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
- 作品数:25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艺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民国家庭装饰领域中的上海花纸行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研究民国花纸行的历史有利于认识当时家庭装饰领域中广泛使用的装饰材料。从历史文献入手,梳理民国时期上海各大报刊登载的花纸广告,对照当时与花纸相关的文本,进行历史研究。透过对历史材料的研究发现,上海花纸行的发展具有明显阶段性,自晚清时期即有雏形;在1920至1930年代,随着各大独立花纸行的激烈竞争而达到顶峰;1937至1945年为萎缩期;1945至1949年为恢复期,但已难及1930年代前后的盛况。其中,在1930年代左右,各大独立花纸行纷纷引进欧美花纸产品,并竞相杀价,使得花纸样式多元且价格低廉,从而有利于其在家庭装饰中的普及。花纸行兴盛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一,花纸本身价格低、样式多且裱糊方便,满足了家庭装饰“常换常新”的需求;其二,人们普遍认为家庭装饰是以家庭妇女为行动主体的,以墙壁装饰为重点的家庭美化活动。其三,当时家庭装饰行业的专业化水平较低,人们可以借助的装饰手段有限。
- 丁俊
- 关键词:家庭装饰装饰材料
- 两岸文创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比较研究
- 2024年
- 台湾地区文创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起步较早,对其研究对中国内地具有借鉴意义。台湾地区的文创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注重专业属性、文化传统以及社会服务。相较台湾地区,中国内地院校的文创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明确的培养架构、独立的课程体系和系统的软硬件配置。中国内地应用型文创设计人才培养可从整合多学科知识建构系统性课程、注重社会服务与创新、改善文创产品端制作的软硬件配置等方面着手。
- 丁俊
- 传统工艺海外课堂的研究型设计教学——基于蓝印花布传统工艺课程的行动个案研究
- 2020年
- 开发适合传统工艺海外课堂的课程设计符合跨文化交流的需要。研究中以一个传统工艺的海外课堂作为行动个案,提出研究型设计教学实施模型,包括前期研究、主题转化和项目设计三步骤。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发现,跨文化的比较方法是促进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与物质文化多样性关系的关键;而教学效果的保障在于以教学实施模型为基础,辅以具体的过程控制。
- 丁俊
- 关键词:课程实施
- 创造景观神圣化的旅游空间——以周庄为例被引量:2
- 2010年
- 一、策划背景
1.周庄镇的形成。周庄是在江南城镇运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这里原为荒村,相传宋代周迪功郎在此设庄经农,遂有"周庄"之名。南宋时北人南下侨居,人烟渐密。
- 丁俊
- 关键词:旅游空间景观
- 20世纪中美室内设计本土化实践比较研究
- 2020年
- 室内设计在中美两国都经历了本土化的发展过程。美国在20世纪早期经历了对于英国维多利亚装饰手法的摒弃,并在融合欧洲室内装饰多元化手法的同时形成了美国自身的特色。中国在1950年代学习苏联过程中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化的装饰手法,1980-90年代在学习欧美过程中探寻了传统复兴与地域文化。研究中将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室内设计本土化经验与1980-90年代中国室内设计的本土探索进行比较。比较的开展从设计动机、风格特征、设计方式三个维度展开。通过比较发现:从设计动机看,美国室内设计主要面对的是富裕阶层的生活品位,中国室内设计服务于酒店业,体现了对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的追求。从风格特征看,美国形成了现代巴洛克、好莱坞、美国现代等多种风格,中国在学习西方1980年代多元化思潮的过程中融入传统特征,形成地域风格倾向、传统复兴倾向、中国的后现代主义等多种设计倾向。设计方式上,美国在注重整体设计、量化生产的基础上存在装饰艺术、理性主义和抽象处理的方式,中国采用了界面装饰、空间布景、意境营造、空间转换等装饰化做法。
- 丁俊
- 关键词:设计手法
- 多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被引量:3
- 2012年
-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它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展出方式,强调了人在展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扩大了展示活动的信息承载量,提高了展示效率。
- 丁俊李聪吴广涛
-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 数字工艺的解读
- 2018年
- 基于技术的进步,探讨当下语境中的数字工艺是符合发展趋势的。文章从分析工艺的概念、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出发,提出工艺是设计实施的核心要素之一,而不论技术条件发生何种改变。在当今数字时代背景下,对工艺的研究具有新的内涵,包括其工具、方式与材料方面进行相应探索。
- 丁俊
- 关键词:手工艺工业化数字化
- 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实时互动远程教学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实时互动远程教学符合国家政策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在研究性访谈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形式的需求:内容上表现为企业实际项目融入教学;形式上表现为生产现场与课堂学习的结合。以专家访谈的方式,界定影响二者对接实时互动远程教学的三个要素:教学行动者、平台搭建和教学设计。以此为基础,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探索以上三要素的具体执行,包括整合行动者团队,尝试多种教学平台,协调教学内容与形式。最终,以实时互动远程教学的方式形成行业导师和实际项目的持续导引,既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提升其独立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 丁俊
-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生产过程对接远程教学
- 公共图书馆临时性展览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临时性展览是目前公共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研究中采用网络调研、实地观察、研究访谈的方法对国内八所公共图书馆的临时性展览进行分析。通过对相应问题的梳理,从技术层面上对展览设计、空间语境、用户体验提出三点对策:第一,展览内容上遵循系统设计思维,形式上尊重参观者多元化需求,手段上调动多重感官;第二,尊重原有空间语境及交通动线,建立空间形体的整体意象,并以空间叙事营造精神空间;第三,重视用户体验,在设计方式上采用协同设计,设计流程上将参观流程及其接触点作为设计重点。从理论层面上而言,展览需要在平等的话语权力关系中,通过新兴媒介技术促进社会行动者之间的互动。
- 丁俊
- 关键词:展览设计展览空间用户体验
- 现象学视阈下游客在场的文化遗产消费研究
- 2021年
- 本文将现象学导入文化遗产的消费研究,为文化遗产创新研究构建理论依据和持续更新的动力。从宏观观看维度过渡至微观审视维度,并基于游客的经验和知觉提出在场模式。在场不是植入,而是发掘新的社会意义。提出方法论的创新路径,从物与经验入手,提取关于“在身边”的体验知觉、有待知觉的体验理论起点。将游客的熟悉世界和陌生世界分别作为研究的两大阵地,提出从重现生活经验到建构生活经验的转向。以游客在场为立足点,并发展出三大消费模式,即游客的生活经验在场模式、秩序他者在场模式、经验边缘域在场研究模式。指出游客介入文化遗产旅游的活动和消费历程的可行模式,从固化的生活经验延伸至边缘和秩序以外的不确定,从知觉体验的流动延展至可把握的模式。
- 丁诗瑶丁俊
- 关键词:现象学游客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