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
- 作品数:12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依达拉奉对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3年
-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30 d后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经依达拉奉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疗效和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上,都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7 d的侧枝循环代偿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它能有效改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提高神经功能。
- 潘云志刘宏斌孙兴元王澍赵晓静
-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 培养医患沟通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通过培养医患沟通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强化医学生医患沟通意识,提高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方法采用SEGUE量表对50名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测评,通过对测评结果的统计学分析,明确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现状与不足,然后思考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对策。结果根据测评结果显示,在沟通开始、信息采集、全面接触、深入沟通和沟通结束五大维度中,医学生在沟通开始维度的分数最高,在有效沟通维度的分数最低,也就是说,医患沟通能力尚待加强。结论构建符合医学生实际的医患沟通教学模式,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教学的实践性和有效性,以期为医学院医患沟通能力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 赵晓静刘宏斌潘云志王澍
- 关键词:医患沟通能力医学生教学实践
- 医患沟通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为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与矛盾,避免双方发生重大分歧与冲突,降低医患事故发生率,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以提高医患沟通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质量。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神经内科患者,然后对他们予以医患沟通临床治疗,并做好全面、真实的临床记录,最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组研究对象中,缺少医患沟通、沟通项目缺少分别有19例和20例,缺少概率分别为31.67%、33.33%,在医患沟通缺少的19例患者中,病患的个人信息不足、医患沟通与对话交流的内容不足、沟通过程和沟通内容没有记录或者记录不充分以及谈话内容记录缺少、知情同意书缺少的分别有6例(10%)、3例(5%)、4例(6.67%)和7例(11.67%)。结论通过对医患沟通情况的统计与分析,不难发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患沟通存在明显的不足或缺失问题,因此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医患沟通在临床中的应用。
- 赵晓静刘宏斌潘云志王澍
- 关键词:神经内科病例分析
- 海仁藻酸致痫对老年大鼠脑NMDA亚单位R1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分析海仁藻酸致痫对老年大鼠脑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亚单位R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6只大鼠,制备老年大鼠癫痫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不注入海仁藻酸)、假手术组(6只,注入1μl生理盐水)、海仁藻酸致痫2 h组(6只,注入1μl海仁藻酸,2 h后取材)、海仁藻酸致痫6 h组(6只,注入1μl海仁藻酸,6 h后取材)、海仁藻酸致痫12 h组(6只,注入1μl海仁藻酸,12 h后取材)、海仁藻酸致痫24 h组(6只,注入1μl海仁藻酸,24 h后取材),分析各组NMDA R1阳性细数密度值及其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海仁藻酸致痫2 h、6 h、12 h、24 h组NMDA R1阳性细胞数密度值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P<0. 05),且海仁藻酸致痫6 h组其数值达到顶峰;藻酸致痫4组海马区NMDA R1阳性细胞数密度值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颞叶皮层(P<0. 05)。结论老年大鼠脑NMDA亚单位R1蛋白参与了癫痫发生及发展的全过程。
- 赵吉波房艳宇王澍刘宏斌
- 关键词:癫痫
- 标准化患者在神经病学见习中的应用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将标准化患者应用于临床医学生的神经病学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4名临床医学本科大四学生按照班级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标准化患者试验组与传统带教讲授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临床带教的教学方式进行见习,试验组在传统临床带教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加标准化患者应用的教学。见习结束后学生接受理论知识、临床实践及病例分析3项考试,按照所占比例不同最终算出学生的成绩。全部学生进行匿名调查问卷来进行教学方式的评价工作。比较应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的学生在3项考试的成绩及总成绩,同时比较两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①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学生临床操作成绩、病例分析成绩及总成绩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应用标准化患者试验组与传统带教见习对照组相比较,两组的学习效率、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氛围及教师授课质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教师沟通能力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标准化患者应用于神经病学的临床见习过程中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学习及临床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赵吉波潘云志刘宏斌王澍房艳宇张晨昕
- 关键词:神经病学见习
- 神经病学教学试行CPPT模式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被引量:4
- 2013年
- 为进行医学教育改革,我院神经科在神经病学教学中试行CPPT教学模式。文章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办法。
- 刘宏斌江平王澍潘云志
- 关键词:CPPT教学模式
- 血清hs-CRP、HCY、CPI水平与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认知障碍与血清hs-CRP、HCY、CPI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整群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15年6—12月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应用MMSE及Mo CA进行认知能力评估,将病例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组(29例)与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47例),选取30名健康体检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HCY、CPI,分别分析MMSE及Mo CA与hs-CRP、HCY、CPI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1)卒中后认知障碍组hsCRP、HCY及CPI为(20.83±3.41)mg/L、(27.53±3.07)μmol/L、(1.75±0.33)mg/L,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hs-CRP、HCY及CPI为(8.59±1.73)mg/L、(15.95±2.04)μmol/L、(1.41±0.18)mg/L,对照组hs-CRP、HCY及CPI为(2.61±0.87)mg/L、(8.65±1.54)μmol/L、(1.21±0.27)mg/L,卒中后认知障碍组血清hs-CRP、HCY及CPI均高于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卒中后认知障碍组的MMSE及Mo CA为(15.72±4.67)分、(16.03±4.82)分,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MMSE及Mo CA为(26.57±1.50)分、(27.13±1.29)分,卒中后认知障碍组的MMSE及Mo CA均高于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能力量表MMSE与hs-CRP呈负相关(r=-0.707,P<0.05),与HCY呈负相关(r=-0.665,P<0.05),与CPI呈负相关(r=-0.315,P<0.05)。缺血性脑卒中Mo CA与hs-CRP呈负相关(r=-0.612,P<0.05),与HCY呈负相关(r=-0.474,P<0.05),与CPI呈负相关(r=-0.280,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与hsCRP、HCY、CPI水平增高密切相关。
- 刘宏斌杜平赵吉波孙兴元尹璐王澍潘云志房艳宇张晨昕
- 关键词:HS-CRPHCYCPI缺血性脑卒中
- CPPT教学在脑血管病临床实习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为进行医学教育改革,我院神经科在脑血管病临床实习教学中试行CPPT教学模式,文章通过CPPT的具体实施,总结实践经验,评价CPPT教学的优越性、可行性及推广性。
- 刘宏斌王澍江平赵晓静
- 关键词:CPPT教育改革脑血管病
- 缺血性脑卒中与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hs-CRP水平的相关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05~2016-06本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设置为实验组,选择同时期到本院参与体检的60例健康者,设置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血清Hcy、UA和hs-CRP水平。结果:对比血清Hcy、UA和hs-CRP水平,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UA和hs-CRP水平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
- 刘宏斌杜平赵吉波孙兴元尹璐王澍潘云志房艳宇张晨昕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
- 热射病伴多器官功能损害1例诊治体会
- 2012年
- 1病历资料患者女,48岁,主因“意识障碍11 h”于2011年08-29就诊入院。患者于田间劳作,口渴饮水后突发抽搐,双眼上窜,四肢僵直抽动,伴尿便失禁及颜面紫绀,未见唇舌咬伤。送至卫生所,测体温42℃,给予物理降温,并静脉用药地西泮滴注剂50mg,意识障碍持续,间断抽搐。送于我院就诊。发病前上感病史1周,有呼吸道症状及发热,体温波动于37℃~38.5℃。既往有胆囊炎病史。入院查体:T 36.5℃,P
- 刘宏斌赵晓静王澍潘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