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勇

作品数:56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课题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动脉瘤
  • 13篇三叶因子
  • 9篇基因
  • 8篇三叶
  • 8篇烧伤
  • 8篇手术
  • 8篇肠三叶因子
  • 7篇动脉
  • 6篇血管
  • 6篇入路
  • 6篇细胞
  • 6篇颅内
  • 6篇颅内动脉
  • 6篇颅内动脉瘤
  • 6篇急性
  • 5篇动静脉
  • 5篇动静脉畸形
  • 5篇锁孔
  • 5篇锁孔入路
  • 5篇缺血

机构

  • 23篇徐州医学院
  • 17篇连云港市第一...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解放军第97...
  • 5篇北京市神经外...
  • 3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连云港市第二...
  • 1篇连云港市中医...

作者

  • 54篇孙勇
  • 24篇李爱民
  • 17篇潘晓峰
  • 12篇毛学飞
  • 12篇刘希光
  • 11篇张方
  • 11篇王良喜
  • 9篇邓向东
  • 8篇孙曙光
  • 7篇陈军
  • 6篇施辉
  • 5篇李宁
  • 5篇勒娟
  • 5篇陈慧珍
  • 4篇张洪伟
  • 4篇吴杭庆
  • 4篇李佑祥
  • 4篇陈宝君
  • 3篇吕宪利
  • 3篇颜士卫

