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志章

作品数:30 被引量:245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7篇死因
  • 7篇肿瘤
  • 6篇肿瘤坏死因子
  • 6篇坏死
  • 6篇坏死因子
  • 6篇TNFΒ
  • 5篇蛋白
  • 5篇信号
  • 5篇信号转导
  • 5篇转导
  • 5篇细胞毒
  • 5篇IFNΓ
  • 5篇纯化
  • 4篇融合蛋白
  • 4篇干扰素
  • 4篇Γ干扰素
  • 3篇凋亡
  • 3篇小鼠
  • 3篇L929细胞

机构

  • 18篇杭州大学
  • 11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中医学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浙江省中医院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浙江医药高等...
  • 1篇嘉兴市中医医...

作者

  • 30篇马志章
  • 10篇周晴
  • 5篇余建法
  • 4篇陆小兰
  • 3篇邱莲女
  • 3篇梁赤周
  • 3篇陈宛如
  • 3篇杨帆
  • 3篇吴雪昌
  • 3篇徐建芬
  • 2篇陈常庆
  • 2篇丁鸣
  • 2篇李芳芳
  • 2篇查士隽
  • 2篇张惟杰
  • 2篇华明
  • 1篇左萍萍
  • 1篇应红宇
  • 1篇沈翔
  • 1篇丁鸣

