.15±2.83)次/dvs.(6.46±4.28)次/d],[(0.46±0.28)h/dvs.(0.69±0.32)h/d](P均<0.05);同时显著低于同组厄贝沙坦用药前水平(P均<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厄贝沙坦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减轻SSS双腔起搏后心房重构、降低hsCRP水平,减少阵发性Af的发生。
郭艾武崔勤范杰陶卫萍仇庆华王蓬波马宏华童小燕
关键词: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双腔起搏厄贝沙坦
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疗效分析
2016年
目的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和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6例因胸闷胸痛入院,经确诊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100 mg,1次/天)+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2次/天)+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1次/天)。研究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60.9%)优于对照组(34.7%),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常规药物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陶卫萍李辉郭艾武
关键词:曲美他嗪冠状动脉慢血流疗效分析
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合并心理问题现状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了解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合并心理问题的现状。方法入选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226例(起搏器组)和健康体检者184例(对照组)。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在起搏器组入院时、手术后3d、出院后90d和对照组体检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起搏器组患者入院时有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分别占40.27%(91/226)、43.81%(99/226),对照组焦虑和抑郁症状分别为15.22%(28/184)、14.13%(26/184),起搏器组焦虑和抑郁症状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过治疗后,起搏器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比例明显下降,出院后90d分别占28.76%(65/226)、29.65%(67/226,P<0.01)。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中,中青年组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女性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存在明显心理问题,女性和中青年患者中更为突出,应引起足够重视。
郭艾武王蓬波范杰陶卫萍崔勤马宏华郝蓬方冬平
关键词:起搏器焦虑抑郁
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术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2016年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脉介入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0例STEMI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20例术中不应用替罗非班,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观察心源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和重度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植入1枚支架者10例,2枚8例,3枚2例;观察组植入1枚支架9例,2枚9例,3枚2例。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发生心源性死亡分别有1例(5%)、1例(5%)和3例(15%);而对照组分别有2例(10%)、2例(10%)和5例(25%),两组心源性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发生靶血管血运重建分别有1例(5%)、4例(20%)和5例(25%),而对照组分别有4例(20%)、5例(25%)和7例(35%),两组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下降>50g/L者1例(5%),发生颅内出血1例,而对照组未发生重度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急诊冠脉介入术中应用替罗非班能降低心源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但须注意防治重度出血并发症。
马宏华崔勤陶卫萍范杰卢毅仇庆华郭艾武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术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AMI行PCI术中无复流的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组和硝酸甘油组,每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在用药5 min后和PCI手术结束前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次造影图像评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并检测术前和术后24 h血小板活性,随访记录术后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首次注药后5 min TMPG分级3级占比明显高于硝酸甘油组(P<0.05),PCI术结束前TIMI分级3级患者占比明显高于硝酸甘油组(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血小板活性指标明显低于术前及硝酸甘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1个月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硝酸甘油组(P<0.01)。结论替罗非班可以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替罗非班对AMI急诊PCI术中无复流有着有效并安全的治疗价值。
陶卫萍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复流现象
肌钙蛋白T和B型利钠肽与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浆肌钙蛋白T和B型利钠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不稳定心绞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47例患者,测定术后12小时血浆肌钙蛋白T和B型利钠肽水平,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的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GE)发生率。结果:随血浆肌钙蛋白T水平上升,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GE)发生率递增,随B型利钠肽水平上升,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GE)发生率明显递增趋势。结论:血浆肌钙蛋白T和B型利钠肽水平可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危险度分级,对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GE)发生率的预测有指导意义。
马宏华陶卫萍崔勤郭艾武
关键词:B型利钠肽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吲哒帕胺引起低钾血症的临床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引起低钾血症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 420例服用吲哒帕胺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服用吲哒帕胺后出现低钾血症66例患者与未出现低钾血症的354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低钾血症患者年龄较未出现低钾血症患者大(P<0.01);使用吲哒帕胺剂量偏大(P<0.05);合并糖尿病的比例高(P<0.01);而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合用比例低(P<0.05)。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及服用吲哒帕胺剂量较大易引起低钾血症,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而与ACEI或ARB合用则可减少低钾血症的发生。
郭艾武陶卫萍崔勤马宏华范杰王蓬波
关键词:吲哒帕胺低钾血症原发性高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