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娜
- 作品数:35 被引量:243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某大学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调查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传染来源和可疑的传播途径,并对致病菌进行同源性分析,为疫情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方法根据暴发调查步骤建立病例定义,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开展病原学检测,采用PFGE对分离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该起疫情共搜集到152例疑似病例,全校罹患率为2.4%,宋内志贺菌为导致疫情的病原体,可疑传播方式是首发病例发生后接触传播引起。结论对大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宣教和校内公用场所的定期消毒工作对防止疫情发生有重要作用。
- 李洪军杨艳娜杜娟王帅卢庆彬崔富强
-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同源性分析
- 北京市通州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强化免疫前后2年麻疹的发病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强化免疫活动的效果,为制定麻疹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通州区2010年10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的麻疹发病情况。结果通州区2009、2010、2011和2012年麻疹发病数分别为77例、157例、9例和3例;2011-2012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0.43/10万,比2009-2010年下降了95.34%;麻疹发病仍有明显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3-5月份;地区分布以流动人口聚集地为主,强化免疫后各地区发病率下降均达到了88.02%以上;麻疹发病多为流动人口,主要由〈8月龄儿童病例和〉15岁的成人病例组成,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年龄双向移位现象更为明显。结论通州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短期效果显著,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可以降低人群易感性,达到快速控制麻疹发病,降低麻疹发病率;根据强化免疫后麻疹流行特征的变化,成人、麻疹常规免疫前儿童和流动人口成为防控麻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 解艳涛王宝兰赵立平赵春艳马燕玲杨艳娜
- 关键词:麻疹强化免疫流行病学特征
- 2016—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流感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了解2016—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流感聚集性疫情的病原学特征、疫情规模及流行特征,为流感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报告的流感聚集性疫情资料,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应用Mapinfo 10.0空间分布软件绘制流感聚集性疫情地理分布图。结果2016—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共报告流感聚集性疫情296起,涉及病例3273例,平均罹患率为26.05%。流感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中心城区的发生数量高于农村地区,发生疫情最多的场所为小学(194起,占65.54%),其次为托幼机构(74起,占25.00%)和中学(28起,占9.46%)。2016—2019年流感聚集性疫情检出的流感病毒型别不断变化,且不同场所发生的流感聚集性疫情的流感亚型不同(χ^(2)=72.863,P<0.01)。发生疫情的班级平均接种率为21.81%。疫情规模以5~15例病例为主(255起,占86.15%)。疫情发生至报告的时间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296,P<0.01),疫情持续时间与规模呈正相关(r=0.528,P<0.01)。结论流感聚集性疫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应加强对学校等聚集场所的流感疫情监测,尽早发现和报告疫情,以减少疫情的扩散传播。
- 杨艳娜郗璐张国峰李洪军侯思宇
- 关键词:流感聚集性疫情
- 2019年北京市某幼儿园1起聚集性发热疫情的病原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 2020年
- 目的了解2019年北京市某幼儿园聚集性发热疫情的病原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采集北京市某幼儿园聚集性呼吸道发热疫情的病例咽拭子标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和呼吸道细菌进行核酸筛检。对肠道病毒筛查阳性的标本利用肠道病毒VP1区特异性引物进行VP1片段扩增和测序,并对测序序列进行BLAST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结果在收集的5例病例标本中,共检测到4例肠道病毒阳性标本,其他呼吸道病毒和呼吸道细菌检测均为阴性。VP1序列BLAST结果显示,4例肠道病毒均为柯萨奇病毒A6型(CVA6)。进化关系分析显示,该病毒与中国云南2018年的1株引起手足口病的CVA6毒株高度同源。结论北京市该起呼吸道聚集性发热疫情是由肠道病毒CVA6型引起。
- 李洪军邹林杨艳娜郗璐甄博珺佟玲张铁钢张国峰
- 关键词:肠道病毒血清型
- 一起腺病毒3型引起的小学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学一起腺病毒3型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为类似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制定病例定义,描述流行特征;采集患者咽拭子,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确定致病原。结果 2015年11月4—17日累计发现病例34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咽拭子标本检测确认为腺病毒3型感染,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热(100.00%)为主,伴有咳嗽(64.71%)、头痛(32.35%)、咽痛(23.53%)等症状。结论该疫情是由腺病毒3型引起的学校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时空分布呈现明显聚集性,传播途径可能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首发病例发病后晨午检未发现继续上课是造成这次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学校应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和做好教室通风和消毒工作。
- 解艳涛杨艳娜李洪军李秋虹陈立新
