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钟继明

钟继明

作品数:22 被引量:190H指数:7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动脉
  • 9篇介入
  • 8篇桡动脉
  • 7篇心病
  • 7篇桡动脉路径
  • 7篇冠心病
  • 6篇介入治疗
  • 4篇心绞痛
  • 4篇型心
  • 4篇中国南方人群
  • 4篇他汀
  • 4篇细胞
  • 4篇绞痛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对比剂肾病
  • 3篇心绞痛患者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型心绞痛
  • 3篇影响因素

机构

  • 11篇广西医科大学...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南宁市第二人...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钟继明
  • 11篇李浪
  • 8篇曾书燚
  • 8篇陆永光
  • 5篇黄学成
  • 4篇王琦武
  • 4篇唐尔闻
  • 4篇巫相宏
  • 4篇苏强
  • 4篇陈妍梅
  • 3篇张景昌
  • 3篇刘婉莹
  • 3篇陈伟
  • 2篇文宏
  • 2篇徐戈
  • 2篇曾煜周
  • 2篇郭筱燕
  • 2篇张琼方
  • 2篇梁艺
  • 1篇曾志羽

传媒

  • 2篇广西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南方人群桡动脉造影验证血管解剖变异及其预测因素被引量:11
2012年
背景:关于中国南方人群桡动脉路径血管迂曲、变异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中国南方人群桡动脉路径血管发生解剖变异的风险及其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入选首次经桡动脉入路行冠心病介入诊疗的中国南方患者1400例。记录所有患者病史资料,均行桡动脉路径动脉造影,记录动脉解剖变异情况,再行下一步的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患者桡动脉路径血管解剖变异的预测价值。结果与结论:动脉造影发现中国南方人群桡动脉路径血管解剖变异以锁骨下动脉和桡动脉迂曲最为多见。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总体成功率约为96.1%。在桡动脉路径血管解剖变异患者中,经桡动脉介入诊疗的失败率达15.1%,而在桡动脉路径正常患者中其失败率约为1.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女性、身高、体质量指数、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是桡动脉路径血管解剖变异的独立预测因素。
李浪钟继明巫相宏唐尔闻陈伟徐戈曾伟
关键词: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方法 200例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心功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心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心功能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梁艺张景昌黄学成郭筱燕刘洋钟继明刘婉莹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焦虑抑郁心理干预
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被引量:51
2011年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行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发生的风险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入选经桡动脉入路行冠心病介入诊疗的患者1 020例,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史资料及用药方案,均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测量桡动脉直径并记录动脉解剖异常情况,再行下一步的冠脉造影(CAG)或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冠心病介入诊疗过程中桡动脉发生痉挛的影响。结果 209(20.5%)例患者发生桡动脉痉挛。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8,95%CI 2.5~5.8;P=0.001)、年龄(OR=0.68,95%CI 0.60~0.92;P=0.003)、吸烟(OR=2.3,95%CI 1.8~4.1;P=0.026)、桡动脉鞘置入时前臂疼痛(OR=3.0,95%CI 2.3~4.8;P=0.006)、桡动脉路径解剖异常(OR=4.7,95%CI 3.6~7.2;P=0.002)、桡动脉直径/身高比值(OR=5.2,95%CI 3.7~8.1;P=0.012)、桡动脉直径/导管外径比值(OR=5.8,95%CI 4.2~6.9;P=0.006)、导管交换次数(OR=2.3,95%CI 1.4~4.3;P=0.038)是桡动脉发生痉挛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冠心病介入诊疗过程中患者发生桡动脉痉挛事件较常见,女性、低龄、吸烟、桡动脉路径解剖异常、桡动脉直径/身高的比值低、桡动脉直径/导管外径的低比值、多次导管交换是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钟继明李浪陆永光曾书燚
关键词:血管痉挛桡动脉经桡动脉途径介入冠心病
微小核糖核酸155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调控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55(miRNA-155)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调控作用,从而阐明miRNA-155在UAP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住院的UAP患者21例,同时以疑似不典型冠心病症状而冠脉造影正常的住院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miRNA-155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表达水平。免疫磁珠法分选10例UAP患者外周血CIM+T淋巴细胞,将分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miRNA-155组和miRNA-155抑制物组。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干预后,流式细胞术检测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数量,实时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FN-γ受体α(interferon gamma receptor alpha,IFN-γRα)、T细胞表达T盒(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 protein3,GATA-3)的mRNA及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IFN-γ、IL-4的表达。结果UAP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miRNA-155与血清IFN-γ表达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miRNA-155的表达与血清IFN-1呈显著正相关(r=0.842,P〈0.01)。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培养CD4+T淋巴细胞miRNA-155组Th1数量、T—betmRNA及蛋白、培养液上清IFN-^y表达显著增加,IFN-γRα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h2数量、GATA-3、IFN-γRα的mRNA、GATA-3蛋白表达及培养液上清IL-4无明显改变(均P〉0.05);miRNA-155抑制物可有效地阻断miRNA-155的上述作用。结论miRNA-155主要通过影响Thl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参与对CIM+T淋巴细胞的调控,在UA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陆永光李浪陈妍梅钟继明曾书燚
关键词:微小核糖核酸淋巴细胞不稳定性心绞痛
替罗非班对冠脉无复流患者内皮微粒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EMPs)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将行PCI治疗后发生无复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2例分为替罗非班组(n=26)和硝酸甘油组(n=26),以32例未发生无复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于PCI前、PCI后即刻和PCI后48h采集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血浆EMPs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sICAM-1水平。结果:发生无复流患者循环血中EMPs和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治疗后48h,替罗非班组EMPs和s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MPs和sICAM-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s=0.654,P=0.004)。结论: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PCI后无复流患者EMPs和sICAM-1水平,改善无复流。EMPs对反映PCI后无复流患者冠脉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和损伤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陆永光文宏曾书燚钟继明苏强