传媒

  • 5篇中华烧伤杂志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16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1999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后手术时机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后手术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281例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破裂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其手术时机分为4组:超早期组(〈24 h)、次早期组(24~72 h)、间期组(4~10 d)、延期组(≥11 d),分别对出院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以m RS量表评价患者的预后,比较不同时机接受手术的患者预后良好(m RS≤2分)的发生率。结果 :出院后3个月预后良好的患者,超早期组32例(61.5%),次早期组46例(82.1%),间期组66例(56.4%),延期组38例(67.9%)。超早期组与次早期组预后良好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6,P=0.017);次早期组与间期组预后良好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6,P=0.001);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后在3 d内适时接受开颅夹闭治疗即可,而非必须在发病24 h内急诊手术,否则应在发病10 d后待脑血管痉挛缓解后接受治疗,同样可获得较好预后。
朱家球陈震陈慧珍梁径山颜士卫孙勇李爱民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手术时机预后
腺病毒介导人肠三叶因子基因对肠上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构建含有人肠三叶因子(hITF)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对肠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首先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并感染人肠上皮细胞株Caco-2;然后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从mNRA及蛋白水平检测hITF表达;感染病毒细胞做爬片后行细胞免疫荧光检查;最后通过划痕实验,检测重组腺病毒对肠上皮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出重组腺病毒,可以感染人肠上皮细胞株Caco-2,感染效率接近100%;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hITF被成功转录并分泌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显示,hITF可表达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但以细胞质为主;划痕实验证明感染重组腺病毒对肠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促迁移能力,重组腺病毒组迁移距离为(216.67±16.43) μm,显著高于空载病毒组的(68.00±8.37) μm和对照组的(68.00±8.37)μm.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hITF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该载体对肠上皮细胞具有促迁移作用,为hITF基因治疗的应用打下基础.
孙勇勒娟陈宝君潘晓峰张方
关键词:肠三叶因子腺病毒肠上皮细胞迁移
神经导航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03月至2013年0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共手术治疗岛叶胶质瘤18例.在全麻下行标准额颞开颅,所有病例均未采取术中唤醒,术中未...
李爱民颜士卫江伟刘希光孙勇陈军王富元
Spl对肠三叶因子启动子基础转录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寻找维持肠三叶因子(ITF)启动子基础转录活性的反应元件。方法以ITF启动子序列为模板,采用PCR方法获取不同长度及突变的ITF基因5’侧翼序列,插入pGL3-basle质粒,构建截短及突变荧光报告载体,进行以下实验。(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人胚胎肾293(HEK293)细胞分为pGL3-basic组、pGL3—300组、pGL3-280组、pGL3—260组、pGL3-240组、pGL3—220组、pGL3—200组,每组3孔,分别转染对应的质粒500ng及15ng海肾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RL—TK,培养48h,单管型多功能检测仪检测细胞荧光素酶相对活性。(2)另取HEK293细胞,分为pGL3-basic组、pCL3—300组及突变体1、2、3、4组,每组3孔,分别转染pGL3-basic、pGL3—300及突变体1、2、3、4质粒500ng及15ngpRL—TK质粒。培养48h,同(1)检测荧光素酶相对活性。(3)另取HEK29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及10、50μmol/L光神霉素组,每组3孔,转染500ngpGL3—300质粒及15ngpRL·TK质粒后,空白对照组不加,后2组分别加10、50μmol/L光神霉素,培养24h,同(1)检测荧光素酶相对活性。(4)另取HEK29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及0.1、0.2、0.3μgpeDNA3.1-Spl组,每组3孔,转染500ngpGL3-300质粒及15ngpRL—TK质粒后,空白对照组不转染,后3组分别转染0.1、0.2、0.3μgpcDNA3.1-Spl质粒。培养48h,同(1)检测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结果(1)pGL3-basic组、pGL3-300组、pGL3.280组、pGL3—260组、pCL3-240组、pGL3—220组、pGL3—200组细胞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分别为1.00、7.99±0.51、2.03±0.55、2.50±0.40、2.50±0.15、1.72±0.19、2.10±0.21,pGL3—280组、pGL3—260组、pGL3—240组、pGL3—220组、pGL3—200组细胞荧光素酶相对活性较pGL3—300组显著下降(P值均小于O.01)。(2)pGL3-basic组、pGL3.300组及突变体1、2、3、4�
孙勇张盼潘晓峰张端阳邱伟王朋
关键词:转录启动子肠三叶因子SP1
烧伤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儿女,4岁3个月,热液烫伤左下肢后6 h于2015年1月7日入院。体格检查示:创面分布于左下肢,基底潮红或红白相间。初步诊断为热液烫伤左下肢,烧伤总面积为6%TBSA,其中浅Ⅱ度2%TBSA、深Ⅱ度4%TBSA(图1A)。追问病史获悉,患儿于2013年9月13日于外院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检查示有核细胞增殖极度活跃,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占92.6%,免疫分型示CD19+、CD10+、CD34+、人白细胞抗原DR位点阳性、CD13+,提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59、XX、+8、+8、+10、+13、+14、+16、+17、+18、+19、+21、+21[2]/46、XX[8],提示部分细胞存在多倍体。诱导缓解采用长春新碱-柔红霉素-门冬酰胺酶-泼尼松化学治疗1个疗程,
张盼王良喜潘晓峰孙勇
关键词:白血病患儿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烧伤热液烫伤
眶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夹闭46例破裂急性期动脉瘤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眶外侧锁孔入路在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手术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采用眶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急性期破裂动脉瘤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患者共51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7个。大脑前动脉瘤2个,后交通动脉瘤15个,大脑中动脉瘤12个.脉络膜前动脉瘤4个,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个,4例有2个动脉瘤。结果46例51个动脉瘤均一次夹闭成功,无术后感染、出血及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术后轻微精神障碍3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术后6个月内恢复:4例患者术后出现肢体轻瘫,术后2~3周肌力恢复正常;1例术中脑组织肿胀,夹闭动脉瘤后。予以扩大切口去骨瓣减压,遗留肢体偏瘫;1例放弃治疗。结论眶外侧锁孔入路具有快捷和微创的优点.并在处理破裂急性期动脉瘤的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刘希光刘艾明李爱民张洪伟孙勇黄正千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
同型半胱氨酸、尿酸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和高尿酸(HUA)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在我国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病占我国高血压病患者的75%。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人群中血尿酸水平升高患者可达24.9%。因此,深入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尿酸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相关性对管理脑出血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多方面对国内外同型半胱氨酸、尿酸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相关性提供更可靠、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丁兆政李爱民孙勇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高同型半胱氨酸高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水平
经侧脑室颞角脉络裂入路的临床显微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经侧脑室颞角脉络裂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指导临床显微切除环池和脚池周围,尤其环池后上部的病变,并避免重要结构的损伤。方法本项目通过对10例(20侧)国人成人湿颅标本进行经侧脑室颞角脉络裂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的研究,了解该入路的脉络裂、海马旁回、穹窿带、丘脑等脑组织结构和脉络膜前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静脉、滑车神经等结构,以及相互毗邻关系,并进行一定的测量观察。结果①经侧脑室颞角脉络裂入路可在不牵拉颞叶基底面的前提下很好的暴露环池上部。此入路较颞下入路,手术路径明显缩短,且避免了颞下入路颞叶牵拉对Labbé静脉和颞叶的损伤;避免了对视束的损伤风险。②经颞中回是到颞角最直、最短的路径;经岛叶-脉络膜入路避免了对颞叶的过度牵拉,但对颞干的损伤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学缺陷。③颞下入路能很好的显露环池下部结构,不需在颞叶做皮质切口,但其不适合环池上部病变。Labbé静脉损伤、牵拉颞叶,有颞叶挫伤、静脉梗死或挫伤性血肿的危险。结论经侧脑室颞角脉络裂入路能够较好地暴露环池周围病变,在认真考虑肿瘤正确位置、与Labbé静脉等结构的关系后,可以达到手术损伤最小化、术野暴露最大化的目的。
施辉周辉李爱民江伟孙勇
关键词:环池显微解剖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处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急性脑卒中其发生率约10%,全世界年发病率为(8-15)/10万人年。其中,动脉瘤破裂是导致SAH最常见病因,总病死率和致残率分别占23%和51%。而较其他类型的卒中而言,aSAH具有年轻化的趋势,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且一半左右的患者会留下心理异常,因此,早期预测识别和治疗aSAH可以阻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及减轻初次破裂的后遗症。
李世安李爱民陈军孙勇黄正千李宁马草原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
巨大侵袭型垂体腺瘤经颅切除的显微手术策略和并发症防治
2015年
目的探讨巨大侵袭型垂体腺瘤经颅切除的显微手术策略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对46例巨大侵袭型垂体腺瘤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术中经鞍区不同解剖腔隙显微镜下先行瘤内切除肿瘤,再分离视神经,注意保护鞍区的微血管。结果肿瘤全切除34例,次全切除12例。16例出现尿崩;10例出现下丘脑功能损伤表现;术中视神经均解剖保留,视力好转24例,无改善9例,加重10例。结论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是巨大垂体腺瘤手术成功的前提,熟练掌握鞍区的微血管解剖,娴熟的显微手术技术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刘希光李爱民李宁施辉陈军王富元孙勇
关键词:垂体腺瘤微血管显微外科并发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