- 关键词:腺病毒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 2011—2015年通州区感染性腹泻监测病例细菌性病原谱分析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了解2011—2015年通州区感染性腹泻细菌病原谱的变化,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基本信息,并采集粪便样本,检测相关细菌性病原菌,运用SPSS 17.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5年共检测样本3270份,病原菌检测阳性率为37.71%,除其他菌外,2011年副溶血弧菌所占比例最大为23.40%,而2012—2015年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13.94%、19.40%、49.13%和38.05%。6—9月是检测阳性率的高峰月份,<10岁组阳性率较低,其他年龄组检出率均为30%以上。不同年龄组病原谱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州区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细菌病原谱,2012年之后由副溶血弧菌为主转变为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
- 杨艳娜李洪军李秋虹
-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病原谱
- 引起一起发热疫情的人腺病毒4a型基因特征分析
- 2020年
- 目的了解引起一起发热疫情的人腺病毒4a型基因特征。方法2019年10月,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学出现发热疫情,采集病例的咽拭子标本,提取标本核酸作为模板,利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32种呼吸道病毒和细菌。对于腺病毒检测阳性的标本核酸,利用腺病毒特异性引物扩增3个基因(Fiber、Hexon和Penton)的片段并测序,采用局部序列比对基本检索工具(BLAST)比对序列,进行进化关系分析。结果采集的6份病例标本中,腺病毒全部阳性,其他检测的呼吸道病毒和细菌均为阴性。Fiber、Hexon和Penton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6份标本中的腺病毒均为4a基因型。进化分析显示,该病毒与近年来美国流行的4a型腺病毒高度同源。结论人腺病毒4a型在北京市可以引起呼吸道发热疫情。
- 邹林佟玲张冲甄博珺郗璐杨艳娜王艳春李洪军张铁钢高翔张国峰
- 关键词:人腺病毒基因型发热疫情
- 北京市一起由宋内志贺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暴发病原学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对北京市一起由宋内志贺菌引起的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分析,为此类疫情处理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9月5—20日,采集病例及厨师粪便/肛拭子样本,以及水样、外环境等标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将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全基因组测序,利用全基因组数据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毒力相关基因,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构建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分型树状图。结果共分离到16株宋内志贺菌和1株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志贺菌均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庆大霉素、萘啶酸、阿奇霉素、多西环素耐药,且均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均为ST152型,是国内常见型别。其中1株宋内志贺菌全基因组中存在insA插入序列,而在其他志贺菌全基因组中未发现,与其同时分离到的ETEC全基因组中发现有该插入序列。结论本次疫情是由多耐药宋内志贺菌引起。在病原溯源研究中,全基因组数据分析是PFGE分型的必要补充。
- 吕冰田祎杨艳娜甄博珺贾蕾林长缨张新黄瑛曲梅
- 关键词:宋内志贺菌全基因组脉冲场凝胶电泳
- 2010-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60岁及以上人群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2010-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60岁及以上人群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及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60岁及以上人群法定传染病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2010-2019年通州区60岁及以上人群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898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99.65/10万。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_(趋势)<0.001),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波动变化。甲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发病年龄均以60~74岁为主,报告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_(趋势)<0.001)。甲乙类传染病发病前3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梅毒,丙类传染病发病前2位的病种为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结论北京市通州区老年人传染病发病率较高,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防控重点。
- 孙晓伟苏彦萍杨艳娜
- 关键词:老年人法定传染病
- 1起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调查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对1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调查,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三间分布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起急性胃肠炎疫情于2021年9月6日报告首发病例,历时6 d,累计报告病例82例,9月7日为发病高峰(占52.4%),病例均为学生,总罹患率为1.8%。病例临床表现以腹泻(100.0%)和腹痛(82.9%)为主,无重症及住院病例。该校所辖6个院系均有病例报告,罹患率以京冀院(8.2%)最高、立信学院(1.0%)最低,罹患率3号楼(5.3%)最高、1号楼(0.8%)最低,不同院系、不同宿舍楼罹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14、26.15,P值均<0.01)。男、女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4,P>0.05)。共采集样本155份,PCR法检测总体阳性率30.3%,主要为弧菌属和气单胞菌属(阳性率均为8.4%);其中2份病例样本和2份9月6日早餐留样食品样本培养为非O1非O139霍乱弧菌阳性。结论本次疫情可能是由学生食用被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食物引起的暴发疫情。应加强学校食堂各环节的卫生管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 张国峰杨艳娜崔燕郑燃燃李华杨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