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钦曾

李钦曾

作品数:22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艺术
  • 7篇文化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美术
  • 6篇文化
  • 4篇非物质文化
  • 3篇遗产
  • 3篇维吾尔族
  • 3篇文化遗产
  • 3篇物质文化
  • 3篇物质文化遗产
  • 3篇美术欣赏
  • 3篇哈萨克族
  • 3篇非物质文化遗...
  • 3篇兵团
  • 2篇多民族
  • 2篇新疆维
  • 2篇新疆维吾尔族
  • 2篇样式
  • 2篇遗址
  • 2篇印花
  • 2篇隋唐
  • 2篇图案

机构

  • 20篇石河子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安美术学院
  • 1篇新疆艺术学院
  • 1篇新疆教育学院
  • 1篇苏州工艺美术...
  • 1篇新疆师范高等...

作者

  • 21篇李钦曾
  • 5篇段保国
  • 3篇罗丹
  • 1篇肖志强
  • 1篇李江杰
  • 1篇丁俊
  • 1篇陈岩
  • 1篇张凡
  • 1篇孟福利
  • 1篇张健波
  • 1篇陈建华
  • 1篇郑亮
  • 1篇王志炜
  • 1篇吴新锋
  • 1篇张桥

传媒

  • 7篇石河子大学学...
  • 4篇中国美术教育
  • 2篇教育与职业
  • 1篇美术观察
  • 1篇新疆农垦经济
  • 1篇丝绸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新疆教育学院...
  • 1篇新疆艺术(汉...
  • 1篇科教导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间美术欣赏之四十六 新疆民间美术欣赏--维吾尔族印花布
2020年
新疆维吾尔族印花布织染是我国传统印花布织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考古学家从塔里木盆地的尼雅遗址和吐鲁番地区的阿斯塔纳古墓葬中发现了汉唐时期的印花布和印花布木版,这表明维吾尔族印花布织染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该技艺在清代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李钦曾
关键词:印花布新疆维吾尔族尼雅遗址织染汉唐时期古墓葬
民间美术欣赏系列之四十五新疆民间美术欣赏——哈萨克族毡绣和布绣
2020年
哈萨克族毡绣和布绣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含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和哈密市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等哈萨克族聚居区,具有浓厚的草原游牧文化恃色和强烈的地域风格。当哈萨克族男人在大草原上驰骋时,心灵手巧的哈萨克族妇女就在自家的毡房里刺绣,用刺绣来装点服装及生活环境。
李钦曾
关键词:美术欣赏草原游牧文化哈萨克族聚居区
儿童美术本质探微
2008年
在儿童美术理论研究中,儿童美术的本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范畴,它是对儿童美术进行深入研究的理论前提。该文从儿童美术发生、存在、情感、审美、自律、认识六个方面来阐释儿童美术的本质问题。
段保国李钦曾
关键词:儿童美术审美情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经验与知识生产被引量:2
2017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生产既是一种在地化的本土知识体系的建构,又是一种基于学术共同体的一般性知识体系的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经验与知识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价值;其知识形态可区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个类型,呈现出显著的普遍性、通识性和共享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生产应遵循整体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王志炜罗丹李钦曾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兵团影像志的功能及其创作探究被引量:1
2020年
兵团影像志是兵团形象建构、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视觉化地表达兵团历史与现实的一种工具。兵团影像志对于构建新疆屯垦历史的集体记忆,强化国家在场的政治意识,及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意识,建构兵团人的视觉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兵团影像志的创作中,应确立正确的思想指导,体现历史感、时代性,具有丰富的媒介形态;坚持客观性、真实性等基本原则,处理好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的关系,避免简单化、类型化、概念化、程式化地表达兵团的历史文化。
段保国王姣妍李钦曾
于阗木雕与中亚贵霜文化渊源考释被引量:3
2015年
于阗木雕是西域重要的民间艺术样式,尼雅遗址中所发现的木雕具有三重不同的图像志来源。这三重图像志分别与塞人文化、犍陀罗佛教造像、大月氏人的游牧文化相关,这也是贵霜文化的混合型艺术特征在于阗木雕中的体现。
张健波李钦曾
关键词:木雕
新疆维吾尔族模戳印花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新疆维吾尔族模戳印花工艺的掌握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练习,以积累相关经验,从而制作出视觉上和谐优美的印花布。因此,如何使学习者在较短时间掌握该工艺是一个挑战。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图案分析和制作实践,发现工艺流程的合理分解和模戳图案的排列组合是掌握该工艺的关键,进而对模戳印染阶段的工具、流程、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归纳。由培训教学和制作实践表明,掌握以上三方面的规律将使得该工艺变得简单易操作。
丁俊李钦曾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物产比较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据对全疆14个地州市的普查统计,“非遗”资源项目共达到3000多个,且类别比较齐全,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所有的十个门类。这些历史遗产充分展现出新疆少数民族的聪明与智慧,呈现出我国少数民族绚烂多彩的文化多样性。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历史环境变迁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文化交融与不同民族交融的产物。然而在近些年间,由于社会各种环境变化过快,经济、收入发展的不平均,城镇化开发提速,西方文化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冲击,新疆近百年来的文化遗产,特别是一些民族艺术的传承正面临着衰退和困境。
陈岩李钦曾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保护多民族地区民族交融
课堂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维吾尔族花毡制作技艺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学校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的重要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入课堂教学系统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该文以维吾尔族花毡制作技艺为例,着重解决非遗内容知识体系与课堂教学系统对接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非遗生态环境的"原境重构"与"桥梁搭建"方法,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知识系统,进而实现其与基础教育的对接,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兴。
李钦曾罗丹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教学
民间美术欣赏系列之五十 新疆民间美术欣赏——枝条编织技艺概述及作品赏析
2020年
枝条编织技艺是新疆各民族都非常熟悉并喜爱的一种手工劳动,其中以维吾尔族的柳条编织技艺和哈萨克族的芨芨草编织技艺最具特色。枝条编织技艺的历史悠久,经碳十四测定距今三千八百多年的塔里木沙漠罗布泊洼地孔雀河北岸古墓沟墓葬遗址中考古发掘出的用草麻枝条编织的背筐、提篓。
李钦曾
关键词:考古发掘哈萨克族塔里木沙漠墓葬遗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