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明

作品数:101 被引量:768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军队“十五”重点课题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电针
  • 17篇足三里
  • 15篇胃肠
  • 15篇细胞
  • 14篇足三里穴
  • 11篇电针足三里
  • 11篇应激
  • 11篇胶质
  • 10篇内脏痛
  • 10篇胶质细胞
  • 9篇粘膜
  • 9篇胃粘膜
  • 9篇结肠
  • 8篇电针足三里穴
  • 8篇针刺
  • 6篇蛋白
  • 6篇脂肪
  • 6篇脂肪性
  • 6篇脂肪性肝炎
  • 6篇食管

机构

  • 9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1篇秦明
  • 83篇王景杰
  • 64篇黄裕新
  • 47篇王旭霞
  • 45篇赵曙光
  • 39篇杨琦
  • 30篇刘震雄
  • 23篇赵保民
  • 22篇饶志仁
  • 17篇闻勤生
  • 12篇段丽
  • 11篇曹荣
  • 11篇张超
  • 9篇窦维佳
  • 8篇张少玲
  • 7篇高巍
  • 7篇王庆莉
  • 6篇李慧艳
  • 6篇卢王
  • 5篇雷巧玲

传媒

  • 19篇胃肠病学和肝...
  • 10篇山西医科大学...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西南国防医药
  • 6篇解放军医学杂...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西北医学教育
  • 3篇肝胆外科杂志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中医药导报
  • 2篇针刺研究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医药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9篇2012
  • 10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12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1
  • 1篇2000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胶质细胞对针刺调控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运动作用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通过预先椎管注射氟柠檬酸(FCA)抑制脊髓胶质细胞功能后,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调控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电活动及延髓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变化,以探讨脊髓胶质细胞在针刺调控胃运动中的作用。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糖尿病胃轻瘫模型组(模型组)、模型组+电针足三里穴组(足三里组)、椎管注射FCA+模型组+电针足三里穴组(FCA组)和椎管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电针足三里穴组(NS组),每组10只。模型制备采用腹腔注射5%四氧嘧啶和熟地灌胃诱导的方法。实验3周后记录各组动物胃电活动,并对各组动物延髓内fos和GFAP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胃电平均频率和振幅明显降低。而足三里组和FCA组的平均频率和振幅较模型组有明显升高(P<0.01);以足三里组升高的更明显,且与FC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空白组,各实验组fos和GFAP阳性表达产物集中表达于延髓迷走孤束复合体(VSC)内,有明显的定位特点。其中以模型组的表达最高;足三里组与模型组比较,阳性fos数量明显减少,阳性GFAP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FCA组与足三里组比较,阳性fos数量和阳性GFAP表达均有所增加,且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N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注射FCA对针刺调控糖尿病大鼠胃运动功能有抑制作用,脊髓胶质细胞参与了针刺调控胃运动的作用。
秦明饶志仁王景杰杨琦赵曙光赵保民黄裕新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胃电脊髓胶质细胞
电针足三里对直结肠扩张大鼠腰髓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针灸对各种疾病包括内脏疼痛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研究发现脊髓是针刺信号和机体伤害刺激信号的初级整合中枢。本实验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后直结肠扩张模型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变化及腰髓Fos、OX42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脊髓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参与针刺调控内脏疼痛作用的中枢神经机制。
秦明黄裕新饶志仁杨琦王景杰段丽曹荣
关键词:脊髓神经元小胶质细胞电针足三里直结肠腰髓内脏疼痛
乙酸致内脏痛大鼠孤束核及胸髓中P2X4受体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探讨了乙酸致内脏痛模型大鼠孤束核及胸髓背角内P2X4受体表达的时程变化。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内脏痛10、30、60、90和180min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以及孤束核、胸髓背角浅层内P2X4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乙酸致内脏痛后各组大鼠均出现典型的扭体行为,内脏痛指数在60、90和180min组最高,30min组其次,10min组最低,各组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内脏痛组P2X4阳性产物在孤束核及胸髓背角浅层表达明显增高,产物呈绿色点状,见于细胞胞膜、突起、胞浆,其时程变化是10min出现表达,30min进一步增高,60min达到顶峰,90min开始下降,至180min进一步降低。此结果表明延髓孤束核及胸髓背角浅层内的P2X4受体在内脏伤害性刺激后表达增加,60min达到高峰。
秦明王景杰段丽曹荣饶志仁
关键词:内脏痛P2X4受体孤束核胸髓
结肠炎诱导大鼠行为学变化及骶髓后连合核和丘脑板内核群中GFAP表达的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因福尔马林引起的大鼠急性结肠炎刺激诱导的行为学变化及骶髓后连合核(dorsal commissural nucleuse,DCN)和丘脑板内核群(thalamic intralaminar nuclei,ILN)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给大鼠乙状结肠注射5%的福尔马林100μL制作急性结肠炎引发内脏痛大鼠模型。采用痛行为学积分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急性结肠炎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急性结肠炎大鼠骶髓后连合核和丘脑板内核GFAP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急性结肠炎大鼠痛行为表现高峰为造模后60 min,90 min时减低程度显著。GFAP在骶髓后连合核的表达在造模形成后的45 min最为明显,在90 min明显降低。而在丘脑板内核的表达60 min最为明显,120 min明显降低。结论大鼠痛行为学的变化是由于急性炎症引起的内脏痛而导致,与疼痛变化密切相关的胶质细胞中GFAP在脊髓内反应早且明显,而在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的丘脑内的板内核群中变化相对较晚。
王景杰杨琦秦明王旭霞卢王张超黄裕新
关键词:结肠炎内脏痛GFAP