传媒

  • 5篇中国肿瘤生物...
  • 3篇免疫学杂志
  • 2篇科技通报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国外医学(分...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第七届全国肿...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2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His6-IFNγ/TNFβ(His6γ-TNFNβ)融合蛋白(包涵体)的分离、纯化与复性研究
1998年
应用pET28(含T_7lac启动子和His6-tag)质粒,将人γTNFβ融合基因与之组建成pETγLT表达质粒,并转化于E.coliBL21(DE3).本文对pETγLT/ BL21(DE3)工程菌的His6-γTNFβ重组产物进行了诱导表达,分离纯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菌用LB培养基在37℃扩增至OD_(590)为0.5左右,加IPTG(终浓度为1mmol/L)诱导5小时,此时His6-γTNFβ的表达量可占菌体总蛋白的45%.重组产物绝大多数以IBs形式存在于菌体中.工程菌经反复超声破碎、高速离心,得IBs粗制品后,再经含2mol/L脲的缓冲液洗涤可得到相对纯净的IBs.然后用7mol/L脲变性溶解IBs,离心取上清,进行Ni^(2+)-Sepharose 6B柱一步法亲和层析,可得到电泳纯度为95%的His6-γTNFβ,经稀释复性和用凝血酶切去His6-tag的产物,其细胞毒活性为(1.2~2.0)×10~7U/mgp,抗病毒活性为(6.0~6.6)×10~6U/map.
余建法周晴马志章丁鸣徐建芬丁仁瑞
关键词:融合蛋白分离纯化
人干扰素/β肿瘤坏死因子重组杂合蛋白的免疫调节功能被引量:2
1998年
报道了人干扰素/β肿瘤坏死因子(rhIFN-/rhTNF-β)杂合蛋白对正常动物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如下:经LPS激活的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当与适宜剂量的杂合蛋白温育后,其无细胞上清液中的H2O2浓度高于对照组。DNCB致敏的大鼠在半抗原攻击前,如在一侧耳翼内注入适宜剂量的rhIFN-/rhTNF-β,则由DNCB诱导的迟发超敏(DTH)反应大于在另一侧耳翼内注入PBS作为对照的反应强度。在抗体形成细胞(AFC)反应检测系统中,经异种红细胞致敏的小鼠免疫脾细胞用杂合蛋白做短暂处理后,其AFC反应比对照组有所增强。
马志章查士隽丁仁瑞
关键词:免疫调节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信号转导抑制剂对TNFβ诱导L929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本文采用 FDA- PI荧光染色 ,DNA电泳和流式细胞仪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本实验室自行重组并纯化的人 TNFβ对 L92 9细胞的细胞毒效应 ,结果表明 TNFβ主要是诱导 L92 9细胞以凋亡的形式死亡 .实验还采用 8种信号转导抑制剂 ,观察它们对 TNFβ杀伤 L92 9细胞的影响 ,以探讨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 .初步研究表明 :磷脂酶 A2 ,Ca2 + 通道、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能抑制 TNFβ对 L92 9细胞的杀伤 ,而且抑制剂的持续存在能更有效地发挥这一抑制作用 ;相反地 ,蛋白激酶 C和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抑制剂可促进凋亡 ;而环加氧酶、磷脂酰肌醇 -
李芳芳杨帆周晴马志章丁仁瑞邱莲女周永列
关键词:L929细胞细胞凋亡细胞毒效应抑制率
硒及黑柄炭角菌多糖对LICC的调节研究被引量:14
1993年
由Na_2SeO_3及黑柄炭角菌多糖活化腹腔Mφ,其产生的细胞毒细胞分化因子(CCDF)可与IL-2协同激活淋巴因子诱导的细胞毒细胞(LICC)。研究表明:两者诱导的LICC在杀伤肿瘤靶细胞的活性方面均有促进作用,其中黑柄炭角菌多糖具有更强的调节功能(P<0.05)。此外,还研究了抑瘤剂量的Na_2SeO_3对植瘤鼠(EAC)LICC活性的影响,发现高剂量的Na_2SeO_3对LICC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与肿瘤所致的抑制相比,两者差异显著(P<0.05)。前者在停止给硒后,其活性可渐趋恢复。作者认为黑柄炭角菌是一类可通过诱导CCDF而对LICC起调节作用的免疫调节剂,对其最适剂量和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陆小兰马志章丁仁瑞
关键词:细胞毒细胞
重组细胞因子融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1998年
应用基因工程实验技术,将细胞因子蛋白分子重组成一种融合蛋白分子.这种新型的融合蛋白分子,可发挥超越其单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和/或具有便于分离纯化、检测等特性.因此它不仅在理论上有着崭新的内涵值得深入探讨,而且在应用上也具有潜在的广阔前景.本文对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周晴马志章
关键词:基因重组融合基因融合蛋白细胞因子
人γ干扰素/β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His6融合表达及一步纯化被引量:4
2000年
将人γ干扰素 /β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 ( hγTNF-β)重组基因克隆于表达载体 p ET2 8,构建成T7lac启动子控制下的 His6融合表达质粒 ,转化溶源菌 E.coli BL 2 1 ( DE3 ) .经 IPTG( 1 m M)诱导表达 ,阳性菌在 SDS-PAGE泳图上出现一条粗表达带 ,其分子量 ( 3 2 k Da)与目的蛋白 His6-γ TNF-β)理论分子量相符 .薄层扫描与溶解性分析显示 ,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 4 5%以上 ,主要为不溶性的包涵体( IBs) .离心分离 IBs产物 ,溶于 7M尿素中 ,然后通过 Ni柱进行亲和层析 ,即可获得一步纯化的表达产物(纯度为 96%、回收率为 91 % ) .纯化产物再经复性缓冲液稀释复性 ,其细胞毒比活性与抗病毒比活性分别达到 1 .2× 1 0 7~ 2 .0× 1 0 7u/m gp和 6.6× 1 0 5~ 7.2× 1 0
周晴余建法马志章丁仁瑞
关键词:Γ干扰素
用^3H—TdR掺入法检测小鼠LAK细胞活性被引量:4
1989年
本文用~3H-TdR掺入法检测小鼠淋巴因子活化性杀伤细胞(LAK细胞)的活性。结果表明它对4种肿瘤细胞均呈现极高的细胞毒活性,对正常细胞却不表现细胞毒。淋巴器官中脾脏LAK细胞活性最高,淋巴结次之,胸腺则不表现活性。比较3种不同品系小鼠的LAK细胞,它们的活性也不一致,存在明显差异。
马志章丁仁瑞申屠晓芳江希明
关键词:细胞活性LAK细胞^3H-TDR
人γ干扰素突变体(hIFNγ135-X14)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被引量:1
1999年
利用体外重组技术,将人γ干扰素/β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hIFNγ135-X13-hTNFβ148,hγTNFβ)的基因5′端hIFNγ135-X13编码序列取出,添上终止密码子,克隆到pBV220表达载体PRPL串联起动子的下游,构建成人γ干扰素突变体(hIFNγ135-X14)表达质粒.在质粒构建过程中,原载体上紧接SD序列后的EcoR1位点被新引入的Xba1位点所取代,重组后的质粒,SD序列与ATG起始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数达到10个.经转化E.coliDH5α,温敏诱导表达,细菌稳定高效地表达了人γ干扰素突变体(18kD),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2%,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初步纯化复性后,表达产物的干扰素(IFN)抗病毒比活性达到1.18×106U/mg蛋白.
周晴张惟杰马志章应红宇丁仁瑞
关键词:融合蛋白
人His6-TNF-β融合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产物一步纯化法研究
1999年
人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mecrosis factor beta,TNF-β)又称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之一.研究表明,它不仅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而且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调节,并能诱导多种分化细胞抗原的表达.成熟的人TNF-β由171个aa组成,其N端为非功能区,研究发现若N端缺失25个aa,仍可保持其细胞毒活性;若缺失24个aa,则该缺失体的细胞毒作用可提高2~6倍,而对小鼠致死率却降低5倍.TNF-βC端结构的完整性对保持细胞毒活性是必需的,因此可通过构建N端的不同缺失体来重组高抗癌效应和低毒副作用的生物制剂.本文选用融台表达载体来组建人N端缺失体的表达质粒,并且借T(?)-lac启动子、His6-tag等元件,以期获得高效表达和利用Ni2+螯合树脂柱来亲和纯化,为进一步研究TNF-β缺失体的生物学活性和TNF-β的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徐建芬周晴马志章华明丁仁瑞余建法沈丙辉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质粒纯化
真菌中药乌灵参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1990年
乌灵参是四川、云南等地著名补气中药。但由于天然乌灵参生长在地下2~3m,难以采集,产量低,为解决药源,现已成功地进行深层发酵培养。本文着重就天然乌灵参和乌灵参深层发酵物及其提取的多糖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定量和定性比较研究。实验表明,乌灵参发酵物及其多糖的化学成分,在诸方面均优于天然乌灵参,为乌灵参发酵物及其提取的多糖产品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宛如方鸿峰马志章丁仁瑞
关键词:真菌化学成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