关键词:替罗非班无复流内皮微粒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用于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效果。方法 55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和35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分为空白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组,其中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组均细分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药物口服。观察2组术后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变化,以及对比剂肾病发生情况。结果 1术后1、3、5 d,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组患者的S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1、3、5 d,辛伐他汀不同剂量组Scr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组患者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3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中、大剂量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有助于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王琦武张琼方钟继明
关键词:对比剂肾病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国南方人群桡动脉路径的特点和变异及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李浪曾志羽唐尔闻巫相宏钟继明曾书燚陈伟黄伟强
该项目属“广西科技攻关与新产品试制项目”,于2008年下达,项目名称: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在中国南方人群的临床应用研究,合同编号:桂科攻0816004-7。该项目是国内首个通过最直接和准确可靠的桡动脉路径血管...
关键词: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病
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内皮微粒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SAP)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EMP)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将初诊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治疗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于计划行PCI前7 d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于阿托伐他汀治疗前、PCI后24 h采集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血浆EM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I-CAM-1水平。结果两组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EMP和sICAM-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PCI后24 h阿托伐他汀组EMP和s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MP与sICAM-1呈显著正相关(rs=0.854,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SAP患者PCI术后EMP和sICAM-1水平;EMP可作为评价PCI术后冠脉内皮炎症反应和损伤程度的指标。
陆永光文宏苏波钟继明苏强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心绞痛内皮微粒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生物可吸收涂层和永久涂层药物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和永久涂层药物支架均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由于支架架构、支架药物、药物载体上的差异,多个研究对两种支架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结果不完全一致。目的:比较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和永久涂层药物支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结果,评价两类支架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1966-01/2010-07)、Embase(1980-01/2010-07)、Cochrane library(2010-0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0-01/2010-07)及相关参考文献,收集比较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的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的随机方法学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10个对照研究,共纳入4391例患者,其中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组2429例,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组19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支架置入后6~12个月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脏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小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组(P<0.05)。提示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安全、有效,并不劣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且可能在减轻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后内膜过度增生方面更具优势。
陆永光李浪陈妍梅苏强钟继明曾书燚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META分析
颈动脉中膜厚度及踝臂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不典型胸闷痛及可疑冠心病患者1 600例,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并计算ABI,按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正常组、冠脉粥样硬化组和冠心病组,并以Gensini积分法计算各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以Crouse积分法计算颈动脉斑块病变程度。结果冠脉正常组、冠脉粥样硬化组和冠心病组间IMT、A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越严重IMT越大而ABI越小。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Crouse斑块积分与Gensini积分均呈线性正相关(r=0.691,P=0.016;r=0.788,P=0.012);而ABI与Gensini积分呈线性负相关(r=-0.776,P=0.021)。分别作IMT、ABI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IM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95%可信区间为0.741~0.929,P=0.001;AB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2,95%可信区间为0.602~0.858,P=0.006;IMT=1.62 mm为最佳预测值,其灵敏度78.5%,特异度63.5%;ABI=0.82为最佳预测值,灵敏度77.3%,特异度61.4%。两者联合应用的灵敏度为94.8%,特异度为96.3%。结论 IMT、ABI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密切相关性,IMT、ABI对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
王琦武钟继明黄学成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踝臂指数冠心病GENSINI积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