高湿热刺激对大鼠下丘脑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高湿热环境下大鼠下丘脑的室旁核和视上核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大鼠置于仿真模拟气候舱[干球温度(40.0±0.5)℃,相对湿度(60±5%)]内,120min后取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Fos和GFAP在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中的表达并计录各组动物的行为学反应。结果在高湿热环境下行为学上动物表现为躁动不安、呼吸加快、前爪抓挠面部;120min组中有2只动物死亡。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湿热刺激组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中的Fos和GFAP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上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体下丘脑的室旁核和视上核中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参与了对高湿热刺激的反应及其调节过程。
秦明黄裕新王景杰段丽曹荣陈良为饶志仁
关键词: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下丘脑
胃经穴位电针对胃运动的调节及对星形胶质细胞GFAP、小胶质细胞OX_(4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胃经穴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明确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同步实验,在电针足三里穴、上巨虚穴及非经非穴等穴位的情况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通过对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ien,GFAP)和OX42的ABC法染色,观察延髓内脏带(medullary visceral zone,MVZ)的迷走复合体(dorsalvagal comple,DVC)中与疼痛密切相关的神经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和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cells)的变化,同时采用浆膜法检测胃电的变化。结果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在延髓内脏带中的迷走复合体中神经胶质细胞变化及胃电的变化情况均较明显,与电针刺激胃经其他穴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胃经穴位电针对胃运动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的实现,与疼痛作用密切相关。
王景杰刘琳娜秦明黄裕新
关键词:胃运动胶质细胞神经中枢
电针足三里穴对内脏痛大鼠腰髓神经元胶质细胞内P2X4受体表达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直结肠扩张性内脏痛模型大鼠腰髓背角内P2X4受体表达及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形态学超微结构关系。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结直肠扩张内脏痛模型组(内脏痛组)、电针足三里穴后结直肠扩张内脏痛模型组(电针组)。采用直结肠扩张(CRD)作为内脏的伤害性刺激。取脊髓腰膨大部位切片进行抗P2X4受体免疫染色,电镜观察脊髓腰膨大背角浅层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行为学观察到电针组基础痛阈平均值较内脏痛组明显升高(63.3±6.45→31.2±2.77)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观察到大鼠脊髓背角有P2X4受体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分布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细胞膜上;内脏痛组和电针组中神经元与胶质细胞内部存在突触样结构、缝隙连接等多种超微结构联系。结论:脊髓背角内P2X4受体免疫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存在超微结构改变可能是电针镇痛作用的形态学基础。
秦明张静瑜谢艳东崔曼莉黄裕新窦维佳刘震雄杨琦赵曙光王旭霞王景杰
关键词:免疫电镜P2X4受体超微结构
干细胞因子/c-kit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和地位被引量:7
2012年
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是Cajal间质细胞(ICC)身份识别者c-kit的配体,二者结合可启动其下游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进而大量分泌刺激肥大细胞增生的c-Kit激酶,ICC的存活及功能亦依赖相同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故SCF成为调控c-Kit激酶最关键的细胞因子。如果SCF被过度激活,ICC异常放电增加,接受左半结肠感觉的骶髓后联合核(DCN)电活动变化明显,故SCF过度激活是IBS特征显现的节点。研究SCF过度激活c-kit导致的ICC异常电活动在IBS中作用与机制,可以为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
王景杰秦明刘震雄张超杨琦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干细胞因子CAJAL间质细胞
高湿热环境下谷氨酸及其受体在大鼠下丘脑的表达变化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高湿热环境下大鼠的耐热极限时间和下丘脑内谷氨酸(Glu)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2(NMDAR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大鼠置于仿真气候舱[干球温度(40.0±0.5)℃,相对湿度(60±5)%]内,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动物出现昏迷或抽搐则立即取出动物,常规固定、取脑制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Glu、NMDAR2和加压素(VP)在下丘脑的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的表达。结果动物在高湿热环境下表现躁动不安、呼吸加快、前爪抓挠面部,持续120 min左右时部分动物死亡。切片观察湿热刺激组的下丘脑PVN和SON中Glu、NMDAR2以及VP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结论高湿热环境下大鼠的耐热极限时间约是120 min。下丘脑内的谷氨酸代谢参与机体对高湿热刺激的反应及其调节过程。
秦明王景杰段丽曹荣陈良为饶志仁
关键词:谷氨酸NMDA受体下丘脑免疫组织化学
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引发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为预防、控制感染的发生发展和提高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206例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引发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6例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6例,感染率为17.5%;易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腹膜、消化道、泌尿系统及其他部位,分别占41.7%、27.8%、16.7%、8.3%及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实施侵入性治疗、血清白蛋白<30g/L、血白细胞<4×109/L、有并发症、应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肝功能Child分级为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实施侵入性治疗、有并发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肝功能Child分级是引发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很多,在治疗过程中应有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陈庭富严琦敏秦明梁艳贾社群
关键词: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医院感染影响因素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